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宋兵甲
來源:地產風聲(ID:fangshi488)
提到辣醬,不能不提老干媽陶華碧,江湖封號“國民熱辣女神”。
如今陶華碧已退居二線,公司交由兩個兒子打理。
長男李貴山,雖繼承這家辣醬龍頭企業49%的股權,卻一門心思要把“熱辣”天賦帶到地產圈。
2013年初,李貴山與人合資注冊房企云貴天陽,花4億多元拍下昆明市盤龍區的某地塊,開發名為“云潤天陽”的樓盤。
原計劃2015年交付的樓盤,至今未能完成驗收。
數十戶業主無奈選擇“強行”入住,產證,落戶,入學等問題面臨無解。
作為開發商的云貴天陽也陷入泥潭,被連續限高19次,有6條被執行人記錄,涉及金額約為9757萬元。
李貴山終究沒能把“熱辣”傳導到地產圈,江湖首秀便以一場爛尾敗走麥城。
有人評說,食品圈遠不及地產江湖風高浪險,資金、實力、毛利水平也相差一截,在食品行業人生得意的大佬,遇上地產多半虧成赤佬,支撐不了多久。
不過,酒企除外。
1
食品圈跨界地產的企業不少,比如娃哈哈、元祖食品、達利園,但最”懂“地產貌似是白酒行業。
常言道,“煙鋪路、酒搭橋”。
白酒消費的三大場景:禮品消費、社交消費、投資消費,無論哪一個場景都少不了地產開發在其中穩坐C位。
各類固定資產活動中,地產投資對白酒消費的影響最為直接,尤其是地產開發階段大量需要的高端白酒。
反過來說,高端白酒也該對地產的行情冷暖最為敏感。
茅臺穩坐高端白酒頭把交椅,搞起地產來也是帶頭大哥,早在2011年之際,茅臺就盯上了地產這塊大肉。
時任集團董事長的袁仁國明確提出,在釀酒產業外,房地產將會成為茅臺多元化的目標。
2012年初,茅臺置業應運而生。
茅臺集團處心積慮的依托在各地的銷售網絡,以建立茅臺集團旗下直營公司名義,不斷斥資,在全國30多個重點地區購置地產。
2018年,茅臺變更集團本部的經營范圍,新增地產開發,把地產上升到戰略高度。
2019年,茅臺開始啟動三年行動計劃,擬投資600億元建設30個工程項目。
2020年,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茅臺先后與萬達、綠地、格力地產等擁有獨特商業資源的地產洽談合作,在文旅地產,“免稅”商業諸多板塊引入強援助陣,釋放要加大地產投入的信號。
行業熱點茅臺也算是都沒落下,曾經在國內最核心的地段北京起過大樓;在概念政策齊飛的海南搞過文旅;甚至遠赴重洋斥資在巴黎購買房產。
不過茅臺在地產“潛伏”10年來,也沒能闖出個名堂,海南的文旅項目頻傳開發不利,多個項目依賴集團“輸血”。
所以茅臺懂地產還停留在第一層。
盡管茅臺入局地產早,資本實力最強,但論起在地產江湖的名號,遠不如同來自于白酒行業的小弟。
2
成都麓湖生態城項目,在地產業內被譽為“中國四大神盤”之一,它的背后就站著一個酒業公司。
麓湖項目無論是從規劃、建筑、營銷任意角度來看,的確也堪稱地產行業的標桿。
看房得坐游艇,40公里長的湖岸線上坐落得每一幢建筑,皆是藝術。
麓湖雖是人工湖,但湖水清澈可見,2米的水草“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能把地產巨頭都不敢輕易接手的8300畝郊區大盤,做成號稱把成都富豪“一網打盡”的神盤。
這個江湖后起之秀曾經引來業內矚目,江湖大佬新鴻基郭炳聯、萬達王健林紛紛前來考察取經。
神盤開發商萬華的董事長名叫汪俊剛,而隱藏在汪俊剛背后的是郎酒董事長汪俊林,二人一母同胞。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郎酒搞地產比茅臺強,恐怕就是郎酒多出的這一份地產基因。
