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吳震盼 宋歌
來源:中證鵬元評級(ID:cspengyuan)
主要內容
(1)互聯網貸款業務監管加強,引導商業銀行進一步規范互聯網貸款行為。近年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快速發展,互聯網聯合貸款體量和占比較高,風險隱患累積,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的必要性上升。銀保監會2020年以來先后發文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2021年2月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主要涉及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強調互聯網貸款業務涉及合作機構的,授信審批、合同簽訂等核心風控環節應當由商業銀行獨立有效開展;二是新增多項管理定量指標,單筆貸款中合作方出資比例不得低于30%、與單一合作方(含其關聯方)發放的本行貸款余額不得超過本行一級資本凈額的25%、同全部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的互聯網貸款余額不超過全部貸款余額的50%;三是嚴控跨區域經營,地方法人銀行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的,不得跨注冊地轄區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
(2)本次互聯網貸款監管新政利好頭部銀行,部分中小銀行整改以及業務、營收維持壓力較大,行業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劇。我們認為本次互聯網貸款業務監管升級,將給頭部銀行帶來較大的機遇,而部分中小銀行將面臨較大的整改壓力:包括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以及大型城商行在內的部分頭部銀行自主開展零售貸款業務優勢明顯且零售業務風控體系、信息系統建設水平突出,資本規模較為雄厚,合作機構更為分散,未來合作中談判地位或將提升,且不受新政中互聯網貸款地域限制未來其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將具有更大的優勢。對于部分中小銀行而言,其自主獲客、自主風控能力相對薄弱,現階段其互聯網聯合貸款的營銷、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環節基本由合作互聯網機構把控,自主建設壓力較大,且其高度依賴于單一互聯網合作機構獲取資產,本次新增的合作機構集中度定量管理指標將導致其單一合作機構合作業務規模壓降壓力較大;在異地展業限制情況下,地方中小銀行將難以再依靠互聯網貸款業務實現跨地域貸款業務擴張,中小銀行零售業務拓展和轉型需要尋找其他發力點,將面臨較大的挑戰。
正文
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1]業務快速發展,互聯網聯合貸款體量和占比較高,風險隱患累積,相關監管體系仍需完善
近年來,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快速發展,各類商業銀行均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與傳統線下貸款模式相比,互聯網貸款具有依托大數據和模型進行風險評估、全流程線上自動運作、無人工或極少人工干預、極速審批放貸等特點,在提高貸款效率、創新風險評估手段、拓寬金融客戶覆蓋面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業務開展方式方面,部分銀行積極推進自主線上營銷、獨立風控體系建設,自身主導的互聯網貸款規模快速上升,但與此同時,亦有一定數量商業銀行依靠互聯網公司在客戶、數據、風控模型等方面優勢開展互聯網聯合貸款業務,通過實質上僅提供資金的方式發放互聯網聯合貸款,盡管相關業務規模實現了顯著增長,但也在不同方面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風險隱患。
在業務規模方面,近年來商業銀行,尤其是頭部商業銀行個人消費類貸款規??焖偕仙?,目前存量業務規模相對較大,互聯網貸款對拉動行業零售貸款規模增長形成了較大程度貢獻,而其中由商業銀行與互聯網公司合作發放的互聯網聯合貸款規模在互聯網貸款中占有一定比例。與此同時,互聯網貸款、尤其是互聯網聯合貸款業務也暴露出風險管理不審慎、監管部門難以進行監管、金融消費者保護不充分、資金用途監測不到位等問題和風險隱患。
對于互聯網聯合貸款,目前合作的互聯網公司主要是國內較知名、用戶數量很大的各類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它們依靠其場景和龐大的用戶數量挖掘出較大體量的零售貸款需求,但受限于其自身資本實力的相對稀缺和資金來源的相對不足,其通過互聯網聯合貸款的方式引入商業銀行作為合作伙伴,引入商業銀行的資金,以支撐其互聯網貸款方對資金的需求,同時通過在聯合貸款中較低的出資比例,提高自身資金的杠桿放大倍數,提升自身的收益水平。大部分開展互聯網聯合貸款的商業銀行,其在合作中僅提供資金,監管部門反復強調的獨立風控仍較為缺位,最終較大比例的違約風險承擔、資本消耗,仍保留在個體商業銀行自身以及商業銀行體系內。因此,有必要盡快完善監管制度,促進互聯網貸款、尤其是互聯網聯合貸款業務穩健規范開展。
互聯網貸款業務監管文件先后發布,引導商業銀行進一步規范互聯網貸款行為
2020年7月17日,銀保監會對外發布了《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其中明確了互聯網貸款內涵和外延、對聯合貸款和助貸模式的態度以及貸款合作管理流程等方面監管要求。《辦法》發布以來,在引導商業銀行規范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促進商業銀行提升風險管理能力上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同時,監管部門也發現,各機構執行效果和整改力度存在差異,特別是在獨立實施核心風控環節、加強合作機構管理等方面,部分機構的互聯網貸款業務行為與《辦法》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存在風險隱患。為進一步細化審慎監管要求、統一監管標準,2021年2月20日銀保監會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填補了之前監管政策的缺失和不足,進一步明確了互聯網貸款業務的監管導向和具體量化監管指標約束。
