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薛超、畢柳
來源:中證鵬元評級(ID:cspengyuan)
主要內容
為何成立四大新區?源于浙江省的大灣區建設戰略和高能級平臺戰略。2018年5月浙江省政府發布《浙江省大灣區建設行動計劃》,謀劃建設浙江的世界級現代化大灣區,計劃中首次提出建設四大新區作為環杭州灣建設的主載體。此外,浙江省近年陸續出臺政策推動省內開發區進行深度整合,以打造高能級平臺,而四大新區是浙江省未來重點培育的高能級戰略平臺。
四大新區經濟、財政實力如何?從當前經濟體量看,四大新區間梯隊分化較明顯,其中寧波前灣新區2020年經濟體量最大,并憑借高增速實現對杭州錢塘新區超越,寧波前灣新區與杭州錢塘新區2020年GDP規模均突破千億,紹興濱海新區為第二梯隊,湖州南太湖新區最低;財政實力方面,四大新區梯隊分化與經濟總量排名類似;與長三角對標平臺和省內同能級平臺比,四大新區經濟總量較弱,經濟密度方面,四大新區整體開發強度有待提升,且對全市經濟貢獻度普遍較低。
四大新區誰更有潛力?從人口角度來看,受區位因素影響,紹興濱海新區與湖州南太湖新區人口吸附力較強,寧波前灣新區人口密度與吸附力均較弱;從土地資源角度看,寧波前灣新區總規劃面積最大,開發空間較大,而杭州錢塘新區、紹興濱海新區2020年土地出讓收入規模與樓面均價優勢明顯,土地價值更高;從投資角度看,作為浙江省重點建設的高能級平臺,四大新區整體增速水平較高,其中紹興濱海新區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最高;從產業資源角度看,四大新區均積極布局新興產業,但由于發展定位不同,整體布局各有側重點,產業結構方面,杭州錢塘新區與寧波前灣新區“二三一”結構特征突出,湖州南太湖新區與紹興濱海新區服務業發展水平較好。
四大新區城投平臺如何?目前杭州錢塘新區擁有3個發債城投平臺,湖州南太湖新區擁有3個發債城投平臺,寧波前灣新區擁有2個發債平臺,紹興濱海新區擁有4個發債平臺,本文對各新區城投平臺整體資質、近年凈融資情況、存續債情況進行梳理。
一、浙江為何成立四大新區?四大新區概念源于浙江省的大灣區建設戰略
四大新區概念提出源于浙江省政府2018年5月發布的《浙江省大灣區建設行動計劃》,計劃描繪了浙江省大灣區建設戰略,即以環杭州灣經濟為核心,聯動象山港、三門灣、臺州灣、樂清灣、溫州灣等灣區,共同建設浙江省的世界級現代化大灣區。其中,環杭州灣經濟區建設是大灣區建設的重點,將圍繞“一港、兩極、三廊、四新區”展開,其中“四新區”即謀劃打造杭州江東新區、寧波前灣新區、紹興濱海新區、湖州南太湖新區,以四大新區為載體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和新興產業,培育城市服務功能。
響應高能級平臺建設戰略,四大新區是浙江省未來重點培育的高能級戰略平臺
2020年浙江省發改委發布《關于整合提升全省各類開發區(園區)的指導意見》,浙江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打造高能級戰略平臺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1年浙江省開發區(園區)總數將由1,010個整合到150個以內,以加快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能級戰略平臺。2021年12月,浙江省在完成平臺整合,將開發區總數縮小至134個的基礎上,陸續公布了新一批重點建設的7個省級高能級戰略平臺名單,其中四大新區全部入選,四大新區無疑將是浙江省未來重點培育的高能級平臺。
四大新區建設思路與高能級平臺戰略一脈相承,突出平臺整合與提檔升級,起步水平較高,主要由各市綜合實力較強的國家級開發區、省級產業集聚區和重點打造的城市新區疊加而來。2019年4月,杭州錢塘新區率先批復成立,空間范圍包括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其中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全國經開區中綜合實力排名第10,大江東產業集聚區為浙江省15個省級產業集聚區之一。
湖州南太湖新區于2019年5月批復成立,空間范圍主要包括現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核心區,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區全部區域,同時托管包括湖州市吳興區鳳凰街道、康山街道、龍溪街道、仁皇山街道、濱湖街道、楊家埠街道,環渚街道的5個村,以及長興縣境內的部分弁山山體。湖州南太湖新區疊加的高能級平臺中,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核心區為浙江省15個省級產業集聚區之一,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區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寧波前灣新區于2019年7月批復設立,空間范圍包括寧波杭州灣新區(寧波杭州灣產業集聚區),以及與其接壤的余姚片區和慈溪片區,其中寧波杭州灣新區為寧波前灣新區重要組成部分,為浙江省十五個省級產業集聚區之一,同時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全國經開區中綜合實力排名第21。
