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債券球
來源:債券球(ID:bonds-ball)
這幾天,北交所的設立成了資本市場的熱門,新三板的精選層成為了首當其沖的受益群體。股權作為北交所重要板塊無可厚非,但是債券市場同樣不可忽略。皇城根下、近水樓臺,北交所發展債券具備天然的優勢。
客觀來說,北交所業務要上量,單純依賴股權,短期上量的可能性很小,畢竟股權存量的積累需要相當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不僅需要政策端持續、大力支持,同時可能還需要持續不斷的窗口指導,當然不能忽略的還有來自滬、深交易所帶來的競爭。而債券對于北交所業務拓展具備相對更多的優勢,短時、快速上量的可能性要大很多,此外,從長線來看,北交所對于國內債市走向統一的過程中,很可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審核方面
(一)證監會系統產品
以公司債、資產證券化為代表的證監會債券類產品,在審批方面自然不用說,經過多年的運作,已經非常成熟。作為新設的交易所,制度基本可以照搬,同時根據需要配置合適的人員即可運作。
北交所地處監管資源的核心區域,與其他監管部門溝通起來也會方便很多,在當下很多企業發行都受到一定限制的情況下,這個優勢看起來可能會更加突出。
(二)發改委系統產品
以企業債為代表的發改委債券產品,目前的審核為中債受理,之后由中債和協會進行審核,審核完成后提交國家發改委注冊。據了解,之所以如此設置,是為了提高審核效率,確保審核更加公平、公正。
發改委既然可以委托中債和協會作為外部受托審核機構,那么作為證券系統的交易所擔任外部審核的機構看起來也未嘗不可。從實務來看,除了募集資金用途有一定的差別外,企業債的其他材料,公司債基本也都或多或少的有所涉及。因此,如果發改委將北交所作為委托的審核機構,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同時磨合起來應該不是很難的事情。
(三)協會系統的產品
協會的中票、短融、PPN、ABN,證監會系統基本都有產品與之一一對應。單純從債券的角度來看,兩個系統的產品趨同性非常高。當然,短期內,除了國家出臺強制性政策外,基于市場現狀和各方利益的考量,實現并軌審核的可能性很低。
總體來看,北交所在債券審核方面慢慢上軌后,是具備審核其他系統的信用債的能力,同時結合北交所良好的地緣優勢,將為信用債審核方面最終走向統一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發行與交易
目前能夠想到的跨交易所和銀行間市場的品種并不多,筆者能想到的就是企業債、國債、地方債和政金債,主流的證監會系統產品和協會系統的產品都在相對獨立的專有交易場所進行發行和交易。
作為北交所,具備更加好的基礎,可以加強與其他監管部門溝通,比如:人行、發改委、財政部、銀保監、協會等部門的溝通,促進跨市場的交易和流通。
可以想象,在現有市場的基礎上,如果能夠進一步促進交易所和銀行間市場的發行、交易、流通,同樣會成為債券市場走向統一路上的非常重要的一環。
三、創新品種:垃圾債
北京證券交易所,就股權方面來說,旨在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目前融資問題是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障礙之一,而除了股權融資以外,目前很難找到沒有第三方增信外,適合中小企業融資的債券融資品種。當然,這本身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中小企業體量小,信用能力相對就會弱一點,融資也就會顯得更加困難一些。
然而作為中小企業密集的北交所,甚至可以聯系到股轉公司的新三板,是否可以嘗試打造出中國版股債結合的品種,比如:可轉債,兼具股性和債性,來吸引、培育垃圾債投資機構,進而推動中小企業發展,也未嘗不是一件美事。
特地強調一下,這里所指的垃圾債,不是目前市場上純粹靠賭信仰的那類品種和投資群體,是從更加市場化的角度,由具備相當風險承受和識別能力的投資機構,通過投資體量較小,但是具備成長前景的公司,通過股債結合產品設計,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同時,投資機構能夠得到合理的收益。
北交所,區位優勢獨特,對于債券,具備從審核,再到發行、交易進行統一的基礎,同時,還可以結合自身特點,開發出具備特色債券品種,可以說,北交所未來在債券方面想象空間很大。
如上是筆者的一些觀點,未必公允,供參考。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債券球”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北交所債市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