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克而瑞研究中心
合肥土拍的熱度比2月份北京、3月的福州、廈門、青島等地更高。
3月17-25日,合肥新2022年首輪集中供地在經歷了一輪延期后最終塵埃落定,本次土拍合計成交24宗含宅用地(其中2宗為純租賃用房),總成交金額達189.62億元,成交總建面220.68萬平方米。
本次土拍在吸引了40余家房企參拍的情況下,15宗地塊進入競品質環節,成交整體溢價率達到11.2%,但仍有8宗地塊流拍(本次二度延期地塊視為流拍,下同)。但整體來看,相較于青島、廈門、福州等城市,合肥新年首輪土拍熱度升溫顯著。
01 土拍門檻持續下調 報名環節地塊熱度兩極分化
從合肥本次推出的地塊及規則變化來看,土拍門檻較2021年有所下調,“止跌”、“求穩”的信號明顯:
首先本輪推出的包河區BH202201號、包河區BH202202號、廬陽區LY202201號地塊、瑤海區YH202201號、新站區XZ202201號均為2021年推出后又延期或流拍的地塊,本輪重新上架,在地塊體量、起拍價、配建要求等多方面都降低了門檻,降低了房企的拿地難度;而本輪土拍中僅有部分熱門地塊出讓時需要配建5-20%的租賃用房。
另外,合肥在土拍前幾日發布了對競品質項目評分的部分調整,原本不加分的二級及以下資質房企也能夠加分,增加了中小房企參與競品質的競爭力。
在政府已表現出足夠“誠意”的情況下,本輪供應的30宗商品房地塊在報名階段依然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態勢,熱度明顯分化:
濱湖科學城作為最熱門板塊,5宗地塊參拍房企數量均達到10家以上,其中02、04號地塊的參拍房企數量超過20家,成為本輪最大熱門。此外經開區03號和05號、蜀山區05號地塊等參拍房企數量也有8家以上。
反之,新站區的6宗地塊均無人報名,包河、廬陽、瑤海區也有部分地塊無人報名,以此來看土拍熱度仍分化嚴重。
02 平均溢價率達11.2% 15宗地塊觸及最高限價
在土拍門檻降低、土地成本控制得當,以及部分政策利好消息的雙重影響下,合肥本次土拍平均溢價率達到11.2%,是2022年目前已經進行集中供地的城市中平均溢價率最高的一個,15宗地塊觸及最高溢價率,占總成交地塊比例的63%。
熱門地塊主要分布于濱湖區、蜀山區和經開區,地塊所在區域的市場基本面較好,且地塊平均總價不超過10億元,體量控制得當,對于房企來說壓力較小。
反之流拍地塊分布于包河區、廬陽區和新站區,包河區與廬陽區地塊起拍價均在15億元以上,體量較大且周邊配套未完善,而新站區本次掛牌的6總地塊均流拍,除了區位問題以外,板塊內供應量較大、未來去化壓力大或是房企不拿地的主要原因。
03 項目盈利空間較高 競品質地塊房價地價差仍然過萬
從盈利角度來看,本次合肥土拍“讓利”的意味十足。
15宗觸及最高限價、進入競品質階段的地塊也依然保有較高的盈利空間,平均地價房價比為0.48,房價與地價差達到10518元/平方米,這也是房企愿意積極參與競品質環節的重要因素。
其中濱湖科學城01、02號地塊的銷售指導價較去年周邊地塊限價提升了1000-2000元/平方米,雖然兩宗地塊的地價房價比達到0.59和0.55,但是房價與地價之間仍有1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價差,即使需要配建15%的租賃用地,仍有一定的盈利空間。
04 規模房企積極參拍 本土房企強勢拿地
本次合肥土拍吸引了諸多房企積極參拍,不乏參拍了5宗地塊以上的房企:據不完全統計,華潤參與了10宗地塊的競拍,此外越秀、合肥城建、偉星和招商都參拍了9宗地塊,本土房企中還有新華、徽創、安徽高速、安徽置地等參拍數量也在5宗以上。
從拿地結果來看,合肥本土房企表現強勢:在15宗競品質地塊中,本土民企拿下9宗,安徽邦泰、安徽天阜、安徽置地、偉星、尚澤等均有所斬獲,此外安徽高速也競得2宗濱湖科學城地塊,本土企業投資積極性復蘇,且整體表現非常強勢,拿下六成競品質地塊。
其他房企則以10強規模房企、品牌房企為主,保利、龍湖等有所斬獲,值得一提的是,越秀通過競品質競得瑤海區01號地塊,首次進駐合肥。
整體來看,本土民企在合肥本次土拍中成為了最大贏家,總體成交的22宗商品住宅地塊中有一半以上被本土民企競得,民企投資積極性的復蘇,也說明了對合肥市場前景的看好。在本土民機積極拿地的情況下,保利、龍湖、招商等品牌房企在積極參拍的情況下也僅有1-2宗地入賬,且還有華潤、中海、金茂等龍頭房企積極參拍卻無地入賬。
整體來看,合肥土拍的熱度比2月份北京、3月的福州、廈門、青島等地更高,且在供地端降門檻、保利潤的同時,部分房企的投資積極性也明顯恢復,尤其本土房企的信心得以提振,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政府與房企的“默契”。
近期政策方面雖然有一定的利好消息,但是傳到到市場、企業層面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尤其是之前經歷了財務危機的房企,需要更長的恢復期。因此近期投資積極的房企無非大型的國企央企、持續走穩健經營路線的龍湖、綠城等,以及集中供地城市當地的平臺公司,企業之間的投資態度分化更加明顯,未來預計土地市場將形成“國企央企+穩健型品牌民企+地方平臺”三足鼎立的格局。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克而瑞地產研究”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