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輯部
來源:丁祖昱評樓市(ID:dzypls)
2021年伊始,上海市場調控頻頻,1月21日,“滬十條”發布,封堵“假離婚”購房漏洞、調整增值稅免征年限、加強信貸資金管理……25日,又將法拍房納入限購范圍。又有住建部副部長倪虹帶隊赴滬調研,督導落實城市主體責任。
不僅如此,1月上海多數銀行信貸資金吃緊、放貸速度放緩,個別國有銀行階段性停貸。再聯系到央行近期表態,2021貨幣政策將適度轉向。多重利空影響下,上海樓市火爆市場或將有所降溫。
“滬十條”后又一調控加碼
1月25日有媒體從上海市房管局獲悉,上海將法拍房納入限購范圍。據公拍網司法拍賣頁面公告顯示,競買人參與競買的,應當事先確定在本市具有購房資格,也就是單身限購一套,家庭限購二套。拍賣成交確認后,因買受人在本市無購房資格的,將依法承擔悔拍等法律后果。
這是繼1月21日晚樓市調控新政“滬十條”后又一調控加碼。
1月21日,樓市持續火爆的上海突發調控政策,八大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本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涉及土地、限購、信貸、稅費等9條主要內容。政策核心內容主要涉及封堵“假離婚”購房漏洞、調整增值稅免征年限、增加土地供應調整供地結構、“無房家庭”家庭優先搖號、加強信貸資金管理等五方面。
在當時,我們認為該政策與2020年7月15日深圳發布的政策頗為相似,結合“715”后深圳的走勢來看,在市場上升的前半段,政策發布之后短期內市場會出現短暫降溫。但長期來看,基于上海市場以自住以及改善性需求為主,這一部分需求并不會顯著退坡,整體跌幅也相對溫和。
1月25日,上海調控進一步加碼將法拍房納入限購范圍,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給先前的政策打補丁。根據相關規定,網絡司法拍賣起拍價不得低于評估價或者市價的70%。在此之前,由于買的人多,在上海想撿漏買法拍房的概率正在變低,其中也有部分購房者沖著不限購的擦邊球選擇法拍房。此次調控之后,法拍房也被納入了限購范圍。
我們認為,上海樓市調控政策的出臺還是非常到位且有針對性,對房地產市場出現的問題及時響應,一定程度上,上海也打響了2021年房地產市場調控第一槍,對于接下來各大城市的表現具有很強的警示作用和引導意義。
2020年上海新房市場疫后轉暖
從上海2020年全年新房市場成交來看,上海在一線城市中恢復時間相對較晚,早在3月深圳市場率先回暖之時,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同比還處于大跌44%的位置,從全年來看,2020年全年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積達91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在這其中豪宅市場較為火熱,總價1000萬元以上豪宅共計成交10878套,僅次于2016年歷史峰值的10974套,同比增長33%。
圖:2015-2020年上海商品住宅供求情況(萬平方米、元/平方米)

數據來源:CRIC中國房地產決策咨詢系統
2020年,上海二手房市場迎來了也一個成交大年。全年二手房成交面積高達2486萬平方米,創2017年以來新高,同比增長33%,成交金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優質學區房售價跳漲,整體漲幅超30%。
圖:2015-2020年上海二手房成交情況(萬平方米、元/平方米)

數據來源:CRIC中國房地產決策咨詢系統
究其根源,上海2020年市場火熱的核心原因在于四方面:
其一,民辦初中搖號入學政策引發的學區房搶購潮。2020年3月起,上海市全面實施“公民同招”、民辦學校搖號入學。新政之下,民辦學校入學不確定性加大,公辦學校穩定性優勢凸顯。基于此,九年一貫制學區房、初中學區房開始受到熱捧,一時之間,優質學區二手房價格跳漲,整體抬升二手房市場熱度。
其二,舊區改造提速,創造大批增量購房需求,并有強勁購買力支撐。僅2019-2020兩年,上海累計完成舊區改造130萬平方米,惠及6.4萬戶居民家庭。其中,很大一部分拆遷戶將流入房地產市場,成為市場快速回暖的重要因素。
表:2019-2021上海舊區改造規模(萬平方米、萬戶)

數據來源:CRIC
其三,改善需求既“消費”又“儲蓄”。基于貨幣政策相對寬松的大環境,市場預期核心城市資產價格還會上漲,改善性需求持續釋放,核心訴求在于既改善居住環境又能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其四,一、二手房價格倒掛,打新市場持續火爆。2020年上海入市項目中,四成以上認籌率超過100%。徐匯、長寧、靜安等核心區域火爆打新蔚然成風,七成以上項目認籌率超過100%,匯成南街里中簽率更是低至7.8%。
表:2020年上海典型低中簽率項目(套、元/平方米、人)

數據來源:CRIC中國房地產決策咨詢系統
市場變化與信貸資金管控強度更密切
正是由于上海2020年疫情恢復后的較強表現,2021年伊始,上海調控加碼實際是在預期之內,但政策出臺速度又在意料之外。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倪虹副部長帶隊赴上海、深圳等地調研督導房地產市場情況。
倪虹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了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并將“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作為2021年度重點任務之一,城市政府要充分認識保持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性,毫不動搖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切實落實城市主體責任。
倪虹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發現問題及時出手,采取針對性措施,引導好預期,堅決遏制投機炒房;要以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為目標,增強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近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也表示“2020年杠桿率上升得非常快,要求貨幣政策開始調整。如果貨幣政策不適度轉向,會導致中長期更大的經濟、金融風險。”,并直言“上海、深圳房價近期上漲與流動性和杠桿率變化有關”。
可以預見的是,疫情期間的寬貨幣政策會逐步退出,2021年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向常態回歸,但不會驟然收緊或出現政策急轉彎。與此同時,房地產行業仍然是去杠桿的重要領域,通過房企融資“三道紅線”、貸款集中度管理“兩道紅線”,引導企業負債率、居民杠桿率逐步回歸到“安全線”以內。
我們注意到,1月底,上海信貸資金管控已然出現偏緊的信號,多數銀行房貸額度吃緊,放貸速度放緩,個別國有大行階段性停貸。不僅僅是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房貸額度吃緊,銀行放款周期明顯拉長。
展望未來,政策連番加碼后市場或將出現階段性震蕩回調,尤其是在信貸資金收緊的大環境下,“打新”現象或出現降溫,以往的“火爆”場面也將趨于平穩。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丁祖昱評樓市”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