紹興濱海新區于2019年11月批復成立,空間范圍包括紹興濱海新城江濱區、紹興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紹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鏡湖新區片區。紹興濱海新區的疊加平臺中,紹興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與紹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均為國家級平臺,2020年全國綜合實力排名均進入前 100 位,而根據濱海新區十四五建設規劃,紹興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與紹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空間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到越城區的17 個鎮(街)。
四大新區初始成立時,按照“一個平臺、一個主體、一套班子、多塊牌子”的體制來設計,杭州錢塘新區、湖州南太湖新區與紹興濱海新區均設立管委會作為新區管理機構,管委會均為所在市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寧波前灣新區批復成立時未設立專門管委會,前灣新區的主體為寧波杭州灣新區,其管理機構為寧波杭州灣新區開發建設管委會,2021年9月,隨著寧波市委下發《關于調整寧波市有關開發區(園區)管理機構設置的通知》,明確成立寧波前灣新區管理委員會作為前灣新區管理機構,原寧波杭州灣新區管委會牌子不再保留。2021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調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杭州錢塘新區在保留原有空間范圍不變的情況下,由經濟功能區進一步升級為行政區,并命名為錢塘區,同年7月錢塘區管理機構變更為杭州市錢塘區人民政府。
二、四大新區當前經濟、財政實力如何?
從當前經濟體量看,四大新區間梯隊分化較明顯,其中寧波前灣新區2020年經濟體量最大,并憑借高增速實現對杭州錢塘新區超越。第一梯隊中,寧波前灣新區與杭州錢塘新區2020年GDP規模均突破千億;紹興濱海新區2020年GDP規模為698.0億元,為第二梯隊;湖州南太湖新區整體經濟體量最小,2020年GDP規模僅為248.9億元。從GDP增速來看,2020年寧波前灣新區同比增長6.4%,增速高于寧波市平均3.5個百分點,在四大新區中排名第一,其中寧波杭州灣新區2020年GDP規模為680.0億元,增速為6.8%,對前灣新區整體經濟增長貢獻較大;紹興濱海新區與湖州南太湖新區經濟增速均高于所在市平均增速;杭州錢塘新區2020年整體經濟增長較慢,落后于杭州市平均增速。
蘇州工業園區、無錫高新區、南京江北新區為蘇州市、無錫市和南京市重點建設的高能級平臺,經濟發展水平整體較高,且與浙江四大新區同處長三角地區,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浙江省內同市平臺,與四大新區同為首批7個省級高能級戰略平臺,本文選取作為浙江四大新區的對標平臺。蘇州工業園區、南京江北新區、無錫高新區2020年GDP規模分別為2,907.1億元、2,104.0億元和1930.0億元,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2020年GDP規模分別為1,745.7億元、2,020.5億元,杭州錢塘新區與寧波前灣新區作為浙江四大新區的第一梯隊,與省內和省外對標平臺相比,經濟總量規模偏低。從GDP增速來看,外省對標平臺在高經濟體量下仍保持著相對較高的經濟增速,南京江北新區2020年GDP增速高達9.7%,除寧波前灣新區外,其他三大新區增速水平不高,與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相比,杭州錢塘新區經濟增速偏低。
經濟密度方面,四大新區整體開發強度有待提升,且對全市經濟貢獻度普遍較低
四大新區2020年地均GDP水平在1.11億元/平方公里和2.06億元/平方公里區間,南京江北新區地均GDP水平為5.45億元/平方公里,蘇州工業園區地均GDP水平超過10.00億元/平方公里,省內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地均GDP水平超過20.00億元/平方公里;四大新區中,寧波前灣新區人均GDP水平最高為20.00萬元,與對標平臺較為接近,杭州錢塘新區、湖州南太湖新區與紹興濱海新區人均GDP分別為14.25萬元、10.12萬元和8.21萬元。從對全市經濟貢獻度來看,紹興濱海新區GDP占全市比重最高為11.63%,杭州錢塘新區、寧波前灣新區和湖州南太湖新區對全市的經濟貢獻度分別為6.80%、8.87%和7.77%,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對全市經濟貢獻度為10.84%,其余對標平臺對全市經濟貢獻度均超過15.00%。
財政實力方面,杭州錢塘新區與寧波前灣新區財政收入規模較高,湖州南太湖新區土地財政依賴度較高;四大新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質量整體較高,且收支平衡性較強
從可獲得數據來看,2020年杭州錢塘新區、寧波杭州灣新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較高,而紹興濱海新區(54.0億元)與湖州南太湖新區(31.5億元)整體收入規模偏??;質量方面,杭州錢塘新區與杭州錢塘新區、湖州南太湖新區稅收占比均在90%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質量較高。2020 年錢塘新區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規模較高,湖州南太湖新區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占比為79.39%,土地財政依賴度較高。財政收支方面,杭州錢塘新區、寧波前灣新區與湖州南太湖新區2020年財政自給率分別為99.82%、109.60%和117.43%,收支平衡性較強。
三、四大新區發展潛力如何?
