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政信三公子
來源:政信三公子(ID:whatever201812)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
(一)
估計明天中國的二季度經濟數據出來后,又得掀起一番討論熱潮。
畢竟美國受疫情影響,二季度GDP增速的預測區間介于-30%至-45%之間,基本上是腰斬。
我做了一張圖表,發給大家,震驚一下。
二季度的數據已經標黃了,美國是3.21萬億美元,中國是3.54萬億美元。中國首次超越美國!
但也應該看到,隨著疫情消退,中國GDP趕超美國,還是個長期的過程。但這次,至少可以激動一下。
美國的二季度經濟數據不好看,受疫情影響眼中,在于產業結構里,服務業產值占81%,而服務業受疫情影響最嚴重。所以,對于中國目前擁有全世界最健全的產業鏈條這回事,還是要自豪的。
看看人均。2019年,美國人均GDP是6.8億美元,中國人均GDP剛過1萬億美元。但看經濟數據比較,意義也不大。因為美國可以對全世界收鑄幣稅,印就得了。所以,任重道遠。
(二)
隨手翻了翻手邊的一本書,米歇爾·渥克寫的《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
對當前銀保監會徹查影子銀行,壓縮非標和房地產貸款規模,防止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有很深刻的借鑒意義。
沒必要通篇陳述,把其中最核心的故事摘出來講一下。
假如你和朋友去非洲攝影,遇到了一頭小犀牛。你和朋友說:嗨,哥們,搞點動靜出來。讓小犀牛把頭轉過來,我要拍照。
然而,你倆沒注意到,你倆距離小犀牛的位置太近了,甚至比母犀牛距離小犀牛的位置還要近。母犀牛擺出了進攻的姿勢,更倒霉的是,公犀牛也出現了,開始向你倆沖鋒。
最科學的方法,就是你倆分別往兩個不同的方向跑。誰被公犀牛逮住誰遭殃。另一位則有可能逃得小命。但是,你倆并不知道公犀牛會跑向誰,你倆也知道自己都跑不過公犀牛。
所以你倆最可能的本能應對,就是分別站在不同的位置,然后像傻鳥一樣眼睜睜的看著公犀牛沖過來。
如果公犀牛沖向你的朋友,你抓緊跑就是了。如果公犀牛沖向你,你就在公犀牛即將和你相撞的時候,靈活的扭轉小腰,和公犀牛擦身而過再反向逃跑。
當然,還有第三種方式。就是你倆當中,有一個人主動沖向公犀牛,給另一個人創造逃命的機會。
那么問題來了,你倆的感情還沒有好到舍己救人,所以你倆的唯一選擇,就是像兩個傻鳥一樣呆呆站著,然后眼睜睜的看著公犀牛向你沖過來。
回到這輪金融監管和風險處置,風險犀牛就在那里,你知道這里有風險,監管也知道這里有風險,你知道監管知道你知道有風險,監管也知道你知道監管知道你知道有風險
如果風險犀牛原地不動,大家你好我好,一起享受愉快的泡沫。如果風險犀牛動起來了,要么你主動/被動沖上去延緩風險,要么你倆像傻鳥一樣眼睜睜的看著風險來到眼前,再扭幾下靈活的小腰。
如果失敗,付出的就是生命的代價。
(三)
最近政策出的有點頻繁,可以理解成調控越來越精準操作吧,如同有只手摸來摸去,雖然惹人癢癢,但是有效果就好。
國常會上主要確定了幾件事情。
首先是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在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
保險資金的優勢是成本低久期長,但劣勢是風險極度厭惡。如果不能和銀行合作些保本保息的協議存款,又不能壘老牌AAA的債券,那么就只能去股權投資領域做財務投資了。
所謂財務投資,風控措施一定要做到位,一定得是債性投資。具體操作,我理解就是去參與國家和省級優勢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同股但不同權,類似優先股,通過業績對賭等形式,險資獲得不低于4%/年的股權分紅。
各省政府最有動力拿出來的合作主體,除了產業類投資公司,還應該包括省級金融控股公司。借用保險的長期資金,參與對旗下各省屬金融機構的增資,以及發力地方隱形債務化解。
在創業領域,保險設計出一些創新的品種,給創業企業提供 一些支持,是應有之意。但是直接大規模的參與進VC投資領域,能力和效果尚需觀察。
其次是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對就業有很大幫助,對服務業發展也有很大幫助。注意適用范圍是“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所以沒必要苛責什么,也未必需要他們都搞出什么重大創新成果,能照顧好自己就很好了。如會議所說,這也有助于“盤活閑置廠房”并提高“低效利用土地”的使用效率。
如前文所說,美國的服務業占比81%,國內的服務業只占50%出頭,還有很大提高空間。
第三是專項債不能用于置換存量債務等。
這個沒有能力評論。
還有個文件,是《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
沒錯,款可以支付給中小企業和農民工,但如果業主要求企業配合著再倒點錢回來給業主使用,中小企業要不要配合?敢不敢不配合?畢竟項目后續資金的結算還握在業主手里。
所以以上問題,就如同房地產問題,限購和定向都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最核心的還是增加土地供應,還是讓業主有錢。業主資金充裕了,自然沒有必要克扣應付資金。
如果覺得文件三令五申的效果不顯著,我倒覺得可以直接讓銀行增加供給,直撥資金給中小企業。或者像房地產的供應鏈票據一樣,允許中小企業拿著甲方的票據去找銀行貼現,財政再提供擔保或貼現補貼。
盡量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非既要又要還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難為人,雖然理由普遍正當,但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共克時艱。
(四)
今天讀者群里發生了一起爭吵。大家互相認為自己的投資標的最能兼具高收益和低風險。這讓我想起個段子:
投資如同射箭,要的就是精準。怎么成為箭無虛發的神射手呢?
先射一只箭,買一只理財產品。然后圍著箭簇畫一個圈。找無數的理由來凸顯自己投資邏輯合理且牛逼。
所以,不管是政信還是標債還是消費金融還是其他,屬于沒有被大量檢驗過的投資品,你無法判斷風險是高還是低。所謂的風控體系都是大家想象出來的,沒有被真正驗證過。因此,不存在好與壞的問題,只是個選擇問題。
選了別后悔,然后交給命運。你買的不再是筆單純的理財產品,你是在下注產業的未來。坐在中國經濟的電梯里,你無法決定電梯的上下快慢,只能決定自己站立的角落。
站在安全的角落,并不能讓你獲得更高的收益。只是當出現風險時,能保護你損失的更少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政信三公子”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厲害了!中國二季度GDP全面趕超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