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吳進輝
來源:中證鵬元評級(ID:cspengyuan)
主要內容
PMI小幅下行,生產和需求有所走低,主要受1月季節性影響,但穩增長的預期凸顯。1月,PMI指數為50.1%,前值為50.3%,回落0.2個百分點,受季節性影響,生產指數50.9%,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7.5%,較上月大幅增加3.2個百分點,說明穩增長的預期凸顯。需求端仍顯不足,新訂單指數為49.3%,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繼續位于收縮區間。
國內通脹短期放緩,對穩增長未形成掣肘。CPI同比上漲0.9%,漲幅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PPI同比上漲9.1%,漲幅比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在今年穩增長的主線下,政策發力靠前,CPI預計短期溫和上漲,PPI因去年基數較高上漲可能性不大,預計會逐漸回落,物價并不會對穩增長形成制約。
社融和信貸超預期,實現開門紅,寬信用初步形成。1月社融增量為61,700億元,比2021、2020年同期多增9,816億元、1.12萬億元。社融存量增速10.5%,前值10.3%,已連續三個月回升。新增信貸3.98萬億,同比多增4,000億元,單月新增規模創歷史新高,企業短期貸款多增較多,信貸結構出現分化。
1月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延續平穩態勢,境內外匯供求呈現基本平衡。外匯儲備規模為32,216億美元,較2021年末下降285億美元,降幅為0.88%。1月,美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為6.36,連續6個月小幅回落。
一、宏觀經濟觀察
核心觀點:1月制造行業進入傳統生產淡季,生產和需求均走低,PMI小幅下行。CPI和PPI均小幅回落,在今年穩增長的主線下,政策發力靠前,國內通脹短期放緩,物價并不會制約宏觀經濟政策。從目前來看,CPI預計短期溫和上漲,PPI因去年基數較高上漲可能性不大,預計會逐漸回落,因而國內通脹并不會對穩增長形成掣肘。社融和信貸數據大幅超預期,迎來新年開門紅,總量已經提上,寬信用初步形成,當前處于穩增長和寬信用的保駕護航期,3月是關鍵時點,重點觀察PMI和社融數據,關注基建和地產投資,寬信用效果如何,美聯儲加息動作走向,屆時或將迎來宏觀政策和債市的轉折點。
(一)PMI小幅下行,生產和需求有所走低,主要受1月季節性影響,但穩增長的預期凸顯
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前值為50.3%,回落0.2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1%,較前值回落1.6個百分點;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1.0%,較前值下降1.2個百分點。
1月PMI受季節性影響,生產和需求走低。1月份,部分制造行業進入傳統生產淡季,加之近期市場需求放緩,制造業擴張力度有所減弱。PMI生產指數50.9%,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采購量指數為50.2%,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生產雖小幅放緩但仍連續三個月高于臨界點,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7.5%,較上月大幅增加3.2個百分點,說明穩增長的預期凸顯。需求端仍顯不足,新訂單指數為49.3%,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繼續位于收縮區間,制造業市場需求持續偏弱。
價格方面:價格指數回升。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56.4%和50.9%,高于上月8.3和5.4個百分點,重回擴張區間,制造業市場價格總體水平較上月上漲。
庫存方面:原材料庫存指數和產成品庫存指數分別為49.1%和48.0%,較上月分別回落0.1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生產走低,原材料庫存不足;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采購量減少,產成品庫存減少。
進出口方面:出口增加,進口回落。出口仍維持景氣,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48.4%和47.2%,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和回落1個百分點。
非制造業回落,服務業受疫情影響較弱、建筑業景氣季節性回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建筑業、服務業指數為51.1%、55.4%、50.3%,分別較上月回落1.6個百分點、0.9個百分點、1.7個百分點。服務業受國內疫情反復繼續影響。建筑業季節性回落,主要受雨雪天氣及春節臨近工人陸續返鄉等因素,施工進度放緩。
(二)PPI同比降至9.1%,CPI同比回落至0.9%,國內通脹短期放緩,對穩增長未形成掣肘
2022年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9%,漲幅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0.5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0.4個百分點,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1.2%,CPI環比由上月下降0.3%轉為上漲0.4%。