四大新區未來的發展潛力如何?本文主要從人口、土地資源、投資增速和產業資源4個維度來分析。
受區位因素影響,紹興濱海新區與湖州南太湖新區人口吸附力較強,寧波前灣新區人口密度與吸附力均較弱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杭州錢塘新區常住人口規模最高為76.9萬人,紹興濱海新區與寧波前灣新區常住人口分別達69.0萬人、55.0萬人,湖州南太湖新區常住人口規模最小為30.3萬人。人口密度來方面,紹興濱海新區人口密度最高為1,605人/平方公里,寧波前灣新區人口密度最低為911人/平方公里。從各大新區對全市人口貢獻度來看,杭州錢塘新區與寧波前灣新區常住人口在主體城市總人口占比較小,分別為6.44%與5.85%;紹興濱海新區與湖州南太湖新區人口吸附力相對較強,占比分別為13.09%、9.00%。四大新區人口資源稟賦存在差異,從區位角度分析,差異主要源于杭州錢塘新區的大江東產業集聚區與寧波前灣新區均距離主城區較遠,市區人口增長的外溢較弱,近年隨著地鐵、商業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進度加快,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區位條件正逐步得到改善;而紹興濱海新區與湖州南太湖新區距離主城區較近,且部分區域本身即為發展成熟的城市中心片區,例如紹興濱海新區的鏡湖新區區塊為紹興全市首位度最高的城市新中心,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為紹興市北部城市副中心,具有一定的人口集聚優勢。
四大新區中寧波前灣新區總規劃面積最大,開發空間較大,而杭州錢塘新區、紹興濱海新區土地出讓收入規模與樓面均價優勢明顯,土地價值更高
寧波前灣新區在四大新區中規劃面積最大為604平方公里,杭州錢塘新區與紹興濱海新區規劃面積分別為532平方公里、430平方公里,湖州南太湖新區在四大新區中規劃面積最小,僅為寧波前灣新區面積的37%。土地收入方面,杭州錢塘新區2020年住宅、商住用地出讓金最高,其次為紹興濱海新區,且樓面均價超過10,000元/平米,土地價值較高;湖州南太湖新區、寧波杭州灣新區出讓金規模與樓面均價均較低,且當地城投企業拿地占比較高。
紹興濱海新區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最高,作為浙江省重點建設的高能級平臺,四大新區整體增速水平較高
除湖州南太湖新區外,四大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顯著高于所在市增長水平,其中紹興濱海新區2020年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最高為471.0億元,增速最快為22.80%。湖州南太湖新區2020年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最小為232.7億元,且增速水平相對較低;杭州錢塘新區與寧波前灣新區2020年分別實現固定資產投資規模411.5億元和358.0億元,增速分別為15.00%和15.80%,湖州南太湖新區與寧波前灣新區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有所落后。
從主導產業類型看,四大新區均積極布局新興產業,但由于發展定位不同,整體布局各有側重點;產業結構方面,杭州錢塘新區與寧波前灣新區“二三一”結構特征突出,湖州南太湖新區與紹興濱海新區服務業發展水平較好
杭州錢塘新區定位“長三角產城融合示范區”,側重建設下沙生命健康、江東半導體、前進智能汽車及智能裝備、臨江新材料四個產城融合特色組團,主導產業包括半導體、 生命健康、智能汽車及智能裝備、新材料、航空航天等,2020年杭州錢塘新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56.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2,936.6億元。
湖州南太湖新區則圍繞“兩山轉化”做“綠”文章,主導產業為“3+1+N”現代綠色產業體系,2020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0.9億元。
寧波前灣新區定位“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基地”,但在產業布局方面區域分化較大,寧波杭州灣新區和慈溪高新區主導產業突出,中意生態園和9個村鎮級工業小區產業較為分散。寧波杭州灣新區產業布局為“1+3+4”的主導產業體系,2020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1,697.6億元;慈溪高新區以裝備制造業為主導,并積極發展電氣機械、器材和文體制造產業。
紹興濱海新區定位“浙江省大灣區發展重要增長極和全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在紡織、印染、化工等傳統行業產業基礎較好,在加快紡織、印染等傳統產業集聚提升改造、“騰籠換鳥”的同時,重點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升級。紹興濱海新區主導產業包括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兩大規劃千億級的產業集群,以及高端裝備、智能家居、黃酒等規劃超百億的產業集群,2020年紹興濱海新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85.0億元。