《通知》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進行了規定:首先是明確銀行風控流程的獨立性,要求商業銀行應該獨立開展互聯網貸款風險管理,并自主完成對貸款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具有重要影響的風控環節,嚴禁將貸前、貸中、貸后管理的關鍵環節外包,相較于《辦法》中提出的“互聯網貸款業務涉及合作機構的,授信審批、合同簽訂等核心風控環節應當由商業銀行獨立有效開展”更為嚴苛。其次是明確規定了3項定量管理要求,即:單筆互聯網聯合貸款中合作方出資比例不得低于30%、與單一合作方(含其關聯方)發放的本行貸款余額不得超過本行一級資本凈額的25%、同全部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的互聯網貸款余額不超過全部貸款余額的50%,相較于《辦法》提出了更為具體的量化監管指標約束。然后是嚴禁地方法人銀行跨區域經營,地方法人銀行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的,不得跨注冊地轄區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這相較于《辦法》中的“地方法人銀行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應主要服務于當地客戶,審慎開展跨注冊地轄區業務”有了更為嚴格的監管意見。最后是設定了過渡期安排,對于出資比例標準和跨區域經營的限制,實行“新老劃斷”,要求從2022年1月1日起的新發生業務依照新出資比例和區域要求執行,對于存量業務自然結清;集中度風險管理、貸款總額限額管理的量化標準則要求在2022年7月17日前有序整改完畢,總體與《辦法》的過渡期銜接基本一致。
本次互聯網貸款監管新政利好頭部商業銀行,之前互聯網聯合貸款開展規模較大的中小銀行整改壓力較大,行業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劇
我們認為互聯網金融全面監管升級,將給頭部商業銀行帶來較大的機遇,而部分中小銀行將面臨較大的整改和業務下滑壓力,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其一,目前來看,行業內目前規模較大的互聯網聯合貸款,由商業銀行和互聯網企業共同出資,大多數參與互聯網聯合貸款的中小銀行,相關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環節依然基本全部由合作機構負責,在相關監管文件出臺后,針對互聯網貸款建立自主風控體系的壓力較大,否則將面臨很大的監管壓力和業務開展壓力。
其二,從互聯網聯合貸款出資比例要求來看,目前互聯網聯合貸款中,合作機構出資比例在很大程度上遠低于最新監管文件中的要求,未來合作機構出資比例需要上升,杠桿水平面臨壓縮,同時考慮到合作機構資金來源的相對不足,行業整體互聯網聯合貸款規?;驅⑹湛s,但客戶的貸款需求依然存在,商業銀行自主開展的互聯網貸款市場空間加大,有利于自主獲客、自主風控、信息系統建設水平更突出的頭部商業銀行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
其三,從互聯網聯合貸款單一合作機構集中度要求來看,目前中小銀行合作機構數量相對較少,同時對單一合作機構的依賴程度更高,而受限于中小銀行更低的資本實力,其在單一合作機構貸款規模不超過本行一級資本凈額25%的要求方面整改壓力更大。未來中小銀行與目前主要合作機構的互聯網聯合貸款規模需要壓降,而互聯網聯合貸款合作機構覆蓋面亦需積極拓寬。而對于大中型銀行,其資本實力更為雄厚,合作機構準入更為便利,在與合作機構的談判中,未來大中型銀行的地位或將上升。
其四,從總量額度管控情況來看,《通知》指出“銀行全部互聯網聯合貸款余額不得超過全部貸款余額的50%”。整體來看,3項定量要求中本項要求對于商業銀行來說相對更容易達標,但仍不排除有個別成立時間較短、之前互聯網聯合貸款投放力度較大的中小銀行目前存在超標的可能性,其仍面臨互聯網聯合貸款規模壓縮的整改壓力。
其五,從展業區域要求來看,目前部分地方法人銀行,尤其是注冊地位于經濟體量較小的區縣級法人銀行,所在地信貸業務已經基本飽和,急需通過跨區域經營實現跨越式增長,互聯網貸款給予了其便利的跨地域展業契機。但在《通知》出臺后,地方法人銀行將再難以通過互聯網貸款途徑實現異地投放,將更為回歸服務本地經濟的定位。相對而言,可以在全國范圍展業或跨地域設點的頭部銀行將再次受益。特別地,《通知》也指出嚴控跨地域經營的要求不適用于“無實體經營網點、業務主要在線上開展,且符合銀保監會其他規定”的銀行,這意味著定位于互聯網經營的民營銀行以及少數法人直銷銀行將受益于本條規定。
參考文獻:
[1] 本文所指互聯網貸款,同監管相關文件定義口徑,具體是指商業銀行運用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等信息通信技術,基于風險數據和風險模型進行交叉驗證和風險管理,線上自動受理貸款申請及開展風險評估,并完成授信審批、合同簽訂、貸款支付、貸后管理等核心業務環節操作,為符合條件的借款人提供的用于消費、日常生產經營周轉等的個人貸款和流動資金貸款。
法律聲明:
本訂閱號所發布的原創報告所采用的數據均來自合規渠道,通過合理分析得出結論,結論不受其它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響,特此聲明。報告中觀點僅是相關研究人員根據相關公開資料作出的分析和判斷,并不代表公司觀點。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中證鵬元評級”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