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任莊主
來源:國行投研室(ID:jinrongjianghu123123)
【正文】
2021年5月21日(周五),金融委召開第51次會議,其主題是“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金融領域重點工作”。考慮到上一次(即2021年4月8日)的金融委會議主旨是“研究加強地方金融機構微觀治理和金融監管等工作”,而隨后各地監管部門便加強了地方金融機構的異地業務、各類投資類業務以及各類表外業務的監管。因此此次金融委會議同樣重要,值得密切關注。
一、整體方針沒有變:不搞急轉彎
金融委會議仍然要求金融系統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特別提出信貸政策精準適應市場主體需要,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這意味著短期內貨幣政策仍將繼續保持相對寬松的局面,不搞急轉彎,短期內流動性應無憂,政策利率短期內亦不會動,以避免實體經濟陷入流動性危機。
二、進一步服務好實體經濟
這方面金融委會議特別提出要“大力支持普惠小微、鄉村振興、制造業、科技創新和綠色轉型發展”,“大力支持”這一表述值得關注,即政策層面的強制性將會明顯增強,會被納入考核,金融系統還會定期向監管部門報送相關數據。
普惠小微自不用多說、一直都是政策支持的重點,鄉村振興則是后續幾年的政策聚焦點,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根本(重點應在制造業貸款占比與增速兩個方面),科技創新的支持本身已寫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而綠色轉型發展是后面幾十年要做的事情。因此上述幾個領域,既有過去政策的延續,亦有未來幾年甚至數十年的政策聚焦點。
三、重中之重:防控五大領域的金融風險
該部分內容是本次會議的重點,即金融委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強金融風險全方位掃描預警,具體體現在五方面:
(一)推動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著力降低信用風險
中小金融機構將會成為支持實體經濟的主力,因此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顯得特別重要。目前包商銀行、錦州銀行、恒豐銀行的風險已經基本化解完畢,四川、山西以及遼寧也通過重組合并等方式化解轄區內的金融機構風險(如成立四川銀行、山西銀行以及遼沈銀行),除此之外農商行以及非銀金融機構的風險化解也在進行中。目前來看改革化險的最主要路徑便是地方政府的介入以及政策層面給予中小金融機構流動性支持,以推動中小金融機構化解自身資產質量風險,并為中小金融機構提供政府信用支持,后續這兩條路徑還會繼續踐行。
(二)強化平臺企業金融活動監管
這個自不用多說,本身已在實踐中,平臺企業的金融業務必須獨立出來,以金融控股等形式存在,且按照金融機構的規則進行監管和規范(特別是在征信、消費信貸、代銷、ABS等業務方面),同時禁止從事金融業務的平臺企業在科創板等領域上市等。
(三)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
這算是國家高層首次公開明確提出要打擊虛擬貨幣,其關鍵點是提出“堅決防范個體風險和社會領域傳遞”,即避免虛擬貨幣導致的金融風險變成社會風險或社會問題(主要是因為虛擬幣波動幅度太大、很容易引起社會問題),本質上來說比特幣挖礦也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亦不符合碳中和的政治目標)。
實際上近期這方面的政策信息比較多,如2021年5月1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布的《關于防范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要求“會員機構堅決抵制虛擬貨幣相關非法金融活動”且提示“社會公眾不參與虛擬貨幣相關交易炒作活動”;5月18日內蒙古發改委設立虛擬貨幣挖礦企業舉報平臺;5月21日香港政府建議在港運營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必須獲得香港市場監管機構的許可并且只能向專業投資者提供服務。
(四)維護股債匯市場平穩運行
平穩運行的要點之一在于大宗商品價格以及虛擬貨幣價格的波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擾動股市和債市。而該部分的另一重點則在于特別強調打擊證券違法行為,嚴懲金融違法犯罪活動,其中的要點應和近期的私募(如葉飛事件)、上市公司等資本市場亂象有關。
(五)防范外部風險沖擊,有效應對輸入性通脹
金融委會議明確提出要“防范外部風險沖擊,有效應對輸入性通脹,加強預期管理,做了應對預案和政策儲備”。這里的關鍵點還是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波動,實際上5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亦提出“要高度重視大宗商品價格攀升帶來的不利影響……防止向居民消費價格傳導”,而5月11日的2021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亦對此有所涉及,因此后續政策層面會進行干預(如對供需進行調節、對價格進行監管),當然這里的政策并非是加息。
當然,值得關注的另一方面是,國外經濟體會不會因為通脹壓力大而提取加息,從而導致國內貨幣政策陷入兩難,因此短期內的貨幣政策不動實際上是為了后面的動做準備。
四、繼續深化改革開放
這部分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輸入性通脹壓力未緩解的情況下,預計人民幣匯率暫不會趨勢貶值
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這一提法雖然沒有新意,但若和5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結合在一起考慮則有另一番味道,如“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和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幫助市場主體應對成本上升等經營困難”,這種情況下我們大膽判斷,在輸入性通脹壓力沒有得到有效緩解的情況下,央行會根據情況適度對人民幣進行干預,而人民幣匯率應會保持穩定甚至有一定升值(至少不會趨勢性貶值),以避免人民幣貶值和成本上升疊加給國內市場主體帶來的壓力。
(二)特別提及要推動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
加快資本市場改革,推動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請注意這里特別強調的是債券市場,這意味著債券市場層面后續會有一系列政策,特別是在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加強中介機構責任、兩大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投資者保護等方面會加強監管,如5月19日滬深交易所所發布的公司債券發行上市審核規則、上市規則、掛牌轉讓規則以及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等征求意見稿便是一例。
雖然目前我國債券市場規模已高達119萬億元,但債券市場卻在發行交易、信息披露、投資者保護、法律責任等方面法律基礎不夠,同時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還存在明顯割裂,而公司信用債市場亦存在諸多問題(如違約事件頻發、發行人過度舉債、政府隱性債務成分過重等)。
(三)繼續強調深化金融機構改革,監管環境仍不樂觀
繼4月8日的金融委會議后,本次金融委會議仍然繼續強調要“深化金融機構改革,并回歸本源、堅守定位,遵循綠色理念開展投融資行為”。具體看,
1、地方金融機構的異地經營行為會繼續受限,政策層面會繼續強制引導地方金融機構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即服務普惠金融、鄉村振興、制造業、科創業以及綠色產業等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領域)。
2、實際上可以參照2021年5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通報2020年行政處罰情況”中的表述,即按照業務實質穿透監管,堅決打擊人為拉長融資鏈條、推高融資成本行為,對頂風而上、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干擾貨幣信貸政策傳導的投機行為給予嚴肅處理,為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提供堅強保障。
整體上看,監管環境仍然不容樂觀,特別是對地方金融機構。
【完】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任博宏觀倫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金融委重磅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