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cco2c"></strike>
<tfoot id="cco2c"></tfoot>
  • <sup id="cco2c"></sup>
    <ul id="cco2c"><dfn id="cco2c"></dfn></ul>

    原報道|“科企”貝殼與左暉霸權史

    觀點 觀點
    2021-02-27 13:36 2697 0 0
    我們處在一個被互聯網改變甚至支配的時代。

    作者:觀點地產新媒體

    來源:觀點(ID:guandianweixin)

    我們處在一個被互聯網改變甚至支配的時代。

    觀點地產網 青藤爬滿舊樓,我們處在一個被互聯網改變甚至支配的時代。

    互聯網科技企業給社會帶來巨大便利,也往往令人喜憂參半。近期,一些“科企”巨頭便陷入一場批判的風波當中。

    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主權國家紛紛采取措施,對抗Google、Facebook在內的互聯網巨頭霸權,原因是處在壟斷地位的科技巨頭,嚴重壓迫相關產業生存空間。

    Facebook態度強硬,一度禁止澳大利亞用戶在其平臺上分享、瀏覽新聞,雙方爭端進入白熱化,這也令人對“科企”巨頭的霸權力量有了真實的體感。直至2月25日,澳洲議會方才通過新聞媒體和數字平臺的強制性議價法案,這將使Google、Facebook必須向媒體公司支付內容費用。

    不可否認的是,在市場壟斷支配地位的“科企”巨頭,在行業具有相當話語權,甚至在某些行業建立了強大的規則。

    資本市場,也往往愿意給科技企業高估值,蘋果突破萬億美元市值的新聞尚在耳邊,今天市值再翻番至2.1萬億美元。京東、拼多多等新成員接連加入千億美元俱樂部,市值不斷突破新高。

    互聯網造富神話,基本出現在科技企業。2020年8月,定位于“技術驅動的品質居住服務平臺”的貝殼找房在紐交所敲響上市鐘聲,首日市值便高達400億美元。短短幾月內,其市值再翻番至804億美元,遠高于萬科、恒大與碧桂園等大型房地產公司。

    要知道,在貝殼上市前,“衣食住行”領域中的“衣食行”都出現了互聯網巨頭,唯獨居住領域一直沒有建立起6800億美元市值的阿里或2700億美元市值的美團。

    萬物互聯的21世紀,企業總是被時代推著往前走。隨著互聯網創新進入2.0時代,中國的大居住市場,迫切需要出現能將科技、行業相結合,通過技術和數據提高效率的企業。

    這時候,貝殼出現了。從鏈家到貝殼找房的迭代升級,從單打獨斗,到行業協作,再到平臺效應,外界如今更愿意將貝殼找房當成一家互聯網科技企業,而不是中介企業。

    作為“科企”的貝殼找房,也給了資本市場一個更大的想象空間。在站穩新房、二手房交易、租房業務之后,貝殼更將房屋交易延伸至更寬闊的居住領域,比如裝修家居、社區服務等全類目業務,意圖實現從低頻到高頻的轉化,進一步將平臺流量變現。

    成長迭代

    貝殼創始人左暉是一位理工男。1992年,他從北京化工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隨后供職于中關村一家軟件企業。

    2001年,左暉三十而立,正式成立鏈家。經過多年的發展,鏈家逐漸成為房產中介行業內的頭部企業。不過,如若一直按照自營的模式快速擴大規模,意味著要在短時間內覆蓋更多城市,增加更多門店及經紀人。

    左暉清楚,如若以鏈家模式繼續往下發展,會存在邊際效益越來越低,邊際成本越來越高的問題,而開放式、平臺式的方向則更符合未來,也會倒逼鏈家整個組織的成長和進步。

    與絕大多數中介創業者相比,早年受信息化影響的左暉更具有互聯網思維,也更了解計算機和互聯網可以給行業帶來的顛覆性作用。

    而中國的大居住市場,也迫切需要出現能將科技、行業相結合,通過技術和數據提高效率的企業。

    在左暉致股東的公開信中,他這樣認為:中國的房屋交易和服務行業仍處于“前工業化”階段,擁有足夠的空間和機會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進行轉型。

    所謂的“前工業化”就是行業缺乏基本的規范和標準,支持行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完全不具備,從業人員行為不規范且大量流失,消費者怨聲載道。

    2018年,脫胎于鏈家的貝殼找房正式成立,貝殼找房承載著左暉更大的野心,在他的設想中,貝殼找房有望建成中國最大的互聯網房產平臺。

    這一基于互聯網的開放平臺,定位于“技術驅動的品質居住服務平臺”,主攻大居住領域,瞄準的是二手房買賣、租房、新房銷售、裝修和社區服務等業務,“平臺化”被認為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這種模式下,貝殼找房通過吸引中小地產中介、經紀人與經紀公司入駐,在帶看、成交等各個環節取得回報,按照交易額收取費用。

    貝殼與鏈家的關系,并不是新瓶裝舊酒。貝殼找房以平臺模式引進各地中介機構品牌入駐,鏈家只是貝殼找房平臺上的一個“自營”品牌。

    最直觀的是,無論在進入城市、門店數量還是經紀人數量上,貝殼找房的規模有了大幅提升。成立兩年后,貝殼已進駐全國110個城市,入駐合作新經紀品牌超過250個,連接經紀門店超過4萬家,服務超過37萬經紀人。

