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擔保法解釋》第八條:主合同無效而導致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無過錯的,擔保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三分之一。齊精智律師提示金融機構按正常手續放貸,借款人被認定騙取貸款罪,不影響借款合同效力,擔保人仍要承擔擔保責任。
本文不惴淺陋,分析如下:
一、銀行按正常手續放貸,借款人被認定騙取貸款罪,未被銀行撤銷的借款合同有效。
裁判要旨:雖然借款人為了在銀行申請貸款,提供虛假材料,并最終騙取了銀行貸款,然而只要銀行在與借款人簽訂借款合同時,是按照銀行正常的放貸手續辦理,且并無證據證明銀行工作人員參與騙取貸款不法行為的,貸款合同有效,并且銀行作為被欺詐方享有撤銷權。
案件來源:(2017)魯民終221號。
二、騙取貸款構成犯罪,不必然導致借款擔保合同無效。
裁判要旨:借款人騙取貸款構成犯罪,但無證據證明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參與借款人騙貸等不法行為,在金融機構未主張撤銷權的情況下,應認定借款擔保合同有效,擔保人應承擔相應的擔保責任。
案件來源: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二終字第136號“某銀行與某運輸公司等借款合同糾紛案”。
三、銀行人員收受借款人賄賂后違法放貸,無過錯擔保人應免責。
裁判要旨:該《借款合同》的形成過程中,銀行工作人員存在收受借款人賄賂后違法放貸的犯罪行為,借貸雙方明顯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侵犯了國家的金融制度,構成犯罪,依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三)項的規定關于“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規定《借款合同》應當認定無效。沒有證明擔保人參與了犯罪或者對該犯罪行為知情并仍然提供抵押擔保的情況下,要求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沒有法律依據。
案件來源:(2013)民二終字第51號。
四、舊貸系貸款犯罪,新貸償還舊貸是犯罪的延續,新貸擔保人應免責。
裁判要旨:借款人的“舊貸”行為構成票據詐騙罪,又在銀行“新貸”用于償還“舊貸”,該“新貸”行為是票據詐騙犯罪行為的延續,目的是通過一個新的合法借貸形式來掩蓋借款人的票據詐騙犯罪行為,將不能償還詐騙款項的不利后果轉嫁給債務人之外的擔保人,故“新貸合同“無效,擔保合同亦無效。
案件來源:(2013)民申字第235號。
五、金融機構員工協助借款人騙貸,保證人不必然免責!
裁判要旨:本院認為,宗志文向鹽業小貸公司貸款雖構成騙取貸款罪,但騙取貸款行為構成犯罪并不必然導致借款合同無效,借款合同及保證合同的效力應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予以認定。
案件來源:(2018)最高法民申26號。
六、借款人騙貸、經辦人違法放貸,雖無合意借款合同也無效。
裁判要旨:金達公司以“簽訂《借款合同》”這一合法形式,掩蓋其“騙取銀行貸款”之非法目的。楊某的行為屬于發展農村銀行的職務行為,在楊某已經構成違法發放貸款罪的情況下,足可認定發展農村銀行在案涉貸款合同簽訂和履行過程中存在明顯過錯,并因此導致金達公司在采取多種違法行為之后以“簽訂《借款合同》”之合法形式進而掩蓋“騙取銀行貸款”的非法目的得以實現。故案涉《借款合同》無效。案涉《保證合同》和《抵押合同》為從合同,應認定為無效。
案件來源:(2018)最高法民申61號。
綜上,銀行人員收受借款人賄賂后違法放貸導致貸款合同無效后,擔保人沒有過錯的,擔保人不承擔擔保責任。
齊精智律師,陜西明樂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北大法學院北大法寶學堂特約講師,公司股權、借貸擔保、房產土地、合同糾紛專業律師。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齊精智”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