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李亦輝
來源:雷達財經
在政策調控不斷收緊,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全面落實的背景下,房企迎來最嚴考核。秉持高質量發展的融創中國,再次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
8月30日,融創中國披露了中期業績公告,上半年繼續保持穩健增長,實現營業收入958.2億元,同比上升23.9%;毛利199.8億,同比上升12.5%;歸母凈利潤119.9億元,同比上升9.4%。
從業務結構來看,融創地產主業憑借著領先的產品力,上半年在保持高回款的同時,總銷售額穩居行業前四。近年來重點布局的“地產+”板塊,也在快速提升,為公司貢獻了收入新增點。
業績強勁增長之外,融創的負債指標穩步改善,融資成本持續下降,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獲得了國際大行摩根士丹利、花旗、摩根大通等專業機構的高度認可。
取得上述業績,融創并不滿足。中期投資分析會上,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孫宏斌提出“四更”經營準則,讓融創“更安全、更從容、更長期、更有價值。”
業績增長穩健,資產結構優化
過去一年時間,地產行業收獲了比之前更多的關注,部分房企出現了營收放緩、業績下滑甚至債務違約的現象。融創作為綜合實力強的頭部房企,則展現了穿越周期的穩定性。
中報顯示,上半年,融創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9%至 958.2億元;歸母凈利潤119.9億元同比增長9.4%。同時,公司毛利199.8億,同比增長12.5%;每股盈利2.62元,同比增長8.7%。
在行業利潤普降的當下,融創的收入規模與盈利雙雙提升,成長動能十足。另一方面,融創也在全力降杠桿,推動資本結構優化,達成更安全基本面。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融創執行降杠桿,優化債務結構,在過去兩年改善特別明顯。”據孫宏斌介紹,融創先于政策要求主動落實降杠桿。
數據也表明,繼在年初快速降至“黃檔”后,融創正在加速邁向“綠檔”。
截至6月30日,融創中國凈負債率約為86.6%,較去年年底下降約9.4個百分點;非受限現金短債比約為1.11,較去年年底提升約0.03;剔除預收款項后的資產負債率約為76.0%,較去年年底下降約2.3個百分點。
截至6月底,公司總資產1.2萬億元,較去年底提升9%,一年內到期有息債務總額910億元,短債占總有息負債比重下降至30%的行業低位。期末,融創在手現金達1232億元,其中非受限現金1011億元,較去年底提升2.4%。
在所有的融資中,融創信托借款規模連續兩年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公司兩次發行美元票據,利率分別為5.95%、6.5%,均為公司上市以來新低。通過低成本資金替換高成本資金,公司有效降低了融資成本。
業績會上,孫宏斌提出,融創的融資成本爭取在未來三年降到5%,信用評級做到投資級。“所以我們在降低融資成本、控制現金流,降低負債,努力達到投資評級,有需要的時候也考慮降規模。”
實際上,融創的表現已獲得權威機構從專業維度的認可。
報告期內,標普將融創公司主體評級由BB-上調至BB,展望穩定。穆迪及惠譽將公司評級展望調升至正面。2021年以來,摩根士丹利、花旗、摩根大通、中金等機構相繼發布研報力挺融創中國,分別給予“增持”、“行業首先”、“跑贏大市”等評級。
地產主業持續鞏固競爭優勢
整體經營成效良好的背后,融創銷售再創新高。上半年,公司銷售額3208億元,同比增長64%,總銷售額穩居行業前四。
多年來,融創前瞻布局,圍繞環渤海、長三角、華南、中部和西部地區,持續深耕核心城市,目前已結出碩果。上半年,公司在20個城市銷售額超50億元,其中北京、上海、蘇州等9城銷售額超100億元,杭州、武漢銷售額超200億元。
展望下半年,融創總可售資源超6600億元,其中約50%位于長三角與環渤海地區,38位于中西部核心城市地區,13%位于華南地區。總體來看,融創的土儲位置佳,去化相對容易。
土地投資方面,融創保持謹慎。2021年上半年,公司獲取權益土儲貨值2135億元,權益拿地銷售比37.9%。下半年,融創定下的目標是,權益拿地銷售比將控制在20%以內,全年權益拿地銷售比將控制在30%以內,確保流動性充裕。
高質量的增長表現,離不開質量和品質的保駕護航。
繼去年獲得億翰“房企超級產品力TOP1”之后,2021年上半年,融創再獲中指院“房地產產品力優秀企業TOP1”這一榮譽。
“調控限房價、控地價,開發商要回到本質上,通過提升品質爭取空間。”孫宏斌強調,這些年不管市場如何變化,融創一直堅持做產品,產品力是公司核心競爭力之一。
不少業務人士也持類似觀點,認為行業發展的下一階段,房企間的競爭將是產品力的角逐。而政策也有意進行引導,7月份,住建部的表態中,“提品質”成為新的調控關鍵詞。
