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夏心愉
來源:愉見財經(ID:fish-finance)
挪走信貸資金,尤其是去年火爆的經營貸,投向樓市股市?小心銀行們的自查在加碼。究其原因么,主要是監管的高壓也在加碼啊。
更新最近的兩個新聞,都在指向同一方向。
第一,“愉見財經”查了近期各地銀保監發布的銀行處罰公示信息,發現重災區還是貸款“三查”不盡職、貸前調查、貸后管理漏洞等,具體包括貸款資金被挪用或改變原有用途等,包括部分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證券市場和房地產市場。
對事不對人,具體哪家銀行我們就不叨叨了,總之有多家銀行的分支行收到了罰單。
第二,銀行們也在加緊自查,聽說其中一大重點就是房抵經營貸的資金用途。
各位注意哈,其中有一種情況很可能撞槍口了:在同一年內,既申請了經營貸,又申請了個人按揭貸款。以及,據說北京地區已有個別銀行對三個月內有購房記錄者不予提供經營性貸款。
喏,不是已經有某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對“貸款用途”有問題的個貸在發提前收回函了么。這貸款人估計也是頭大了,500萬要在月底前籌出來,否則還要產生罰息。

除了自查,對于新增的經營貸,據“愉見財經”所知,多家銀行的門檻也在提升,主要包括兩大方面。
首先是對企業經營的真實性審核更加嚴格。部分銀行針對沒有經營、沒有流水、沒有辦公場地等情況,加大了申請“經營貸”的限制力度,對企業成立時間以及股東入股的時間等條件都提高了要求。
其次是對有購房記錄的特定人群,也加強了審查。
此外,在北上廣深,大家也可能也會感受到一些銀行放經營貸的利率悄悄上調了。
我問了某股份制銀行信貸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行里開年工作會透露什么信貸方面的信號了。他說,如果是問信貸整體規模的話,那2021年整體不緊;但如果是問“調結構、調投向”的領域,緊的,并且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房地產類貸款。

正如昨晚推送《十三個要點,圈一圈政府工作報告里我們需要get到的信號》里陪大家觀察的“信用擴張周期進入下行階段,結構性寬松和收緊并存”。
松在: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新基建、綠色發展、“三農”、科技創新、小微和民營企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緊在:審慎管理房地產融資、地方債、影子銀行等。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愉見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