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楊曉懌
來源:楊老師的基建課堂(ID:msyangteacher)
今日,銀保監會在放假前發布了《關于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工作的通知》,2020年的金融監管再次開啟。
政信業務作為金融業的重點業務領域之一,向來飽受關注;盡管今年因疫情和疫情穩定因素適度放寬了融資平臺業務,但新增地方隱性債務和資本金問題依然是高壓紅線。那么,政信業務將會有哪些影響,又該如何調整呢?
本次“回頭看”依然強調不得新增隱性政府債務,但隱性政府債務的邊界究竟在哪兒呢?紅線大體是以下幾條:
1.政府違規擔保。
監管屢次強調,政府不得以任何方式提供擔保,但由于現實融資的需求,許多政府依然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擔保和承諾進行違規融資。
2.違規政府購買服務。
借政府購買服務進行融資是幾年前常用的融資手段,形成了大量的隱性債務。在《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落實后,有不少項目已經納入隱性債務置換范疇解決,但仍有存量項目存在。
3.通過事業單位、融資平臺公司等舉借的政府性質的債務。
這將是本輪檢查的重點之一,已經摘帽的融資平臺可算作是市場化企業債務,但未摘帽的的融資平臺依然是監管重點;是否有違規發放給這部分平臺和事業單位的政府負有償還義務的融資,將是焦點。
4.違規EPCF項目。
在PPP熱潮告一段落后,EPCF模式一度成為地方新增項目的主流;雖然在專項債放量后有所減少,但依然存在。自2019年7月《政府投資條例》實施后,以財政資金直接付款為主體的EPCF模式已不再合規,這類型項目將成為監管重點。
聚焦資本金虛實
為了釋放積極財政的力度和“保投資”,國務院已經下調了基建項目的資本金比例,并將專項債資金作資本金的比例上調至20%。因此,如今監管對于資本金落實的要求是進一步提高的,堅決防止因此出現的項目投資風險;以及加強對融資平臺、地方國資的資本金管控。
因此,本輪檢查中將針對是否存在資本金融資作出檢查,同時對應“明股實債”的清理要求,通過對金融機構的檢查,倒逼基建項目的資金管理水平。
此外,資本金領域同樣是許多機構管理、通道、理財、嵌套模式的重災區,或有拔出蘿卜帶出泥的罰單出現。
壓降非標債務
隨著年后流動性的寬裕,各地平臺均開始債務置換,尤其是清退成本較高的非標資金;這方面對應的非標債務和非標模式同樣是這輪檢查的重點。
針對近期信托出現多起風險事件,非標類信托將成為監管重點;從側面對地方平臺的信托貸款造成較大的影響,進而影響層級較低行政區的政信業務。
在疫情后開始奔跑的政信業務,就此迎來一輪監管,暫時按下了暫停鍵。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楊老師的基建課堂”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銀保監回頭看,政信業務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