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觀點新媒體
來源:觀點(ID:guandianweixin)
保利發展這種積極擴張的勢頭,很容易令外界聯想到另一平臺保利置業的處境。
盡管與保利置業重組已有四個年頭,但保利發展至今仍不時被問及同業競爭的問題。
12月24日消息,深圳交易集團有限公司寶安分公司發布公告稱,寶安區沙井沙四北帝堂片區城市更新項目以公開招標方式進行交易,最終確定中標人為保利發展旗下中山公司所設立的合資公司。
在這背后,是保利發展與保利置業在深圳市場重疊度愈來愈高的趨勢。
深圳曾是保利置業的重要布局區域,但近年來保利發展旗下不同平臺陸續進駐深圳,單一發展格局已逐漸扭轉,甚至出現過保利發展、保利置業同時參與深圳土地競拍的情況。
深圳市場人士對觀點新媒體表示,保利灣區(前身為保利粵東)、保利華南、保利置業以及其他一些關聯平臺在深圳都有落地項目,而且儲備并不少。
熟悉保利的人士也表示,保利灣區、保利華南兩個平臺都有跟進舊改,沒有相應限制。
按保利發展的解釋,公司與保利置業由于歷史原因在少數城市有一定重疊,而且房地產是充分競爭的行業,不存在實質的同業競爭。
保利發展介入
保利發展最新中標的深圳寶安區沙井沙四北帝堂片區城市更新項目(編號BACG2021172082),位于沙井街道沙四社區,北鄰沙井北環路,東近沙井環鎮路,南臨沙井帝堂路。
該項目初步規劃為居住用地,拆遷范圍用地10.95萬平方米,可建設用地面積約5.04萬平方米,開發建設時項目擬調入2.1萬平方米非農建設用地指標。
根據中標公告,中標人為深圳市保名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分別由保利(中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深圳市安行投資有限公司持股51%、49%。其中,保利中山是保利發展全資控股公司。
保利發展在廣東主要有保利廣東、保利華南、保利灣區三個平臺,而上述寶安舊改或是由保利灣區主導。
保利灣區公司前身為保利粵東公司,成立于2016年3月,并于2018年正式更名。從管轄區域看,該公司主要負責深圳、東莞、珠海、中山、惠州、汕尾、汕頭、揭陽等城市。
實際上,保利灣區早在2016年底(即保利拉開整合地產序幕同期)便已瞄準深圳市場,當時該公司通過東莞市中駿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總價6.8億元、配建人才房8000平方米競得大鵬雙限雙競地,此后開發成“保利24季”項目并于2018年下半年正式備案。
2020年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保利相關負責人曾對外表示,保利灣區公司一直都非常看好大灣區的整體發展,“高度認可深圳及環深城市的潛力”。
而發展深圳業務并非保利灣區的“特權”,此前集中于佛山、肇慶、江門等城市的保利華南也于2020年發布進入深圳市場的消息。
2020年6月,保利華南宣布與保利資本、深圳裕和集團達成合作,參與大鵬葵涌沙頭片區舊改綜合體青谷CYAN VALLEY的開發,總體量21.6萬平方米。當時市場消息指,這意味著保利華南首入深圳。
對此,熟悉保利的人士對觀點新媒體表示,保利灣區、保利華南在深圳都有開發業務,兩個平臺都有跟進舊改,并沒有相應限制。
資料顯示,保利華南布局的項目還包括龍華觀瀾茜坑田背村舊改,項目位于龍華區田背路與觀瀾大道交匯處,拆遷范圍16萬平方米,保利在此設立有“保利華南田背土地整備利益統籌項目部”。市場消息稱,項目已簽約90%以上。
深圳市場人士接受觀點新媒體采訪時也提及,現在保利灣區、保利華南、保利置業在深圳都有舊改項目,除此以外保利其他關聯平臺同樣有一些儲備,“所以保利系實際上有多個平臺,有很多項目。”
根據合一城市更新今年初發布的數據,保利發展在深圳擁有城市更新計劃立項土儲約達95.62公頃,高于華僑城、招商蛇口、金地等深圳企業。目前尚未知悉,該口徑是否包含保利置業。
不僅在舊改領域,2020年11月深圳公開出讓8宗地,保利發展、保利置業均曾報名競拍。
保利發展這種積極擴張的勢頭,很容易令外界聯想到另一平臺保利置業的處境。
在過去保利地產(保利發展前身)、保利置業均屬于保利集團旗下房地產平臺,為了避免形成同業競爭,保利地產一直規避深圳市場。即便是余英分管廣東保利時期,其主戰場也是廣佛區域。
這種情況直到2016年才開始逐步改變,根據2016年11月29日公告,彼時保利地產籌劃發行股份購買保利置業相關項目,但因條件尚未成熟選擇終止;2017年11月30日,保利地產宣布用現金方式收購保利集團所持有保利香港50%股權,后者實際擁有保利置業40.39%表決權。
披露交易方案后一個月,保利地產對投資者回應,交易目的是以保利地產為核心對保利集團境內房地產業務進行整合,未來境內新增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均由保利地產為主進行開發,以逐步解決保利地產和保利置業的潛在同業競爭。
但這個進程需要循序漸進,至少無法在數年內完成。在重組兩年間,保利發展與保利置業重疊的城市逐漸增加至廣州、上海、武漢、重慶、北京、貴陽、佛山等地,比如2019年保利發展也以25億元競得上海閔行區地塊。
2019年起保利置業也公開表示,會深耕粵港澳大灣區,加大在深圳的市場拓展力度。2020年保利置業實現合約銷售金額同比增長21%至521億元,其中長三角、珠三角占比仍分別達35%、18%。
在今年深圳集中供地中,保利置業仍是代表“保利系”拿地的主力,包括9月以總價逾48億元競得龍崗、龍華兩宗宅地;同時,該公司已儲備龍崗五聯舊改、龍崗平湖舊改、光明東周社區舊改等項目,其中與勤誠達聯合開發的龍崗五聯舊改總建面逾200萬平方米。
考慮到保利置業退出境內業務開發的困難性,允許在區域布局上業務重疊,或許也是保利發展如今為兼顧發展所做出的妥協。在對外回應中,保利發展的解釋也有所松動。
保利發展表示,公司與保利置業由于歷史原因,在少數城市有一定重疊,而且房地產是充分競爭的行業,不存在實質的同業競爭。
“充分競爭”意味著市場的成熟與空間廣闊,這給同樣存在擴張需求的保利發展也提供了介入重點市場的理由。去年起,保利發展已加大拓展舊改力度,包括深圳等城市成為存量時代的必爭之地,盡管多個平臺并行發展容易造成諸如多套班子等資源浪費。
另一位熟悉保利的人士對觀點新媒體表示,保利置業與保利發展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
在地產以外,深圳的物業管理也是保利系的目標擴張領域。今年1月,保利物業中標成為深圳筆架山公園綜合管理服務供應商,首次進軍深圳公園業態。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觀點”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