主導產業集聚度方面,寧波前灣新區汽車制造產業規模較大,產業龍頭效應顯著;杭州錢塘新區五大主導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85%,紹興濱海新區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與高端裝備三大主導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79%,主導產業集聚度較高,且各主導產業間發展規模較均衡;湖州南太湖新區主導產業集聚態勢較弱,三大制造業主導產業比重僅占32%,尚處在培育階段。
從可獲得數據來看,杭州錢塘新區2020年三產占比為1.3:66.8:31.9,寧波前灣新區2019年三產占比6.9:57.6:35.5,二產占比高于杭州市(2020年為25.9)、寧波市(2020年為45.9)與對標平臺(蘇州工業園區2020年為48.4)。從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來看,湖州南太湖新區與紹興濱海新區占比較高,服務業發展水平較好,而杭州錢塘新區與寧波杭州灣新區分別為31.90%、30.80%,低于對標平臺(蘇州工業園區2020年為51.60%),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產業結構調整有較大空間。從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看,杭州錢塘新區與寧波杭州灣新區高新技術產業占比較高,分別為72.54%和89.90%,工業基礎較好。
四、四大新區城投平臺如何?
1.四大新區城投平臺概況
杭州錢塘新區主要擁有三個發債城投平臺,分別為杭州錢塘新區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錢塘建投”)、杭州臨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臨江投資”)和杭州錢塘新區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錢塘產發”),均為主體評級AA+平臺。
錢塘建投前身為杭州大江東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錢塘新區內的基礎設施項目以及安置房的投資建設,公司整體資產規模與負債水平均較高,2020年末有息債務規模達246.15億元,整體債務負擔較重。臨江發展主要負責臨江高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融資業務,同時負責蕭山臨江科創園、杭州灣出海碼頭的日常經營,收入主要來源于園區委托的基礎設施項目代建,2020年末有息債務規模為118.69億元,其中短期債務占比為39%,短期償債壓力較大。錢塘產發是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主要城投平臺,從事所屬區域內的工程施工、產業園區及商業服務、配套房地產等業務,園區的物業租售是錢塘產發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受當地房地產租售市場行情影響較大;公司資產結構以房產、存貨等為主,其中受限資產占比較高,整體資產流動性較弱,2020年末有息債務規模為44.50億元,債務杠桿水平不高。
湖州南太湖新區主要擁有三個發債城投平臺,分別為浙江湖州環太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環太湖集團”)、湖州西塞山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塞山建設”)和浙江南太湖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太湖集團”),均為主體評級AA平臺。
環太湖集團主要從事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土地開發整理和基礎設施、保障房建設業務,收入主要來自貿易、土地開發整理、委托代建,其中貿易業務為2020年新增業務;公司近年有息債務規??焖僭鲩L,整體債務負擔較重,且短期債務占比較高。西塞山建設業務范圍主要集中在南太湖新區內西塞山分區、楊家埠分區北片、康山分區及塘口片區,收入主要來自貿易和基礎設施代建業務,代建業務在分區內具有一定壟斷優勢;公司資產結構以其他應收款和存貨為主,基礎設施代建與土地整理等政府回購項目資金到位較緩慢。南太湖集團主要承擔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區景區設施的開發建設和后期的運營管理任務,收入主要來自銅制品商品銷售、旅游基礎設施代建和旅游服務,其中銅制品銷售收入占比較高,毛利率水平較低為0.24%,旅游服務2020年受疫情影響較大,公司整體盈利能力不佳。
