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黃博文
來源:地產黃老邪(ID:DCHLX1)
地產行業橫盤期,各大房企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定期對布局區域進行整合。
從2019年開始,以碧桂園為首的大型房企開始頻繁對區域架構動刀。據統計,僅2019年一年,涉及調整組織架構的房企就至少有10家。2020年,更是有至少20家房企主動進行了組織變革。
各大巨頭貌似都秉承著這樣一個共識:若不積極選擇去使用新眼光、新技術、新的管理架構去看待市場,就會在時代飛速變化中被超越、被甩下、被淘汰。但透過組織變革的表象,我們應該看到,房地產企業的一切變革動作,都是以戰略變革為前提的。
戰略變革需要有哪些前期準備?又有哪些重點環節,且聽黃老邪細細分解。
1
規模房企變革動作頻頻
落足點皆為利潤
最近,許多企業為適應新環境、新布局戰略、提高執行效率,紛紛“變陣”,包括金科、祥生、世茂、新城等多個TOP30房企,宣布對多個大區組織進行合并。
金科地產方面,目前業內傳聞其將按照省份對大區域進行拆分,并在醞釀與加速產業與商業的發展,把商業、產業、文旅等業務的投拓與建設權全部下放到各區域公司,并在集團成立產業、文商旅事業部來統管地方。
祥生控股方面,原蘇寧皖區域優化調整完成,形成全新的連宿(連云港、宿遷)、蘇南、宣城、合肥4個事業部。
世茂集團方面,蘇滬地區、山東地區、長三角地區(除杭州),由蘇滬地區董事長蔣立豐管理;浙江地區、華中地區、長三角地區(杭州),由浙江地區董事長謝琨管理;粵桂地區并入世茂海峽,由世茂海峽董事長呂翼管理。
新城控股方面,自2020年初進行過一輪調整之后,新城控股住宅開發事業部的架構進行了進一步“聚變”,調整后下設滬蘇大區、華北大區、浙江大區、蘇南大區、華南大區、淮海大區、山東大區、蘇皖大區、湖北大區、豫陜大區、成渝大區、湖南大區、云貴大區、皖贛大區等十四個大區。
而在新城控股商業開發事業部此番調整的關鍵詞則是“裂變”。此前總部下轄南區、中區和北區三大區域公司,裂變為四大區域公司,新增西區區域公司,中區更名為東區區域公司,自此形成東南西北四大區域公司。
除此之外,大發地產、旭輝集團、綠地集團、中駿集團都曾在2020年6月之后有過區域變革動作,碧桂園更是在去年一年內四次大規模調整區域組織架構。預計未來,區域合并與裂變將成為房企的常規動作,定期洗牌時代已經悄然來臨。
雖然提升人均效益,激發組織活力是大多數進行房企組織架構調整的出發點,但眾多企業2020年以來的組織變革落腳點,還是在提升利潤上。
隨著中國房地產行業企業規模的不斷分化,不少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疫情影響及“五道紅線”的限制,也讓眾多企業面臨著發展難題。此外,行業平均利潤率不斷走低,已成為了不爭的事實與長期趨勢,這些都促使著企業通過通過內部組織變革來激發利潤增長。
早在去年,新城控股集團董事長王曉松就表示,公司將從“增量”轉向“提質”,由 “沖規模,提排名”轉為“以資本回報率為核心,聚焦利潤”。最近新城的組織變革動作也是為這一目標而展開的。
另據媒體報道,世茂已經建立起“集團-地區公司-城市公司-片區-項目”新四級半架構,內部明確了“可上可下”升降級制度,升降標準就是業績和經營質量世茂片區、城市公司、地區公司都開始按照利潤額決定升降級。其中,片區保底利潤2億,城市公司保底利潤6.6億,地區公司保底利潤13.2億。以后,不達標的地區就會面臨被降級、被撤銷、被合并的危險。
2
應變、控變、創變
房企變革的不同境界
組織變革并不是房企變革的唯一表現,企業的戰略規劃、管理模式、資金使用效率、營銷方式等一些列關乎企業生存發展的因素,都可以成為房企變革的對象。
房地產行業已經于2018年進入了VUCA時代,也就是不穩定、不確定、復雜和模糊的狀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房地產企業必須緊跟時勢變化,才能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求得生存與發展,變革的重要性也就愈發凸顯。
無論是繼續在行業內深耕,還是走多元化發展道路,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必然會導致管理范圍、復雜度的持續增加,因此想要持續發展,企業在成長中必須經歷多次變革。
變革已是規模房企的專利,越來越多的中小房企也開始根據企業發展需要,提前啟動組織變革,或被時代浪潮裹挾,被動進行變革。
根據啟動變革的時機,黃老邪將房企變革分為應變、控變和創變三種形式。
應變是從企業過去入手,著眼于企業內部,通過復盤尋找自身問題并解決,或者從外部對標找到企業內部短板,以此來變革;
控變則是展望未來目標,明確路徑,為未來發展做準備;
創變則是基于企業未來,并且基于外部變化,提前研判,制定方向,創新模式。