從CPI分項環比來看,食品價格由上月下降0.6%轉為上漲1.4%,影響CPI上漲約0.26個百分點,食品項目因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環比雖有所上漲,但并未有效拉動CPI同比。食品中,受節日因素影響,鮮果、水產品和鮮菜價格分別上漲7.2%、4.1%和3.1%;冬季腌臘基本結束,加之節前生豬出欄加快,豬肉供應充足,價格下降2.5%。非食品價格由上月下降0.2%轉為上漲0.2%,影響CPI上漲約0.18個百分點。非食品中,工業消費品價格由上月下降0.5%轉為持平,其中受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影響,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氣價格分別上漲2.2%、2.4%和1.5%。服務價格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3%,其中,節前出行有所增加,飛機票、交通工具租賃費和長途汽車價格分別上漲12.4%、9.8%和5.2%;
1月PPI同比上漲9.1%,漲幅比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1.8%,漲幅回落1.6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8%,漲幅回落1.6個百分點。從PPI環比來看,保供穩價政策有力推進,煤炭、鋼材價格繼續回落,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下降3.5%,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下降1.9%。受國際原油價格回升影響,國內石油相關行業價格回暖。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由上月下降6.9%轉為上漲2.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價格分別下降1.3%和0.1%,降幅比上月分別收窄0.8和3.0個百分點國際有色金屬價格上行,帶動國內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0.8%。
在今年穩增長的主線下,政策發力靠前,尤其是基建投資,同時在地產和出口不穩固的情形下,一些刺激政策的加速出臺,物價上漲過快,市場一度擔心會制約穩增長的實施。從目前來看,CPI預計短期溫和上漲,PPI因去年基數較高上漲可能性不大,預計會逐漸回落,因而國內通脹并不會對穩增長形成掣肘。
(三)社融和信貸超預期,實現開門紅,寬信用初步形成
2022年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1,700億元,前值為23,682億元,比2021年同期多增9,816億元,比2020年同期多增1.12萬億元。社融存量增速10.5%,前值10.3%,已連續三個月回升。M2同比9.8%,前值9.0%;M1同比-1.9%,前值3.5%。先看社融的結構:
信貸開門紅,帶動表內融資大幅增加:1月社融口徑的新增人民幣貸款4.2萬億,同比多增3,818億,主要與企業融資改善有關,是當期社融的主要拉動項。
表外融資壓減放緩:委托貸款增加428億元,同比多增337億元;信托貸款減少680億元,同比少減162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4,731億元,同比少增171億元。委托貸款、信托貸款、票據融資比同期壓降有所緩和。
直接融資增加支持社融回升:企業債券凈融資5,799億元,同比多1,882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6,026億元,同比多3,589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1,439億元,同比多448億元。在三重壓力下,財政政策發力靠前,適度開展。
M2增加、 M1回落,差值擴大: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43.10萬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個和0.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1.39萬億元,同比下降1.9%,剔除春節錯時因素影響,M1同比增長約2%。流通中貨幣(M0)余額10.62萬億元,同比增長18.5%。M2-M1剪刀差再度走闊,表明資金活性不足、活躍度低。
再看信貸數據,1月新增信貸3.98萬億,同比多增4,000億元,單月新增規模創歷史新高,信貸結構出現分化。新增居民短期貸款1,006億元,同比少增2,272億元,表明消費疲軟。居民中長貸新增7,424億,同比少增2,024億,連續兩月同比少增,表明地產銷售仍弱,地產政策調整有望進一步放松。企業短期貸款新增10,100億元,同比多增4,345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401億元。企業中長貸新增2.1萬億,同比多增600億,結束了長達6個月的同比少增。
總結來看,1月社融大幅超預期,信貸數據大幅好轉,迎來新年開門紅,總量已經提上,結構雖有分化,但在穩增長的背景下,有望進一步好轉。從央行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可以看出,強調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提出降低銀行負債,明確寬信用的支持方向和方式,寬貨幣和寬信用有后勁,寬貨幣+寬信用已初步形成,且仍會保持連續性。當前處于穩增長和寬信用的保駕護航期,重點觀察3月即將公布的PMI和社融數據,關注基建和地產投資,屆時或將迎來債市轉折點。
(四)1月外匯儲備規模為32,216億美元,較2021年末下降285億美元,降幅為0.88%
2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216億美元,較2021年末下降285億美元,降幅為0.88%。1月,美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為6.36,連續6個月小幅回落。
2022年1月,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延續平穩態勢,境內外匯供求呈現基本平衡。國際金融市場上,受主要國家貨幣政策預期、地緣政治及宏觀經濟數據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上漲,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下跌。外匯儲備以美元為計價貨幣,非美元貨幣折算成美元后金額減少,與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下降。
