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債券球
來源:債券球(ID:bonds-ball)
如果說2022年1月20日發布的《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業務暫行辦法》在債券二級市場掀起很大波瀾的話,那么全國人大代表、工行副行長兼首風王景武的這個建議如果通過,將在券商債券承銷市場引發驚天巨浪,毫不夸張的說,甚至可以徹底顛覆目前券商的投行模式。
根據上海證券報官網消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商銀行黨委委員、執行董事、副行長兼首席風險官王景武建議,在《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業務暫行辦法》基礎上,進一步加速兩個市場互聯互通進度,試點授予商業銀行交易所債券承銷商資格、企業債承銷商資格和ABS計劃管理人、承銷商資格。(https://news.cnstock.com/news,yw-202203-4839277.htm)
王行長給出的理由看起來很站得住腳,主要如:銀行業作為金融行業的核心板塊,具備相當的整合優勢,在風險防范和化解方面具備較好的水平,同時在債券承銷領域經驗豐富,也是債券發行與投資的主要參與者。
在債券承銷領域,銀行左手有錢,右手有項目,相較之下,券商的中介角色則顯得更加純粹,左手缺錢,右手缺項目,用同業們開玩笑的話來說,就是拉皮條的。在這種格局下,兩者競爭的結果將會如何?相信各位應該很容易能夠得出結論,如果說這是感性的推斷,那么現實的表現則會更加骨感。
以協會的產品(中票、短融、PPN和ABN)為例,目前證券行業的主力部隊-大多頭部券商,都具備銀行間市場的資格,那么它們在協會市場的表現怎樣?從2021年協會產品承銷的統計數據來看,排名方面,前20的承銷商中,只有建投(16)和中信(20),20-30區間段,出現了光大和華泰,其他14家均在30名以后;承銷規模方面,證券公司合計承銷規模為7,784.05億元,相對于全市場的92,789.03億元,占比只有區區8.39%,這其中像中泰、申萬、廣發、長江、興業、平安、東興和國開承銷規模都不足100億,甚至有3家不足10億。
從債券產品的同質性出發,即便考慮到其他尚未獲取協會產品承銷資格的券商,如果銀行可以大規模進入券商傳統承銷領域,大的格局大體也會與當前銀行間債券承銷市場類似。
券商的投行目前主要由債券和股權構成,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對大多券商來說,投行業務或許會回到十多年前的局面,即以保薦業務為主,而結合當下的市場情況,中小券商可能面臨的局面會更加骨感。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債券球”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