在二汪的地產版圖中,汪俊剛一直是萬華系地產主要運營者,專注于地產領域,而汪俊林負責搞錢。
自打汪俊林18年前收購郎酒,就以此為依托在成渝地區大量投資地產。
比如萬華系地產建設早期,資金緊張。因麓湖未成一代神盤之前,只是西南第一大盤,體量巨大開發周期太長,因地處郊區,需要砸錢搞配套。
酒企的高利潤,高現金流,堪稱地產投資黃金搭檔,萬華系的危難被汪俊林調集郎酒資金一一砸平。
可謂八年捂盤不斷輸血,一朝功成終出神盤。辣醬企業熬成爛尾,白酒企業建成神盤,為什么會有這么大差異?關鍵還在鈔票上。
人賣一瓶白酒賺的錢,你得賣100瓶老干媽才賺得到。
這掙錢效率高的,蒙眼砸錢的底氣也足。
3
白酒行業“懂”地產,地產行業也曾經懂過“白酒”。
有個地產圈的大佬曾拍著胸脯當懂王。
“能喝酒”在地產圈向來是個必備技能。
道理很簡單,不喝酒的項目崗,搞不定政府公關;不喝酒的投資崗拓不了土地;不喝酒的營銷崗打不動雞血。
能喝酒的地產圈子,就難免出現星河灣黃文仔這樣懂酒愛酒的人。
但大舉入局白酒行業,黃文仔還是表示自己是謀定而后動的。
一度把營銷大將梁上燕調入白酒業務,更是讓業內見證了他的決心。
2012年,星河灣的傾力打造的白酒橫空出世。
從豪宅瓊樓玉宇到美酒瓊漿玉液,星河灣做的都是“瓊姓玉字輩“的產品,產品繼承星河灣的匠心,也算是傾情打造,在茅臺酒最瘋狂的年代(如今更瘋)收老酒原酒配制罐裝,醬味醬色都是頂級。
豪宅教父黃文仔認為自己懂得如何面向高端客群,上來就賣了個飛天茅臺都不敢賣的價,星河灣老原酒一瓶2000元,還是最便宜的。
那一年,黃文仔許下美好愿景,5年100億的白酒銷售額,誓要把愛好兌現。
如今,兩個5年都要過去了,可星河灣的白酒業務卻繁華落盡,竹籃打水。
愛好終歸還是個愛好。
比起其他赴酒局的地產業內同行,黃文仔的酒業小目標還算相對不“咋呼”的。
2018年,綠地張玉良率隊赴川考察,除了常規的地產業務外還有一大動作:
入局白酒業務。
綠地與瀘州市共同出資組建瀘州綠地酒業,注冊資本10億元,綠地占70%,公司總經理由瀘州市商務局黨組書記掛職擔任。
來勢洶洶的綠地酒業鑼鼓喧天,號稱要打造高中低全系列白酒品牌梯隊,3年內50億,5年內銷售額沖上200億至300億,與行業龍頭茅臺、五糧液、洋河們肩并肩。
誰也沒想到,這么充足的前戲之后是如此快的偃旗息鼓,綠地牌瀘州酒首款產品在兩個行業的期待下接連推遲發布時間。
星河灣搞白酒,且戰且退,綠地搞白酒,恐怕是知難而退。
就在不久前的12月28日,綠地控股在互動平臺表示,白酒為公司大消費板塊下的一項業務,目前該業務對公司整體營收利潤無重大影響。
絲毫不復3年前嚷嚷著沖擊茅臺的壯志豪情。
4
誰都不否認,高端白酒和地產行業有極強的聯動。
但老話說得好,看人挑擔不吃力,是非經過不知難。
白酒與地產相互穿插跨界,似乎對方端的飯碗比自己手里的香。
茅臺沖著發展產業平衡的想法沖入地產,這么多年來還是主營白酒獨挑大梁,只是多了一個需要“輸血”暫且不能獨立的地產板塊。
星河灣眼饞白酒行業比地產開發翻倍的毛利和高企的現金流,不惜血本傾力打造,終究消散在市場里,杳無音訊。
如此看來,綠地在四川“咋呼”一圈,又戛然而止的白酒業務,卻似乎暗含著投降輸一半,當斷則斷的勇氣。
別人都是一層秋雨一層涼,郎酒跨界成功,更像是一場意外。
跨界時的鑼鼓喧天,你以為那是開張,其實,那多半是在散場。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地產風聲”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白酒,地產,無聲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