作者:阿邦0504
來源:債市邦(ID:bond_bang)
永煤違約所造成的市場負面情緒在昨日被進一步放大,《信用債市場已經瘋了……》一文被瘋狂轉載。
許多圈外人也都來問阿邦,“信用債咋了?聽說發生崩盤拋售了?”
確實,如果僅僅看那篇爆文,對于不了解市場的人看來,信用債市場昨日似乎是經歷了一輪股市里面”千股跌停“的情況。
但實際情況是不是真的如此呢?
首先看看信用債二級市場的交易情況,假設把凈價90元作為一個判斷可能出現拋售的臨界值。昨日交易凈價在90元以下的公司債和中期票據一共只有44支,那么現在公司債和中期票據的存量一共有多少呢?
答案是14980支,也就是說有99.7%的債券還是是在一個正常價格內交易,和噶姐說的99.5%的信用債市場還是一切正常的判斷相近。
再來看看二級市場估值情況,債券不像股票交易那么活躍,并不是每一支信用債都有成交,有價無市是常態,所以估值的變化更能反映市場真實情況的變化。
阿邦將存量信用債11月9日的債券估值和11月12日的債券估值進行一個對比,看看有哪些主體債券是出現了較大的估值波動。
有包括紫光集團、清華控股、蘇寧、天瑞、富力、南山等發行主體的信用債估值出現了一個較大程度的躍升,其中的晉中能源、平煤和云城投估值收益率的攀升與永煤違約有直接關系。
但是與信用債市場目前的市場體量相比,這部分估值出現上行的企業存續債券余額與信用債整體市場規模相比,還只是滄海一粟。
按照永煤違約后,發行人存續債券二級市場估值平均上漲超過25bp作為一個閾值。共計有30家發行人,共計3392.4億元的存續債券,占23萬億元的公司信用類債券的比重不過1.43%,遠遠還沒到信用債市場崩盤的情況。
最后來看看債券基金的收益率情況,爆文開篇就說貨幣基金能跌10%,讓人聯想到08年金融危機時的美國貨幣基金和16年債災時候國內貨幣基金出現的擠兌情形。
暫且不說,文中提到的基金并非貨幣基金,而是一支純債基金。我們來看看2.9萬億的公募純債基金的凈值變化情況,最近兩日跌幅超過1%的疑似踩雷純債基金,規模合計不過279.8億元,占比不超過1%
明明絕大多數公募債券資管產品還是好好的,為什么要造謠說市場發生崩盤,鼓勵大家贖回,造成擠兌的踩踏風險真的好么?感情你不是投資人,就樂于見市場混亂?借用噶姐一張圖diss一下。
此次永煤的違約確實很惡劣— 一家河南省屬AAA重點國企,一家員工超40萬人關乎地方國計民生的大集團,一家9月份合并報表上還有400多億元貨幣資金的企業,不可能連10億元都歸還不上。
唯一的解釋,只能是背后某種意志的推動。這種行為說的好聽一點,是國有資產重組整合,卸下歷史包袱輕裝上陣;但說直接一點,就是惡意逃廢債行為。
現在最擔心的,就是猜疑鏈的延續,這才是對信用債市場最大的傷害。
部分地區國企逃廢債不受懲罰——國企逃廢債可以成為地方政府常規操作?
產業國企逃廢債不受懲罰——城投國企逃廢債也可以不受懲罰?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現在信用債市場遠遠沒到崩盤的時候,但危險確實實實在在存在。
當不信任感從部分地區、部分行業蔓延到整個市場;當風險從二級市場交易蔓延到一級市場融資;當主要受傷投資群體從非銀機構蔓延到銀行自營…可能離系統性風險也就不遠了。
堅決抵制逃廢債行為,一個健康發展的信用債市場離不開包括政府在內的各方共同努力。但是,我們從業人員還是要保持冷靜客觀,不該為了克服信用風險推動形成了另一個流動性風險。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債市邦”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危險在,但信用債市場沒有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