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克而瑞研究中心
來源:克而瑞地產研究(ID:cricyjzx)
高淳區的限購放開是否意味著南京限購的全面松綁,這一政策的落地又會對本地樓市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近期,南京、濟南、青島都頻頻放出調控松動的信號,目前南京已經“落地”,即日起外地人在高淳區買房,只要持有南京市居住證,或者攜帶用工單位的勞務合同和營業執照,即可開具購房證明,對外地購房者不再需要個稅或社保證明。一葉知秋,高淳區的限購放開是否意味著南京限購的全面松綁,這一政策的落地又會對本地樓市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高淳區供求均衡、成交維穩 限購放開有助于緩解庫存高企問題
追根溯源,高淳區限購起始于2017年3月,南京市出臺《進一步調整住房限購政策的通知》,外地人在六合區、溧水區、高淳區范圍內只能新購1套住房,同時,外地人在申請開具購房證明時,要提供過去3年內在南京累計滿2年的個稅或社保證明,且不允許通過補繳的方式獲得購房資格。條件還是相對嚴苛的,主要是為了應對投機炒房帶來的短期市場過熱現象。
時至今日,隨著調控政策的不斷發酵,區域市場也發生了顯著變化:一方面調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供求大體均衡,整體成交維穩。據CRIC監測,2019年以來,高淳區商品住宅的月均成交量基本維持在7.31萬平方米,較2018年有了穩步提升,前5月供求比維持在0.96,基本實現了供求平衡。另一方面區域市場暗藏下行風險,高淳區的商品住宅庫存量自2018年以來節節攀升,2019年至今都維持在60萬平方米左右的高位,去化周期維持在10個月左右,5月末降至8.24個月,仍顯著高于南京整體水平。而南京政府選擇在此時局部放寬限購政策,也有利于刺激短期市場需求,達到促進成交,謹防庫存風險的目的。
區域限購放寬并不意味整體限購解綁 政府“因區施政”修正調控效果
而針對高淳區限購放寬意味著南京限購松綁的說法,我們認為這樣的解讀難免有夸大其詞的嫌疑,究其原因:一是高淳區屬于南京的遠郊區域,類比于杭州、蘇州下屬縣市并不限購的情況,之前的限購“收緊”難免有矯枉過正的嫌疑,此次的 “放松”不失為一種修正調控的舉措,無需過分解讀。二是南京樓市成交維穩,除2月以外,月均成交量基本都維持在80萬平方米,前5月累計成交量為34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7%,5月末消化周期在7個月左右,庫存風險可控,暫無限購全面調控放松的迫切性。三是從目前樓市調控的思路來看,“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調,夯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使得“因城施政”細化到“因區施政”成為可能,針對部分商品住宅庫存量較大,存在去化壓力的區域,地方政府完全可以實現區域性的調控松綁,對市場暗藏的下行風險做到防患于未然。
遠郊放開限購有助于平抑房價 以居住需求拉動人才導入
而此次高淳區的限購放寬究竟會對南京樓市產生怎樣的影響呢?我們認為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點:
首先,成交層面,短期內勢必會刺激高淳區商品住宅整體成交量的攀升,毋庸置疑,區域的庫存壓力會得到部分緩解。對南京整體成交的帶動作用有限,考量到前期需求透支嚴重,房價也的確到達階段性高點等客觀因素,即便南京整體成交量上漲,漲幅也不會過大。
其次,房價層面,因高淳區屬于南京的遠郊區域,房價相對較低,成交占比的提升也會使得南京“控房價”取得顯著成效,當前南京商品住宅的整體均價為23103元/平米,后期有望維穩或小幅下調。
最后,結合南京近期在“搶人大戰”中種種亮眼的表現:頂級樓盤人才專購、人才安居房“先租后售”等等,區域的限購松綁一定程度也會加快外地人才的導入,為南京遠郊區域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綜上,推此即彼,對于當前部分城市諸如濟南、青島頻傳調控放松的信號,我們認為,需要理性看待:第一,中央層面“房住不炒”的政策主基調不會實質性扭轉,意即在支持居民合理自住型需求的同時,著力打壓投資、投機性需求。地方無論出臺何種“放松”措施,對于炒房等投機行為仍會持平抑和打擊的態度。第二,因強調城市政府主體責任,地方政府可依據實際情況調整政策走向,這也使得“因區施政”成為可能,后期調控也會逐步細化,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第三,核心二線城市基本都加入了“搶人大戰”,未來還會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與此相結合的調控政策“放松”也會層出不窮,諸如落戶門檻降低、購房優惠、契稅補貼等也將成為吸引人才的主要手段。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克而瑞地產研究”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