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財視中國
來源:財視中國(ID:caishiv)
7月2日,包括光大證券、平安證券、國金證券等在內的10家券商以及華泰柏瑞、景順長城、民生加銀等7家基金公司獲批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格,截至目前,獲得基金投顧試點資格的機構已擴大至50家。
雖然基金投顧業務僅開展一年多的時間,仍然處于蓄力和探索發展的階段,但是隨著我國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的逐漸增長和基金投顧業務試點的不斷深入,未來,基金投顧行業將迎來大發展,并將加速促進基金銷售從“賣方時代”向“買方時代”轉變,實現券商財富管理的轉型和升級。
一、基金投顧正式拉開序幕,意義重大
基金投顧,也就是代理客戶投資理財,可以接受客戶委托,按照協議約定向客戶提供相關投資組合策略建議,幫助客戶獲得收益,基金投顧機構收取顧問服務費。基金投顧牌照的發放不僅對于基金投顧行業意義重大,對于投資者來說也具有重要的價值。
光大銀行分析師周茂華指出,基金投顧牌照的發放預示基金投顧行業正式拉開序幕,有助于規范行業依法合規開展業務,促進行業有序競爭,健康發展。
中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龍認為,基金投顧牌照的發放對于基金投顧行業來說,有兩大重要意義。一是有利于打開券商行業財富管理的空間。經紀業務是券商主要業績收入來源之一,但銷售性質的服務在同質化的激烈競爭下,傭金率也持續下滑,而美國的成熟金融市場已實現零傭金。傳統經紀業務的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券商轉型“銷售+投顧”的買方服務模式也是發展的必然。因此,券商基金投顧的牌照為券商行業提供了財富管理升級轉型的機會,放開AMU的收費模式,實現以客戶利益為核心,提供全程陪伴的產品服務。
二是有助于增加機構投資者的市場份額。去年以來全行業隊伍已擴容至24家,可見監管正通過加速機構進場進一步布局基金投顧業務的藍海市場。過去兩年,公募基金成績斐然,截至2021年5月,我國公募基金管理規模超過22萬億元。然而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卻是行業中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2017年公募基金成立20余年之際,偏股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16.5%,與此同時,僅有約40%基金投資者獲得正收益。因此,券商基金投顧業務的開放能夠進一步優化市場中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比例,提高市場的穩定性,實現收益風險的平衡發展。
與此同時,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之下,居民投資理財的需求大大增加。2020年底我國個人金融資產達205萬億元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僅次于美國。而且在我國數字化的浪潮下,投資理財不再局限于線下模式,互聯網金融給投資者提供了便捷的線上渠道和豐富多樣的產品,使得財富管理的操作性檻進一步降低。相較于高風險的股票市場,基金市場對于大眾來說是更為穩健、風險分散的投資場所,然而投資收益是否達到預期仍是困擾投資者的問題。因此,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券商基金投顧業務的開放擴容有利于引導投資者的投資品類和理念分別向多元化的權益金融產品和價值投資優化轉移,同時減少頻繁換手、吸引更多的中長期資金入市。
二、瞄準關鍵,融合“投”和“顧”
基金投顧業務開展不到兩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要實現長足發展,就必須要從根本上找準基金投顧的關鍵所在,朝著具體的目標和方向不斷向前邁進。其關鍵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投”,券商要掌握正確的資產配置策略,另一方面是“顧”,要做好投資者教育和咨詢服務。
“基金投顧行業的價值就在于為客戶提供穩定、可持續的投資回報,還需要有自己獨特清晰的企業文化和發展戰略。與此同時,基金投顧的競爭力就是為客戶提供效率高、盈利穩定的投資策略,這就需要基金投顧團隊具備較強的投研能力,市場把握能力和對客戶需求的匹配能力。”周茂華說。
某央企資管部副總裁董鵬飛認為,做好基金投顧有三個要求。第一,要做好對底層子基金的研究和判斷,從眾多的公募私募基金中挑選出優秀的子基金。第二是對資產配置能力的要求,充分發揮資產配置能力在基投顧業績中的作用。第三是對服務能力的要求,要想做好基金投顧業務,必須具備千人千面的服務能力,根據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來提供針對性的基金投資顧問服務。
陳龍則表示,除了要具備專業的資產配置能力和投研能力,做好基金投顧還需要具備風險控制能力。大幅回撤的投資產品很容易引起客戶的質疑和恐慌,因此,券商在提供產品和服務時,應充分研究和提示風險水平,保護投資者利益。其次是制定差異化策略。基金投顧非單次的產品銷售,而是以客戶利益為出發點,長期合作的服務。因此,券商應根據客戶不同的風險偏好、投資能力和投資目標設計差異化、個性化的組合設計,增加客戶粘性。此外,利用金融科技賦能,提升服務效率和用戶體驗,降低成本,也是做好基金投顧的一條重要途徑。
三、面臨競爭,未來發展任重而道遠
根據美國的經驗,基金投顧行業很有可能會出現寡頭壟斷,在開展基金投顧業務的機構規模不斷壯大的背景之下,未來的發展會面臨激烈的競爭。
董鵬飛對財視中國表示,首先,基金投顧業務的毛利率非常低,它的利潤率實際上是受到上游和下游的雙重的擠壓,一方面客戶支付的費用并不高,另一方面是基金經理要價也不低。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賺錢就必須是跑量,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打價格戰,所以競爭會非常激烈。其次,這個競爭方向是對于基金經理深入的判斷和把控。未來隨著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如何發掘優秀的資產管理人,在他很小的時候培養他,隨著他的業績做大、做好,基金公司能夠不斷地受益,隨著基金經理的成長一起成長,這也比較考驗基金投顧公司的能力。
此外,董鵬飛也指出,未來基金投顧會有一些商業模式上的演化,這種演化有兩個方向。一是從FOF向MOM轉化,這樣一來,基金投顧公司對于基金經理的把控能力會更強。二是反向定制。以往的基金產品由賣方決定,通常是客戶來找基金經理去投資產品。未來,基金投顧的發展方向是根據客戶的需求去反向定制設置相應的產品,并且去拼搭不同的投資經理。
隨著各類型具備不同稟賦的機構獲批開展基金投顧,整體的業務形態將有望更多元化發展,市場會進入激烈的競爭期。
國內投顧業務才剛剛起步,行業內的所有機構都面臨激烈的競爭,面對基金投顧這片未來的新藍海,行業還需要轉變以往對基金投顧業務的傳統認知,回歸資產管理行業初心,真正以客戶利益至上,幫助廣大投資者解決好財富安放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機構還需要結合自身的經驗和實際情況,探索和創新適合自身發展的業務模式,培養核心競爭力,才能實現長足發展。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財視中國”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