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消金Circles+
來源:消金漫談(ID:cf-talk)
消費金融不良處置市場環境
然而,筆者相信這只是消費金融不良資產的冰山一角,無論從海量存量客戶受疫情負面影響導致還款能力降低,還是2020年來銀保監、最高法陸續頒布的各類政策法規上,不難看出的是消費金融行業將再次進入新一輪調整期,而這一輪調整期的特點之一是大量壞賬浮出水面。行業出清不良資產是大勢所趨,且在未來3-5年之內業務熱度將持續上升。
業務熱度飆升的基本邏輯是行業在短時間內暴露大量不良資產卻沒有形成完整順暢的不良貸款處置鏈路,即使銀行、持牌消金等資產機構動用撥備核銷不良貸款,賬銷案存后仍需對核銷后的不良資產進行處置。
雪上加霜,大多數商業銀行目前尚無表內快速核銷的管理辦法與處置流程。個貸不良資產批量轉讓雖已試點,但轉出方僅限于6家國有銀行與12家股份制銀行,試點范圍亟待擴大。
市場主流玩家與處置方式
? 主流參與方
從消金不良資產業務參與鏈路角度看,主要參與方分為資產持有方與服務提供方兩大陣營。
資產持有方涵蓋商業銀行、持牌消金、信托、小貸公司、保險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這些機構通過發放貸款、提供通道、提供增信、代償等方式持有應收逾期債權。
大多數機構受到銀保監會、金融辦監管,受制于不良率、資本充足率、不良撥備率、撥備覆蓋率、核銷額度等監管指標制約,是消費金融不良資產處置的業務需求方。
服務提供方涵蓋資產管理公司AMC、專業催收公司、法訴仲裁服務商、大數據提供商、各類中介機構等。服務提供方主要圍繞資產持有方的業務訴求,提供各類資產服務。
? 業務核心
雖然提供不良資產處置服務的機構五花八門,但不良資產處置業務的核心是不良資產殘值具有超額收益。
消費金融不良資產處置同業遵循這個原則,所以對消費金融不良資產的估值就變得極其重要。
以A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接入的B互聯網流量平臺助貸,表內生成資產后產生的不良資產為例,逾期90天及以上的不良資產率約為1.5%,逾期90天及以上不良資產的催收回款率約為2%。為降低運營成本,A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以債權租賃方式委托第三方催收公司對不良債權進行催收,經過多輪競價,最終C催收公司以本金金額1.5%拍得此不良資產包。C催收公司實際的催收成功率減去成本1.5%即為該筆業務的實際收益。
商業銀行、持牌消金以自營、分潤方式生成的消費金融貸款產生逾期時,后續處置一般分為幾個階段,分別是短信通知、電話機器催收、電話人工催收、委外電話催收、法律訴訟,后期可能會以競拍的方式進行不良債權轉讓、不良債權租賃等業務操作。
以增信方式生成的消費金融貸款產生逾期時,一般的處置路徑為短信通知、電話機器催收、電話人工催收,然后根據業務合作協議,保險公司及融資擔保公司等增信方會根據業務條款為逾期客戶代償,獲得對逾期客戶的代位求償權或追索權,再根據資產逾期情況進行電話催收、上門催收、法律訴訟或再次進行轉讓或租賃。
總結來說,對逾期或不良貸款的處置方式只有一種,即為催收。只是眾多機構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催收方式,但無非是短信催收、電話催收、上門催收、法律訴訟或仲裁。
商業銀行、持牌消金、小貸公司等資產持有機構會根據逾期資產情況做不同的會計處理和不良資產處置行為。會計處理主要包括調整五級分類/撥備率等數據、會計核銷等,而不良資產處置行為包括被代償、不良資產轉讓、不良資產租賃、不良資產證券化等。
消金不良處置痛點與探索
縱觀消費金融處置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不良處置并沒有一條相對順利的路徑。放眼望去,全是痛點,所以這個消費金融的子行業仍處于探索中。
但是主要的幾個痛點可以梳理如下四點:
1、消金不良核銷受限制。
? 消金不良核銷受限的主要內因主要有:核銷額度有限、核銷材料繁瑣、核銷流程漫長等,各種原因導致通過助貸業務對接消費金融資產的商業銀行表內囤積大量不良資產。當然,這也倒逼商業銀行要求互金平臺通過增信的方式在逾期資產未到達不良資產的要求前接走。
? 消金不良批量轉讓截至到目前只對6家國有銀行+12家股份制銀行試點開放,且轉讓平臺明確指定在銀登中心,這意味著出讓不良資產的銀行數量有限,大量有不良出表需求的城商行與農商行依然無法通過合規路徑實現不良債轉。柜臺外的不良債轉在合規上瑕疵,但是依然有資產機構與AMC進行相關的業務。
? 不良轉讓估值不透明反映在債權轉讓、債權租賃的拍賣環節,不同場景資產、不同逾期天數等因素差異造成對不良資產殘值估值標準并無相對的參考標準,于是經常出現資產方與競拍方“漫天要價”情況,對業務成交造成一定沖擊。
? 不良資產處置方式雖然大同小異,但是鑒于不同地域的商業銀行受到所屬轄區監管要求不同,且大多數城商行、農商行對市場消費金融不良資產處置方式的信息掌握并不充分,導致各地區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處置不良資產時有獨特的方式與偏好。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消金漫談”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2021消費金融不良資產處置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