美國1月CPI數據再超預期,CPI同比和核心CPI同比分別錄得7.5%、6%的讀數,均較前值大幅上行0.5個百分點,均創四十年來新高。美聯儲3月加息毋庸置疑,全年加息次數預計多于此前預定的3到4次,我國貨幣政策以我為主,但仍需警惕主要經濟體加息的影響,維持匯率穩定。
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多,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加大。但我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將為外匯儲備規模總體穩定提供有力支撐。
二、宏觀與債市主要政策
1月17日,人民銀行開展7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0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2.85%(前值為2.95%)、2.10%(前值為2.20%),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7天逆回購操作利率均下降10BP,意味著全面降息正式落地。
1月18日,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罕見直白表態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保持總量穩定,避免信貸塌方,釋放明確寬松的貨幣政策,發力靠前。
1月20日,LPR下調。1年期LPR報3.70%,前值為3.80%,跟隨MLF下調10BP;5年期以上品種報4.60%,前值為4.65%,僅下調5BP。
此次全面降息并不意外但來的較快時間點靠前。面對經濟的三重壓力,2022年穩增長的背景下,在去年12月降息降準后,市場對今年降息已經有預期。降息來得快,時間靠前。根據路透社相關調查,僅有三成左右的人認為會在1月降息,今年春節來得早,市場普遍預期降息在春節后,央行此次降息也是充分體現了政策發力靠前。另外,隨著美國就業數據恢復,通脹高企,美聯儲議息會議顯示絕大多數人贊成今年3月開始加息3次,可以說美國3月加息幾乎是事實,央行在3月之前貨幣政策操作空間大。但需注意,貨幣政策以我為主,降息主因在穩增長,寬貨幣+寬信用,提振信心,引導預期。
1年期LPR跟隨下調10BP,5年期LPR下調5BP,也屬正常。2019年改革后,LPR改為按MLF利率加點形成的方式報價,由MLF到LPR的傳導機制已基本成型。LPR的下調尤其是5年期LPR與地產貸款利率、中長期貸款利率掛鉤,將會直接降低實體的融資成本,直指寬信用。比較關心的是5年期LPR下調幅度,一是常規操作。先從歷次LPR調整來看,同步下調為4次,其中有3次是5年期LPR下調幅度是1年期LPR下調幅度的一半,僅有2019年11月1次同步下調。二是房地產風險未出清,必須穩妥推進,走一步看一步,并不急于釋放過于寬松的信用,后續5年期LPR還有繼續下降的空間。
本次降息有助于降成本、穩增長、穩信用,但真正的寬貨幣到寬信用尚需時日。后續寬信用需更多組合拳,財政政策需更加靠前發力,專項債發行把握“早準快”,尋找優質項目,主動作為,落地更多實物工作量,由于去年四季度大部分專項債發行的實物成果會延續到一季度,預計一季度的數據不會太差。城投方面,嚴格遏制新增隱性債務,妥善化解存量債務的背景下,將很難放松。地產政策方面,預售資金監管邊際放松,房企收并購加速,預計迎來好轉,但仍需注意市場和銀行等機構對風險房企的偏好,政策和實物傳導的不暢。
宏觀經濟設計方面:1月6日,國務院印發了《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要求加強資源環境市場制度建設,健全要素市場治理,進一步發揮要素協同配置效應。本月出臺了一系列穩增長的政策和措施:國務院分別印發了《關于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關于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意見》,對我國外貿進一步發展提出要求;發改委聯合相關部門分別印發了《關于做好近期促進消費工作的通知》、《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對促進消費和綠色消費的措施進行了明確。1月,國務院分別印發了多份“十四五”發展規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
債券市場制度建設方面:1月7日,銀保監會下發《金融租賃公司項目公司管理辦法》,對金融租賃公司、境內專業子公司開展融資租賃業務進行了業務、范圍、結構等方面要求和規范。1月14日,證監會發布《重要貨幣市場基金監管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定義與范圍,杠桿、久期等方面對重要貨幣基金進行了要求。1月14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布《商業匯票承兌、貼現與再貼現管理暫行辦法》,一是明確承兌和貼現資質要求;二是加強風險防控;三是縮短最長付款期限;四是強化信息披露管理;五是加強監督管理。1月17日,人民銀行開展7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0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操作利率均下降10BP,意味著全面降息正式落地。1月20日,住建部召開年度系統工作會議,要求一是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二是推進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四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五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六是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等。1月26日,財政部發布《關于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稅收政策的公告》,對我國基礎設施REITs試點明確了相應部分稅收政策,在資產重組和發行階段,減免和轉讓時遞延所得稅,這標志著中國REITs稅收制度建設正式開啟,意義重大,公募REITs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中證鵬元評級”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