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政信三公子
來源:政信三公子(ID:whatever201812)
大家好,我是吳勝利。
近日,江蘇省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關于對省外金融資產類交易場所在我省展業情況開展排查的通知》,核心內容是三條:
其一,根據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第四次會議的要求,金交所的業務范圍限于所在省級行政區域內,不得跨省級行政區域開展業務;
其二,此類產品投資人大多在我省,一單出現兌付風險,屬地將面臨較大處置風險;
其三,將提示省外金交所跨省展業風險納入防范與處置非法集資宣傳工作中,引導群眾主動規避省外金交所產品。
背景:
2019年7月召開的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第四次會議上,監管方面提出,全國金融資產類交易場所的債權類業務存量仍達8517億元,涉及120萬投資者,爭取每半年時間消化1/3,2020年6約底前再化解1/3,到2020年底全部化解完畢。
以上是全部信息。下面是分析。
首先,定融產品合不合規?
定融產品,從法律關系上來說是合規的。但所有的產品,合不合規,不完全是從法律關系上來界定的,還要與時俱進。通俗說,政策補丁說什么是合規,什么才是合規。
從2019年7月的聯席會議來看,定融在2020年底之前是合規的,但從2021年起就不合規了。所以今年是定融最后的瘋狂。可是產品存續期普遍1-2年,那些幾個人組成的定融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定融產品徹底取消而產品還在存續的過程中,是否還能盡職履責,會不會跑路?行業良莠不齊,確實說不好。
如果嚴卡聯席會議精神,現在開始發行的定融產品,只能發6個月期限,因為產品到期日必須在2020年底之前完成。如果發的期限超過6個月,則肯定不合規。
以上的合規與否,說的是債權產品,也就是“借款”,而非“股權”。私募基金只要依法備案,依然可以發行股權投資產品。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某些大的三方財富公司,依然在通過金交所來大量發行股權投資產品。
但是我對他們的股權投資產品,管理人的管理能力是存疑的。建議各位投資人在購買這類產品時,一定要摸清底層資產的狀況,對這家被投企業的情況做個全面的摸底。不要像買債權產品一樣想當然,更不要盲信上市公司的回購/補足/對賭。這些年,出問題的上市公司,還少嗎?債權如果逾期乃至破產,清算后至少還能剩個三瓜倆棗。如果股權投資出問題,可就血本無歸了。
其次,江蘇省的通知合不合理?
很合理。因為金交所就是屬地管理,歸各省金融辦自行管理。江蘇省的意思很明確:
江蘇省本地的債權融資產品,通過江蘇省本地的金交所來發行,才是合規的;
外省的(比如山東、浙江、湘鄂、云貴川等)融資人,不可以通過江蘇省本地的金交所來發行產品。這點執行的很好,江蘇省本地的金交所早就不做債權融資了。
外省的(比如山東、浙江、湘鄂、云貴川等)融資人,通過外省的金交所發行的產品,不可以在江蘇本省內銷售。如果銷售,就是非法集資。這才是對定融產品的當頭棒喝,完全把傳統定融產品的路子給堵死了。江蘇省老百姓比較富裕,三方財富公司云集,很多就靠自己包裝和銷售定融產品來發財致富。
第三,以后的定融產品該怎么做?
江蘇省的政策,不一定會被外省效仿。比如山地公園省和山水螺螄省,本地的定融產品就沒有被取締。
國內的融資市場是分層的,定融產品的市場需求依然很旺盛,相比于非法集資,也具有合規性。
定融產品肯定還可以繼續做,但根據資管新規統一監管的精神,債權融資就省省吧,以后只能做真股權投資了。要么綁著上市公司做定增和并購,要么綁著城投公司做產融和產城。
但有多少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有這個能力?畢竟相對專業的信托公司提真股權投資提了很多年了,至今還是雷聲大雨點小。
今年的市場比較特殊,內外部環境都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我本人是建議各位投資人暫時緩緩的,有錢可以存存銀行,先觀望一下。辛苦攢點錢不容易,還是穩妥為宜。關于我為什么旗幟鮮明的反對定融產品,
我和很多做定融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聊過,有很多是江湖老油條,風險意識很強,也想做出自己的品牌,有些人承攬的能力比正規軍還要強不少。但形勢比人強,我個人的建議,還是找大機構避一避,等市場回暖,企業經營改善,外部環境穩定,內部政策明晰后,再做定奪。
定融末路求生還有可能殺出條血路。網貸王者農藥,恐怕洗胃都急救不了了。很多定融和網貸的投資人,5萬10萬的買,他們是沒有風險承受能力的,對這部分客戶要放棄。別作孽。
最近有個大瓜,就是宜信涼了,再早一些,愛錢進也涼了
我個人是很佩服唐總的,但同樣,形勢比人強,我們唯一能確定的,就是市場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強。
在前些年,資金端充裕而資產端匱乏的市場環境里,網貸平臺要么停下擴張腳步來精選資產(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資金端成本高,不可能篩選到好資產。如同在垃圾堆里挑金子,地雷陣里跳芭蕾,怎么可能!),要么就是引入第三方擔保,來給資產端增信從而匹配上資金端。
擔保的邏輯是對的,剛開始很多AAA和AA+的國有擔保公司也愿意給擔保,但后來就見勢不妙,紛紛撤退了。但這套商業模式,已經把攤子鋪太大了,撤退不了了。所以只能自己成立一家民營擔保公司,自己給自己的平臺提供擔保。從而維持較低的壞賬率。
當壞賬率已經超過了民營擔保公司的擔保能力時,這家網貸平臺就要暴雷了。沒有品牌信譽的網貸平臺,就這么涼了。有品牌信譽的網貸平臺,紛紛開始搞股權投資。因為股權投資的期限是很長的,動輒3-5年起,而且不保本,可以堂而皇之的擠泡沫和甩歷史包袱。但這套模式也是有瓶頸的,就是品牌信譽不再值錢,投資人不認可了。沒有新的韭菜,借新還舊也就無法滾動下去,然后就只能“良性”退出了。
這是個非常清晰的邏輯,而要避免清盤,就要吸引越來越多的韭菜。最好的方式,莫過于天天搞大新聞了。一會高薪聘請了明星經理人和高級領導干部加盟,一會高調買買買,一會大張旗鼓做慈善,其實都是為了吸引更多韭菜。
理財就是如此,場面越熱鬧,我勸你越謹慎。悶聲才能發大財,高聲的是說相聲。
時也,命也,非本事也。這就是定融的宿命,也是民間金融的宿命。
本事再大,能力再強,都不如一張御賜金融牌照傍身來的冠冕堂皇,來的理直氣壯。
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孫悟空,招安到了天庭也不過就是一名小小的弼馬溫。等孫悟空闖出潑天大禍,大鬧天宮后,按照天庭刑律,一人做事一人當,罪不及師傅,禍不及猴群,剝奪政治權利500年后還能重新啟用,戴罪立功。
如果孫悟空不是一名天庭官員,而是一只下界八大圣黑澀會組織野生妖猴,你試試看?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政信三公子”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定融末路求生,網貸王者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