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面包財經
來源:面包財經(ID:mianbaocaijing)
年度利潤接近翻倍,實控人及重要股東卻多次大額減持,如何看待這樣的公司?
今天,面包財經要研究一個這樣的案例。
嶺南股份(002717.SZ),曾用名嶺南園林,于2014年2月上市,業務涵蓋水務水環境治理、生態環境修復、文化旅游等。
財報顯示:2017年,嶺南股份營收約47.79億元,同比增加86.11%;歸母凈利潤約5.09億元,同比增加95.27%。2018年一季度,嶺南股份業績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營收及歸母凈利潤增速維持在80%以上。
但是,翻查公開披露的信息,2017年9月以來,嶺南股份多位重要股東減持手中股權,合計減持金額超過3億元,且減持股東包括公司實控人。
業績高速增長,多位重要股東卻在近期減持,什么情況?
先看看股東們的減持情況。
重要股東減持 套現超3億
2017年9月以來,嶺南股份多位高管以及原始股東萍鄉長袖投資有限公司減持約1643.33萬股公司股份,參考市值約3.97億元。以下為根據公開數據整理的各股東減持情況:
其中,公司實控人尹洪衛減持551.95萬股股份,參考市值約1.4億元。
另外,根據上市公司于2018年1月1日披露的股東減持計劃,萍鄉長袖投資有限公司計劃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不超過6個月內減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2484.1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97%。公開信息顯示:該計劃披露之后到目前,其減持股份數量約872萬股,減持計劃尚未實施完畢。
此外,嶺南股份于2018年4月4日披露了股東馮學高的減持計劃,計劃自公告披露之日起3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減持股份合計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即不超過859.55萬股。減持計劃披露后,公開信息尚未顯示該股東實施了減持行動。
這些重要股東為什么在近期集中減持或者計劃減持?具體來看看嶺南股份的業績狀況。
利潤增速超過90% 市場卻不買賬
在2014年上市之后,嶺南股份隨即開啟并購擴張之路。
根據公開數據整理,2015年至今,公司在并購上投入的金額超過20億。以下為根據公開信息整理的公司主要并購情況:
隨著并購增加,上市公司賬面上的商譽余額由無增加至2017年底的10.96億元,截止2017年底,商譽余額約占到公司凈資產的30%。隨著并購擴張,公司主要業務由上市之初的園林施工發展成目前“水務水環境治理+生態環境修復+文化旅游”的業務格局。
有并購公司加持,2015年以來,嶺南股份業績增速保持在40%以上,至2017年,公司利潤增速突破90%。財報顯示:2017年,嶺南股份營收約47.79億元,同比增加86.11%;歸母凈利潤約5.09億元,同比增加95.27%。
根據最近的2018年一季報,2018年一季度,嶺南股份業績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營收及歸母凈利潤增速維持在80%以上。
盡管業績高速增長,但從市場表現來看,公司股價卻并未出現同等幅度的上漲,反而在近期大幅下挫。
2017年,嶺南股份股價年度漲幅為1.14%;今年以來,股價跌幅超過8%;近一個月,其股價跌幅超過20%。以下為公司股價走勢圖:
業績高速增長,市場為什么不買賬?
經營性凈現金流持續為負 嶺南股份價值幾何?
2014年上市以來,公司業績持續增加,但經營性凈現金流持續為負。
公開數據顯示:2014-2017年,嶺南股份凈利潤合計約10.65億元,經營性現金凈流出約9.25億。2017年,公司經營性凈現金流與凈利潤的背離程度明顯擴大,凈利潤約5.18億元,經營性現金凈流出約5.21億元,兩者相差數額超過10億。
以下為根據公開數據繪制的公司凈利潤與經營性凈現金流對比情況:
公司業績高速增長,經營性凈現金流卻持續為負,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從財務數據來看,這可能與公司存貨及應收賬款大幅攀升有關。
翻查財報,公司存貨由2014年的6.58億元增加至2017年的34.15億元,增加了4.19倍;應收賬款由2014年的3.76億元增加至2017年的15.93億元,增加了3.24倍。
注意到公司利潤大幅增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的現象之后,交易所對公司2017年年報發出問詢函。根據回復公告,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的原因為:
“由于公司生態環境工程施工業務的“前期墊付、分期結算、分期收款”運營模式,公司在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根據項目進展的具體情況,需要分階段先期支付投標保證金、預付款保函保證金、履約保函保證金、工程周轉金以及質量保證金等相應款項,但在業務結算收款時,則需要按照項目具體進度向甲方或發包方進行分期結算、分期收款,先期支付資金不能完全收回影響了公司資金的流動性,會導致經營活動凈流量為負。”
除了現金流,交易所還對商譽是否存在減值跡象等提出問詢,并要求公司提供相關收購標的主要財務數據。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數據,我們發現了一些被收購公司明顯異于同行業的財務指標。
這和公司去年發生的一起并購有關。
收購前夜 ROE飆升之迷
2017年10月,嶺南股份以4.5億的價格收購北京市新港永豪水務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港永豪”)75%股權,合并形成商譽約3.01億元。
值得推敲的是,這家公司被收購的前一年, ROE(凈資產收益率)突然由2015年的19.31%躥升至2016年的36.93%,一年增加了1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毛利率由2015年的15.55%下降至2016年的13.84%。
毛利率下降,ROE飆升,新港永豪是如何做到的呢?難道公司所在的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再看看這家公司與同行業相同財務指標的對比情況:2015-2017年,新港永豪ROE分別為19.31%、36.93%及31.87%,同行業平均ROE分別為13.39%、12.49%及11.72%。以下為公開信息中披露的行業對比情況:
行業平均ROE在下降,新港永豪ROE在高漲,2016年時,其ROE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24個百分點。2017年,其ROE略下降至31.87%,不過其盈利能力還是超過A股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做一個簡單的參考,貴州茅臺2017年ROE為32.95%。
并購標的在收購前夜,盈利能力為什么能夠大幅飆升?
在將如此“優質”的公司納入麾下之后,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又為何在業績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套現離場?
研究嶺南股份,搞清楚這些問題是關鍵。(YYL/GCH)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面包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