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曉懌
來源:楊老師的基建課堂(ID:msyangteacher)
5月27日新華社報導,“縣城房價過萬”受到輿論關注,有的縣城房價甚至達到三四萬元一平方米;全國有100余個縣(縣級市)房價均價超過每平方米1萬元,其中海南陵水最高,浙江義烏第二。從區域分布看,超過九成位于東部沿海地區,以浙江、江蘇、福建和海南等較為集中。
在新一輪城鎮化啟動的大背景下,需求較為活躍縣城出現較為快速的房價上漲,并不令人意外。隨著這一現象得到重視、重新貫徹房主不炒的原則后,也意味著縣城建設的步伐即將重新開啟,土地制度的改革也將再次加速:
縣城房價之所以特別敏感、上漲速度很快,是由于縣城本身存在較大的限制,使得縣城土地的供給比較狹窄,市場供應量非常有限;這就使得縣城在面臨購房需求擴張時,極易出現上漲速度快、庫存供不應求的狀況。
因此,要緩解當前的縣城房價上漲速度過快,必須從根源上入手,進一步加快土地制度的改革;通過城鄉建設用地指標增減掛鉤、跨地區的建設用地指標流轉、成片征收等政策,解決限制縣城建設用地供給的焦點問題。通過增加土地供給,并結合市場需求有序做好地產庫存的調控工作。
統籌城市更新,協同新城鎮化
除了缺少建設用地指標,許多縣城在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存在許多老舊片區的土地利用效率較為地下的問題;且縣城人口聚集的效應非常明顯,新片區的開發也往往無法改變成熟片區價格居高不下的問題。
而在“十四五”期間,縣城城區的基礎設施整體提升、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都是重點工作;縣城的老舊片區可以通過城市更新模式,對片區進行整體改造、功能提升、增加用地效率。通過對存量片區的再開發,既緩解縣城房價的上漲壓力,也是提升縣城的人居環境及居住質量;通過對存量用地的盤活,實現新一輪城鎮化的高質量發展。
聯動鄉村振興,平衡發展紅利
在過去的城鎮化發展進程中,城鄉紅利分配不均的問題是比較突出的;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如何將城鎮化的發展紅利向鄉村傾斜、為農村增收發展提供經濟來源,將是縣城發展中的核心問題。
因此,在緩解縣城住房緊張時,也將推動縣城周邊的集體經營性用地入市、通過城鎮化發展紅利推動鄉村振興、農村宅基地的有償退出機制。通過制度設計,讓城鎮化與城市發展的紅利能夠延伸到農業農村;將城市發展的成果與鄉村進行互惠共享。
增加租賃住房,踐行房住不炒
國內房地產的價格之所以居高不下,除了部分區域的供需壓力外,還由于住房一定程度上承擔了投資功能。因此,在緩解需求的同時,不僅要通過土地制度的改革、打通土地供給的限制;更需要通過建設租賃住房的方式,直接解決一部分居民的居住需求。
因此,在這一輪縣城建設與規劃調整的過程中,增加租賃住房的規劃與建設;通過多渠道的資源供給與匹配,繼續貫徹房住不炒的根本性理念。
在縣城房價快速上漲、引起重視后,實際上也證明縣城未來發展的需求再次明確;在地方換屆即將完成、落地后,新一輪縣城補短板強弱項工作,即將正式開始。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楊老師的基建課堂”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縣城房價過高?土地改革將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