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很勤奮的路數
來源:路數(ID:ilushu)
“當流動性的音樂停止時,事情將變得復雜;但只要音樂還在播放,你就得站起來跳舞,我們就必須繼續跳舞。”
現在再看美國花旗集團首席執行官Chuck Prince的這句話,也是部分房企在債券市場的寫照。
特別是在2018年和2019年,不少像是趕集一般,一筆連著一筆發著令人咋舌的高息美元債。
怎么上岸,可能遠比戀戰更重要。漂亮扛過去,也算是業內正面教材。
01
除非新發債券票面利率高到一定程度,不然短期內借新還舊可能性挺低。惠譽和穆迪在今年7月的報告中都有提示這一點。
在美元債占總融資結構比重超過50%的若干房企中,花樣年還要加上條:集中兌付壓力。
所以啊,別光怨外部融資環境對民企天然不友好。其實更該反思曾經是否高估了自身加杠桿的能力。
在行業上升周期,高杠桿掩蓋了主體信用瑕疵。一遇到融資收縮時期,高杠桿更像是定時炸彈。
接下來,怎么拆解,才是對管理層真正的考驗。
目前的情況還沒有那么糟糕,中報靜態數字顯示,短期內花樣年還應付的了。畢竟非受限現金有近280億元,EBITDA利息覆蓋率尚可。
不過邏輯前提是:
二、有造血能力,毛利較低項目不能多;
三、不出現大范圍的信用擠兌;
花樣年決定要減弱對美元債的依賴度。按管理層所述,雖然手握一定的發債額度,但短期內不考慮新增美元債。
這也意味著接下來要靠自身造血。土儲質量如何,一定程度決定能否逆境反轉。
但土儲更大的看點在城市更新——目前測算約2094萬方占總土儲的近一半,貨值約4600億元。
但硬幣另一面,城市更新用地權屬確認需要時間,導致存在周轉上的不可控因素。
位于深圳成功供地的梅林越華項目和坪山世界塑料廠一期是典型。
值得注意的是,花樣年若干項目和信托公司有往來操作,加大表外負債的潛在風險。
比如中融信托,它在2020年成為花樣年旗下多家控股子公司的股東方和股權置出方。到2021年,花樣年又從中融信托手上回購子公司股權。
在南京花萬里置業有限公司身上,中融信托從進入到退出時間大概是一年。
03
市場在波動,好在花樣年展現的求生欲還很強。
一、力度不弱的回購。
這明顯是在向市場釋放公司在流動性方面的能力和實力。只是效果沒有立竿見影,畢竟市場信心的恢復需要時間。但一直買買買,總歸沒錯。
二、底氣充足+詳細地交待債券償還方案。
比如10月到期的,已經準備好資金償還。對12月到期的,會通過自有資金償還,資金來源包括已有資金及出售大宗資產。對2022年和2023年到期的,通過Tender +new issue+ exchange這些動作完成。
這值得點贊,要知道減輕市場負面情緒的一大好方法是減少信息不對稱性。
被擺上貨架的部分商場和酒店,目前進展順利。
此外,北京豐臺項目和青島項目進展也算不錯。花樣年預計屆時會有5億美元流入,提供年底到期債務的還款空間。
買方對資產的出價;
交易所需要消耗的時間;
04
太陽底下,從來沒有新鮮事。
過去十年的發展節奏看著不太對:2012—2017年,花樣年曾處在轉型徘徊期,錯過爆發的地產白銀時代。2018年重回地產主賽道,2019年創始人曾寶寶回歸開啟公司“二次創業”,逆勢擴張。
你看,從借貸銀行到評級機構都在嚴格審視當下的房企。各家要降負債去杠桿的進程勢在必行。
花樣年要以什么樣的姿態繼續?
得盯著黑手,也得盯著衙門的快刀,要在狼嘴里有肉的時候下筷子,還得在衙門拔刀之前抽身。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路數”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