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來源:愉見財經(ID:fish-finance)
對于2019年的信用債市場而言,違約已成常態。而部分地區處置效率的低下,二度挫傷投資者積極性,使得投資者對中低資質企業乃至整個地區都產生了一定的規避情緒。
1月2日,銀保監會的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山東銀保監局局長王俊壽表示,對于已經出現風險的企業,按照風險“三問”的原則進行分類施策——即該不該救?能不能救?如何去救?
具體而言,首先要看企業的生產經營是否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等要求;第二,對于過度多元、無序擴張的企業,要求其進行自我瘦身,突出主業、剝離輔業,提高核心競爭力,減少由于多元化經營造成的資金鏈緊張等問題;第三,在立足企業自救的基礎上,通過債委會和聯合授信機制,按照法治化、市場化的原則,一企一策,讓金融機構通過協商,求解對這家企業是否繼續予以支持的最大公約數。
同時,山東銀保監局要求,銀行業不能無故抽貸、斷貸、壓貸或者采取單方行動,但同時,對企業無理、過度、不符合正常生產和產業發展需要的信貸需求,也要“用腳投票”。
王俊壽建議,由于很多企業是因為企業債集中到期引發的信用違約風險,進而影響到整個債務鏈條的穩定性,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債券風險的緩釋機制,債券市場、信貸市場、貨幣市場、資金市場和資本市場協同,共同為實體經濟提供一個立體、多元的融資體系。
1、被“互保圈”拖垮的民企
2018年下半年以來,山東大型民營企業債務違約甚至破產較為頻繁,除了外部經濟環境、新舊動能轉換等宏觀因素、以及企業自身問題之外,“擔保圈”也是拖垮企業的重要原因。
去年3月,山東東營地區的勝通集團因資不抵債申請破產重整,和它一起申請破產重整的還有東辰控股。2018年東辰控股首先陷入債務危機,勝通對東辰擔保10億元,在自身經營不善的情況下,東辰的債務成了壓垮勝通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外,勝通對外還有近30億元的擔保。在此之前的2018年末,東營地區龍頭企業大海集團、山東金茂先后宣布破產重整。
惠譽評級分析稱,山東民企普遍存在互相擔保的現象,“互保圈”牽一發而動全身,其他企業的債務危機會殃及到向其提供擔保的企業。尤其是在東營地區,大約有20多家民企陷入了非常復雜的互保圈。當所擔保企業出現問題,銀行會要求向其提供擔保的企業來代替償還債務,對這些企業的流動性帶來很大的沖擊。而一些金融機構以及投資人出于對互保圈的擔憂,選擇回避對非頭部企業投資,不對其提供新增貸款,進而導致部分企業出現債劵違約或是進入破產清算。
2、風險資產如何化解?
“風險不可怕,有風險沒有發現才是最大的風險,去年一年我們通過各種預警系統,通過省、市兩級債委會以及聯合授信機制的建立,對可能存在的客戶風險和局部的區域性風險進行早預警、早應對。”王俊壽說。
牽頭了省內幾家大企業風險化解工作的農行山東省分行表示,該行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化解和處置企業債務風險:
其一是分類施策管理。對于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通過組建銀團貸款,加大信貸支持,助力其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對暫時困難企業,通過穩定信貸支持,創新金融產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對出現嚴重財務困難,但產品有市場、有一定發展前景和良好合作意愿的企業,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市場化債轉股等方式有序實施重組工作;對不符合國家政策、長期虧損的僵尸企業,則堅決出清。
其二是創新化解模式。對出現問題的企業,不簡單抽貸、壓貸,而是積極爭取總行政策,配合地方政府,運用債務重組、委托經營、降息減負、平臺買斷和破產重整等多種模式,探索不良資產證券化、市場化債轉股、以股抵債、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牽頭銀團貸款等方法,最大限度化解風險。2014年以來累計對631家民營企業實施了風險化解措施。
其三是實施專業化運作。2017年8月成立債委會工作辦公室,實行重點客戶風險化解常態化、獨立化和專業化運作。2018年牽頭落地華盛江泉集團有限公司金融債務重組項目,涉及銀行債權超過百億;2019年牽頭省級債委會,配合管理人通過了東營大海集團司法重整方案,阻斷了擔保圈風險,維護了區域金融穩定。
王俊壽也表示,在穩金融、穩風險、穩預期的目標下,2019年山東省穩妥推進風險資產的化解,全年化解不良貸款近2800億,實現了自2014年以來首次不良貸款雙降,不良貸款率下降到3%以內。
同時,失信違約懲戒制度進一步完善,堅決打擊逃廢債,同時推進企業強身健體,以金融穩健運行的正能量對沖各種消極和悲觀情緒,強化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的預期。
3、債券違約處置“補短板”
債券市場違約已成常態化,但我國債券違約處置的市場化程度整體偏低、債券違約處置周期長、處置效率低等問題,成了挫傷投資人積極性、加大企業發債難度、影響信用債市場健康發展的痛點。
2019的最后一天,央行就銀行間債券市場到期違約債券轉讓有關事宜發布公告,明確到期違約債券可以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交易平臺和債券托管結算機構予以轉讓,并由債券登記托管機構進行結算。
此前,違約債券的持有人很難找到交易對手,即使違約債券在二級市場有報價,通常也是大打折扣或有價無市。如果給投資人提供多元化的違約債券處置手段,由于各類機構的投資風險偏好不同,尋找買方不再像之前那么難,債券違約后價格的連續性也更好,違約債券轉讓機制將得到完善。
12月27日,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證監會起草的《關于公司信用類債券違約處置有關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正式發布。該征求意見稿明確違約處置的基本原則、強調充分發揮受托管理人和債券持有人會議制度在債券違約處置中的核心作用、明確違約處置各方的職責、加大對發行人逃廢債打擊力度,同時也提出要豐富市場化違約債券處置方式。
東方金誠認為,2020年政策環境利好融資條件改善,民企融資端也有望逐漸看到政策效果的釋放。同時,經過近兩年時間的頻繁爆雷,信用債市場上風險較高、有瑕疵的主體減少,低等級信用債到期壓力有所下降。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愉見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