寧波杭州灣新區主要擁有兩個發債城投平臺,分別為寧波杭州灣新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灣新區開發”)、寧波海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創集團”),其中杭州灣新區開發為主體評級AA+平臺,海創集團為主體評級AA平臺。
杭州灣新區開發為寧波杭州灣新區最主要發債平臺,主要從事所屬區域內的基建、水務、物業經營等業務,收入主要來自木材貿易、基礎設施建設、供水和物業租賃板塊,基礎設施建設業務主要包括代建、政府購買服務以及 PPP 三種業務模式,業務委托方主要為寧波杭州灣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目前公司盈利主要來自基礎設施代建與租賃業務,貿易業務毛利率水平較低,供水板塊仍為虧損狀態,業務運營主要依賴政府補貼;2020年末公司有息債務規模達137.94 億元,整體負債水平偏高。海創集團主要從事寧波杭州灣新區內基建、物業租賃以及光伏發電業務,2020年公司新增貿易板塊收入4.78億元,整體收入規模增長較快,公司盈利仍主要來自旗下物業租賃業務;公司資產中受限資產占比較高,資產流動性較弱,2020年末有息債務規模為74.36億元,短期債務占比不高。
紹興濱海新區主要擁有四個發債城投平臺,分別為紹興濱海新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濱海集團”)、浙江濱海新區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濱海新城開發”)、紹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迪蕩新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迪蕩新城投發”)和紹興袍江工業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袍江投發”),其中濱海集團、迪蕩新城投發和袍江投發均為主體評級AA+平臺,濱海新城開發為主體評級AA平臺。
濱海集團是紹興濱海新城重大項目的投資建設主體和國有資產經營主體,主要從事濱海新城范圍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土地開發及國有經營性資產管理業務;濱海新城開發為濱海集團子公司,業務范圍為濱海新城江濱區;濱海集團收入主要來自通行費、工程代建和土地開發整理,其中通行費主要為嘉紹跨江大橋的通行收費分成,毛利率水平較高為86.91%。迪蕩新城投發為紹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核心平臺,主要負責所屬區域內的土地開發整理、基建和保障房建設業務;袍江投發是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范圍內唯一的土地整理主體,主要從事區域內土地整理業務,整體盈利水平不高。紹興濱海新區四大城投平臺資產規模水平在400億元左右,但有息債務整體規模較大,債務負擔普遍較重,此外,迪蕩新城投發對外擔保占凈資產比重達83%,且包含對民營企業的擔保,或有負債風險較高。
2.四大新區城投平臺凈融資情況
2019年后四大新區整體凈融資規模實現大幅增長,并在2021年保持相對高位,其中紹興濱海新區凈融資規模最高,杭州錢塘新區與寧波杭州灣新區規模增長較快
從四大新區城投平臺整體凈融資情況來看,由于“50號文”、“87號文”等文件的出臺對地方政府融資行為進行規范,地方城投債發行受到一定限制,2016-2018年四大新區城投平臺整體凈融資規模較低,其中2018年凈融資規模僅17.7億元。經歷三年融資低谷期,2019-2020年四大新區整體凈融資規模實現大幅增長,并在2021年保持相對高位。從具體各新區來看,除杭州錢塘新區與寧波杭州灣新區在部分年份凈融資規模為負,四大新區近年凈融資規模均為正,其中杭州錢塘新區與湖州南太湖新區2021年凈融資規模增長較快,分別同比增長95.00%和64.36%;寧波杭州灣新區近三年凈融資規模略有下滑,且整體規模較低;濱海新區近三年在四大新區中凈融資規模均保持最高,在經歷2020年高峰期后,2021年凈融資規模有所回落。
3.四大新區城投平臺存續債情況
截至2021年12月29日,四大新區城投平臺存續債務余額合計為556.44億元,其中紹興濱海新區存量債規模最高為256.8億元,寧波杭州灣新區(72.0億元)與杭州錢塘新區(101.1億元)規模較小。四大新區合計共有73只存續城投債,其中公募債24只。估值方面,湖州南太湖新區是四大新區中唯一整體估值水平超過5%的區域;杭州錢塘新區、寧波杭州灣新區和紹興濱海新區平臺估值水平在3.5%左右,分別為3.35%、3.58%和3.55%。
從城投平臺存量債到期時間分布看,2022-2025年和2026年及以后到期存續債占比分別為17.74%、6.89%、27.12%、21.84%和26.42%,整體分布較為均勻。其中,湖州南太湖新區與杭州錢塘新區2022年到期債券規模與占比均較小,到期時間段主要集中在2023年及以后年度;寧波杭州灣新區和紹興濱海新區2020年到期債券規模較大,面臨一定的短期償付壓力。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中證鵬元評級”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浙江省四大新區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