通過總結一系列企業發展案例,黃老邪發現,發展越好的企業,更多的則是在控變與創變的層次進行變革,而發展相對較差的企業,則始終為在解決當前問題的應變層面進行變革。
應變屬于被動變革,而控變與創變則屬于主動變革。據相關研究表明,企業變革的成功率總體上是偏低的,只有30%的企業的變革能獲得成功,但如果是主動變革,成功率可以提升到50%,與被動變革相比,主動變革具有更高的成功率。
但是很多中小房企經常會存在這樣一個誤區:當問題火燒眉毛時才開始考慮變革創新,其實這已經類似于危機處理了。即使企業當下不存在突出問題,但并不代表未來不會有,在處于被動地位之前主動變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先勝一籌。
3
中小房企
戰略變革方法論
危機總會為那些勇于變革的中小企業帶來彎道超車的機會。在行業的“后黃金”時代,沒有人會否定正確戰略對于一家房企的重要性。但即使是當時正確的戰略,也需要根據行業趨勢市場格局的變化而不斷進行變革。
需要注意的是,在行業容錯率不斷降低的情況下,能否順利完成戰略變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命運。
發展不止,思變不停,適者生存。在房地產行業整體利潤率下滑的大背景之下,變革雖然可能賦能組織,突破困局。但并不能一蹴而就,沒有經過充分的前期準備而貿然啟動的變革,很可能將企業拖入深淵
地產黃老邪認為,無論是應變、控變還是創變。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需要理清企業戰略變革的前提條件,以此來作為戰略變革的出發點。
總體來說,中小房企戰略變革能否成功的關鍵可總結為以下七句話:
領導參與,自我突破
堅定決心,上下同心
以終為始,戰略導向
強化研究,預判前置
充分準備,策劃為先
自我為主,外力驅動
強力執行,固化優化
落實到具體動作上,中小房企戰略變革的首要任務,就是需要回答以下六個問題。
一、深入研究之后,對行業大環境有哪些理解
房地產行業市場前景如何?企業面臨著什么樣的挑戰與機遇?都需要我們去細細斟酌研究。戰略變革前,應通過研究環境,去識別、把握未來整個房地產行業波動的趨勢和節奏。
二、復盤過往之后,自身有哪些問題
在項目竣工交付后進行項目評估、復盤等總結和反思,對大多數規范化管理的房企而言是一個基本的例行動作。通過對以往項目復盤,能準確識別企業過往所存在的問題與瓶頸,為變革打好基礎。
三、對標標桿之后,自身有哪些差距
對標不是簡單地對標桿房企的經營模式進行模仿和抄襲,而是通過對標,學習標桿房企的成功經驗,找到自身差距,以變革來提升。
四、分析對手之后,自身有哪些劣勢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運用競爭分析工具,與競爭對手對比,認清企業自身劣勢與短板并加以改進,才能不斷進步。
五、分析客戶需求之后,自身有哪些不足
根據客戶需求做出變化,從產品的角度做出調整與優化,都需要以完備的客戶需求分析為前提。通過需求分析方法,分析客戶需求、購房習慣、敏感點的變化,以方便在變革中做出精準調整。
六、企業自身現存風險有哪些
房地產行業是一個資源驅動的類金融行業,不發展就是一個很大的風險。另外,變革前也一定要站企業內部風險控制角度,進一步理順自身經營的經營風險。
只有能夠清楚回答,才能為整個變革打好基礎。另外,無論是應變、控變、創變,都可以依照以下幾個步驟推動進行,貫穿始終。
1.前期準備:很多企業的變革失敗是因為沒有做好變革準備。有價值的變革必定會觸及到某些人的利益、工作習慣與工作風格,以及公司內固有體系,否則變革是沒有價值的。因此變革的前期準備非常重要,一定讓大家有緊迫感、危機感、在變革上達成一致。
2.策劃啟動:變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做好變革前期準備后,應對變革整體做策劃,包括變革的目的目標、方式方法、每個變革節點的成果要求、變革組織如何組成、如何分工。磨刀不誤砍柴工,不做策劃的變革很容易產生偏差。
3.實施控制:整個變革過程要在嚴密的控制下來推進,尤其是最高領導人不僅要表達對變革的支持,同時也要身體力行地參與進來。
4.評估復盤:階段性評估變革成效,整體變革結束后也要復盤評估。
5.沉淀固化:把變革成果沉淀下來,固化到組織中去,形成組織的能力。
6.獎懲:根據最終變革效果在企業內部進行獎懲。
以上變革步驟缺一不可,尤其是最重要的“前期準備”與“策劃啟動”,需要在老板的堅定推動下進行,否則會使導致整個變革的失敗或者不了了之。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地產黃老邪”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應變2021,中小房企戰略變革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