為進一步夯實領先優勢,融創借助數字化建設提升效率,將數字化作為三年規劃重要任務之一。
其中,地產板塊著力推進從BIM設計、智慧算量、集采平臺、智慧建造、在線銷售平臺、客戶關系的全鏈條數字化運營,基于透明、公正、體驗好的底層邏輯,為客戶創造價值,并支持提升決策和運營效率。
“地產+”業務打造新增長點
地產主業之外,融創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按公司目標,在提升地產業務競爭力的同時,提升物管、文旅等非開發業務的占比。
去年底,融創服務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完成上市,至今漲幅超過65%。今年上半年,融創服務營收33.2億元,同比增長85%;歸母凈利潤6.1億元,同比增長154%。凈利率為19%,較去年同期上升5個百分點。
營收構成上,融創服務收入結構更加均衡,社區生活服務細分業務快速增長。數據顯示,期內物業管理服務收入20.5億元,同比增長94%;社區生活服務收入1.9億元,同比增長206%;非業主增值服務收入10.8億元,同比增長60%。
另外,融創服務第三方拓展成效顯著。截至6月底,公司在管建筑面積1.7億平方米,合約建筑面積3.2億平方米;第三方外拓項目占在管面積比例39%,較去年底也增加了7個百分點。
8月31日,高盛在研報中稱,融創服務業績令人驚喜,物業管理業務毛利率升至26%,高于該行全年預測的22%,向消費者提供的增值服務收入增長2倍,向企業提供增值服務亦增長60%。
考慮到物業管理業務盈利能力提升及社區增值服務表現強勁,該行將其2022至2023年每股盈利預測上調2%至7%,基于2022年預測市盈率約36倍,將目標價由28港元上調至30港元,重申“買入”評級,認為融創服務將成長為行業龍頭之一。
融創的文旅板塊同樣業績亮眼。目前,融創文旅擁有文旅城、旅游度假區、會議會展和文旅小鎮4大板塊。財報顯示,上半年,融創文旅營收26.1億,同比增長166%,經營利潤大幅提升至4.4億元,客流量7201萬人次,同比上升103%。
“我們會讓‘地產+’業務更聚焦,除了物管業務外,在文旅業務方面將更聚焦于雪場,商業運營、酒店住宿板塊以及文化、娛樂。另外,公司正在布局康養業務。”據融創中國行政總裁汪孟德透露。
從公司角度而言,“地產+”業務具備長遠的行業空間和業務成長性,通過與地產開發主業密切互動、互相賦能,有望成融創未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四更”新戰略錨定長期競爭力
“更安全、更從容、更長期、更有價值。”這是融創最近在半年度會議上提出新的戰略發展目標。
據了解,“四更”準則將作為融創團隊基本做事原則,是以利潤為核心,以客戶滿意度為核心,以安全穩健為核心,提升綜合競爭力,持續為員工、客戶、股東及社會創造價值。
梳理融創發展歷史,公司一直保持著對宏觀環境和行業趨勢的敏銳洞察與精準判斷,擅長在行業的不同階段快速找到發展最優解。
在2019年下半年,融創就先于政策要求主動降杠桿;2020年正式拉開“均衡高質量發展”序幕,一方面繼續控負債另一方面調整投資節奏,這一年融創拿地金額僅為2019年的一半。
有了戰略預判,才能在外部環境變化時應對自如。因此,2021年,融創進一步堅定戰略目標,提出“四更”經營準則,將長期主義貫穿進入公司戰略之中。
汪孟德在公司內部表示,“調控對行業和企業都是好事,經過這一輪(調控),都將變得更穩、更健康。但與此同時,也要求企業在新的政策環境下快速調整適應。融創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堅決響應政策導向、從容擁抱行業變化,進一步堅定‘更安全、更從容、更長期、更有價值’的均衡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持續為員工、客戶、股東、社會創造價值。”
保持自身經營良好的同時,融創還積極創造價值,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為社會做貢獻。
例如,融創建材采購注重綠色環保,19個產品大類在甲醛釋放量、放射性核素限量、重金屬含量、TVOC釋放率、氯乙烯單體等維度全部滿足環保要求。
在設計、施工、交付等環節,融創同樣落實環保、節能降耗的理念。
在救災、教育、社會公益上,融創積極付出。今年5月,融創投資1.35億元建成的初心學院、畢茲卡里、中華蜜蜂谷、伴鄉原宿4大項目正式捐贈,讓幾千名村民生活實現了改善;7月,河南汛情告急,融創第一時間馳援河南,捐贈2000萬元,緊急采買救災物資。
統計顯示,秉承“美好生活、社會公民”的理念,融創在教育、鄉村振興、救災、古建保護等領域已累計捐贈超過2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8 月,全球領先的環境、社會與企業管治(ESG)領域評級機構 Sustainalytics 授予融創低風險評級,評分位列 70 家境內參評房企首位。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雷達Finance”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