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來源:投行圈子(ID:touhangquanzi)
6月15日上午9點半,數百名投資人來到四川信托位于成都市人民南路的川信大廈,投資人很快被帶到大廈37層,四川信托董事長牟躍、總裁劉景峰、監事會主席孔維文等參加了與投資人的面談。
據與會投資者透露,孔總在會上稱四川信托已經沒有一分錢,5月份拆借了9億元。連總部所在的川信大廈都早已抵押出去。
然而從今年5月至出事前6月11日,本應及時解決問題的四川信托依然在不斷發新產品,9個項目27期共募集到14億6840萬元,最慘的應該是這9個項目的新投資者。
6月11日出事當天依然成功發行7830萬元
據參會人員透露四川信托在會上表示這些產品因經營不善、疫情和資管新規規定,造成不能如約兌付,公司愿承擔相應責任,盡力解決本金和利息。接下來將通過項目抵押物、自有資金、股東變賣資產等手段籌資兌付。
另外有相關人士表示有戰略投資者想接手,四川信托是唯一一家私人大股東持股的信托公司,雖然有窟窿,但牌照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公開信息顯示,發生逾期的項目涉及申鑫74號、百福36號、申富129號等。這些項目的到期日都在五月底,而6月11日是這幾個信托計劃的最后兌付日。目前均無法兌付本息,產品延期。
其中,申鑫74號項目公告表明:當前信托財產不足以滿足受益人按約定可獲得分配的信托利益且仍有未變現信托資產的,則信托期限延長至信托財產全部變現之日。
但從官方渠道來看,目前四川信托暫未對外正式發聲。
據了解,6月12日四川信托已經與投資者就資金池項目進行了溝通,有與會人士透露負責接待的四川信托監事會主席孔維文表示目前資金池項目遇到流動性問題,在考慮處置資產和引進戰略投資者。
《華夏時報》記者從投資人處了解到,四川信托相關人士此前曾表示公司有30至40億元的資金缺口,會通過出售證券公司股份、固有資產和引進戰略投資者來解決困難。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四川信托TOT產品存續規模大約在260億元,但其中也有能如約兌付的。
5月初風波隱現
四川信托的風波最早源于五月初。
網絡傳聞稱“四川信托即將被接管,高管護照全部上繳”,對此四川信托緊急回應稱即將被接管,以及資金池業務全部停止為不實信息,公司經營管理工作一切正常,各項業務均有序開展。
但早在3月,就有消息稱四川銀保監局暫停了信托所有TOT產品的備案與發行。而從川信的推介項目中來看,3月初的TOT項目確實消失了。
所謂的TOT就是信托的信托,即通過投資信托產品的信托。
據不完全統計,四川信托的TOT項目大概有十余個系列,涉及申鑫、申富、芙蓉等,期限為12個月或14個月。收益率多處于8%―9%,高于同行同類型產品,基本與其房地產項目持平,甚至略高于房地產項目,其規模也相對較為龐大。
從資金投向來看,這些產品大致可以分為幾類,一是國債、貨幣市場基金、固定收益資產等;二是流動性資產、融資類資產以及金融機構產品;三是基建項目及重點企業;最后是同業存款、信托計劃等。
從常識來看,貨幣基金、國債、以及普通固收類項目都難以達到8%的高收益,能夠支撐這一高回報的只有非標項目。
有投資者表示,四川信托的TOT項目相對較多,之前有其他項目出了問題,也都進行了兌付,很可能是用后續的資金進行處理。
公開資料顯示,四川信托目前注冊資本為35億元,管理資產規模逾3000億元,為民營企業控股,當前共10家股東,其中前三位為四川宏達集團(32.04%)、中海信托(30.25%)、四川宏達股份(22.16%)。其中宏達集團和宏達股份的實際控制人都為劉蒼龍。
四川信托2019年的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2019年四川信托管理資產規模約為該公司管理資產規模為2334.76億元,2019年實現營收23.23億元,同比下降了16.67%;凈利潤5.21億元,同比下降28.88%,公司經營、盈利情況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四川信托自營資產2019年年末的不良率達到22.21%,而年初不良率僅為4.82%,增加361%。自營資產信用風險發生較大的改變。
非標資金池風險隱現
盡管近年來監管層反復強調要清理信托公司非標資金池,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仍有部分公司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存續規模。
監管嚴格限制,但TOT產品卻一直備受信托公司青睞。一方面TOT項目可以降低信托公司的融資成本并賺取息差。也就是在同等條件下如果存在資金池,從資產端和資金端來看資金的使用效率都會更高;另一方面是TOT項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不良,資金池的存在可以在違約的情況下先行兜底,而這也是TOT項目最大的風險,業內人士表示。
TOT/TOF就是“信托中的信托”、“基金中的信托”,是一種專門投資信托產品的信托。目前,國內TOT/TOF的普遍操作模式是:由信托公司要約募資成立母信托產品,由母信托產品選擇已成立的陽光私募信托計劃進行投資配置,形成一個母信托產品投資多個子信托的信托組合產品。
信托“資金池”產品的顯著特征有四個:滾動發行、集合運作、期限錯配、分離定價。具體而言,滾動發行又可稱為滾動發售、滾動募集,具體指資管產品非一次性募集完畢,而是通過分期發行或開放申購的方式在不同試點分別完成募集。分為借新還舊模式與滾動投資模式。分離定價是資管產品下的資金申購或贖回時未按照規定進行合理估值,脫離對應標的的資產實際收益率確定投資者的申購價格及贖回、到期時的水平。資金來源于資金運用沒用明確一一對應;期限錯配即短期資金投向長期資產。資金池帶來的流動性風險一直存在。此前P2P如此 ,信托亦如此。
從監管來看,5月8日銀監會發布的《信托公司資金信托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于資金池項目也進行規范,明確要求信托公司應該做到每只基金單獨設立,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不得開展或參與滾動發行,集合運作、分離定價的資金池業務特征,不得將本公司管理的不同資金信托產品的信托財產進行交易。
從防范風險的角度來看,監管穿透管理、禁止資金池產品的方向無疑是正確的。
“資金池”信托的危害在于,第一,形成影子銀行;第二,在資金池風險暴露之前,發行主體往往通過資金池來隱匿不良資產,使資金池信托成為隱性剛兌的手段。
此前,監管層曾表示“制定信托公司資金池分步清理計劃,把握好節奏和力度,到2020年底前存量業務原則上逐步清理完畢。”
2020年資管新規大限將至,資金池業務一直是監管關注的焦點,有業內人士表示,存在硬著陸的風險,在基調不會變的背景下,池子類業務留給大家的時間不多了。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投行圈子”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震驚金融圈!四川信托也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