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聯合資信
來源:聯合資信(ID:lianheratings)
2020年,人類遭遇了新冠疫情這一百年不遇的黑天鵝事件,各國經濟受到巨大沖擊,幾乎在一夜之間停擺。為應對危機、穩定經濟和就業、維持金融系統穩定,全球央行如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那樣再次實施大規模量化寬松政策,貨幣資金規模大幅增長。在政策刺激下,各國政府、居民和企業均大幅提升借貸力度,導致2020年全球債務水平再次攀上新高。據國際金融協會(IIF)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債務規模達到281萬億美元,較上年末大幅增長24萬億美元,創1970年有數據統計以來的新高;全球債務與GDP比值超過355%,較上年增加35個百分點,遠超過2008年10個百分點和2009年15個百分點的增幅。另外,這24萬億美元債務的增幅中政府債務超過一半,企業、銀行與居民部門債務則分別增加了5.4、3.9和2.6萬億美元。全球債務規模持續上升,債務壓力持續加大,而全球主要經濟體正處于康德拉耶夫周期的尾部,經濟周期與信用周期是否會相向而行?債務問題愈發成為懸在全球各國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杠桿、信用、風控,作為金融活動的三大要素,如何做好彼此間的平衡把握,是對人類智慧的一大考驗。
聯合資信從2020年3月就開始展開此專題的系列研究,其目的在于探討以下問題:債務型經濟為什么成為近百年來主要的經濟發展形態?以杠桿方式推動經濟的發展是否具有可持續性?縱觀全球主要經濟體債務狀況有何異同?通過對境內外債務結構和成因的分析,中國的債務問題處于何種狀態?各國在杠桿和信用的可持續間如何找到平衡?因此,我們將此專題劃分為國際篇、國內外比較篇和國內主要板塊篇三部分。面對如此浩大的領域,我們也只是試圖通過淺顯的研究,日積月累,希望一點點地接近研究的初衷,以便更好地指導本職工作。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聯合資信”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