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債券民工在路上
來源:債券民工(ID:zhaiquanmg)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的公告,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公國際”)被罰款1460.50萬元,主要原因是為按照法定程序開展評級業務、違反獨立性要求、未按照規定辦理信用評級業務人員備案和違反評級作業的一致性原則。處罰日期為2021年6月3日,被處罰人還包括大公國際的評級總監和董事會秘書。
2020年以來,評級行業進入了嚴監管時代,監管力度和處罰力度前所未有。2020年12月14日,北京證監局因東方金誠存在多項違規事實,故責令東方金誠整改,期限為3個月。因永煤事件,交易商協會于11月9日對中誠信國際啟動自律調查,于2020年12月29日對中誠信國際予以警告、暫停其債務融資工具相關業務3個月。一系列的監管措施和監管政策表明,信用評級行業未來會迎來強監管時代,對于信用評級機構提出了更高的合規性要求。
與此同時,在監管機構的嚴監之下,發行人主體信用評級提升的難度大幅提高。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和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于2021年6月 2日公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機構業務運行及合規情況通報》,整個一季度主體信用評級正面調整的只有3家,同比減少78.57%!其中大公國際上調1家,中誠信國際上調2家,其他評級公司均無上調記錄,主體信用評級提升的難度真的不是一般的大了!
信用評級機構作為信用債券市場的重要參與中介機構,對于維護信用債券市場健康快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提高評級質量、提升信用等級區分度、加強評級預警作用的前提下,信用評級行業一定能夠實現健康快速發展,更好地發揮評級機構作為信用債券市場“看門人”的作用。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債券民工”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大公國際被罰1460.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