    其實,貝殼找房平臺模式有其天然的優勢。從平臺角度看,貝殼找房能夠與線下門店的布局擴張充分聯動,實現房產線上線下交易的生態閉環。

    從近幾年中介各平臺發展來看,無門店基礎的純線上平臺往往難以為繼。安居客、房天下此類純信息平臺主要收取端口費、廣告費、咨詢費,不涉及線下門店運營和具體交易,難以保證房源的真實和經紀人的信用。

    而無門店基礎的交易平臺愛屋吉屋、大房鴨則試圖跳過門店步驟,直接通過經紀人或房東與客戶溝通交易,以更低的傭金比例沖擊市場。燒錢的模式并不能長久,愛屋吉屋網站于2019年停止運營。

    當然,自貝殼誕生之日起,就伴隨著行業競爭對手的質疑和爭議。2018年,58集團牽頭組成“反貝殼聯盟”,質疑鏈家從經紀公司升級為平臺公司的身份合理性,抵制貝殼找房和鏈家“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的行為。

    對此,貝殼找房通過店東委員會及貝殼分權重等方式保證公平,貝殼分即是每個經紀人的信用分,與線上的表現、客戶的評價、NPS掛鉤,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公平。

    不過,對于左暉來說,成立帶有“互聯網”標簽的貝殼找房,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在資本市場講一個好的故事。

    畢竟國內在“衣食住行”一應消費領域中,居住行業是最后一個未被高度互聯網化、數字化的領域,也是唯一一個沒有誕生綜合型生態服務巨頭的領域。而互聯網科技公司,往往能夠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更高的市值。

    資本共舞

    如果是當初的“鏈家”上市,資本市場或許不會給出如今超過800億美元的市值。

    北京時間2020年8月13日,“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貝殼找房在北京與紐交所兩地敲鐘。

    資本市場果真給了貝殼一個不錯的估值。貝殼IPO發行定價為20美元/ADS,共發行1.06億股ADS,募資金額達2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7.59億元)。

    上市首日,貝殼股價高開高走大漲87.2%,最終報收37.44美元,大漲87.05%,總市值達422億美元,相當于3930億元人民幣。

    上市后的貝殼,成為了資本市場上的香餑餑。時至今日,貝殼股價走高至約65美元,總市值突破765億美元。彼時最大的互聯網公司58同城,私有化退市時的市值僅87億美元。

    帶有互聯網平臺標簽的貝殼,一直被認為會是一個高估值獨角獸,但如此受資本看好,還是令外界稍顯意外。“眼紅”的企業看到了機會:中介或許將成為物業之后的下一個資本風口。

    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觀點地產新媒體采訪時指出,鏈家目前是中介行業無可爭議的老大,中介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國內存在大量未滲透城市,存在地域擴展空間,且因房地產買賣的專業性,對中介及平臺有著天然的需求。

    “當消費者信任這個平臺之后,接下來涉及到的相關需求(租房、裝修、轉手賣房等)時,會優先選信任的中介及平臺,客戶黏性極高。”

    在前十大房地產企業,包括碧桂園、恒大、萬科、龍湖在內的大型房企不約而同加快租售方面的發展速度:恒大推出了脫胎于恒房通的房車寶集團;萬科將萬物云內二手房經紀業務與房屋租賃業務融合升級為“樸鄰租房”;碧桂園服務推出租售業務新品牌“有瓦”;龍湖官宣房屋租售、房屋裝修兩大主航道業務全新品牌“塘鵝”......

    但就目前來說,萬科“樸鄰租房”、碧桂園“有瓦”與龍湖“塘鵝”,絕大部分業務來源于母公司,與貝殼“互聯網平臺”帶來的規模效應差之甚遠。

    平臺端,貝殼亦面臨各方資本的競爭:房多多攜手中原地產打造“原萃”、阿里聯合易居成立天貓好房,京東有好房京選,蘇寧也在入局新房銷售。擁有門店優勢的頭部中介我愛我家,也在以自營門店為重心并逐步探索加盟模式,加速平臺化。

    左暉知道,上市后的貝殼會面臨更大的競爭:“貝殼上市對這個產業還是有一些意義的,我自己判斷可能會面對兩個事情。第一,可能會有更多的人才和資源投入到這個產業;第二,我希望有更多的競爭進入到產業里。”

    越來越多玩家進入賽道,但貝殼早期線上線下基礎設施構筑了強大而難以復制的競爭壁壘。

    上述人士續指,中介是一個需要極高專業度的市場,但長期以來亂象泛濫,行業缺乏基本的規范和標準,從業人員輿情不佳、不規范且大量流失,以至消費者怨聲載道,貝殼確實有推進行業規范化發展。

    左暉比誰都清楚這一點,從事中介行業的那些年,他曾見過太多包括但不限于虛假房源、黑中介、低價高賣的行業亂象。

    他受訪時透露自己痛恨兩件事,一是經紀人忽悠客戶,二是客戶不尊重經紀人。“前者我可以改變,后者我感到很無助。”

    所以,左暉希冀能夠通過大量的基礎數據標準和基礎服務規范的建設,通過輸出能力和標準,塑造自己認可的行業規則,推動房產經紀生態形成以真房源、合作網絡為基石的“正循環”。

    “做平臺的核心不一定是為了輸出能力,更重要的是輸出標準,讓所有人認同并接受你的標準。房產服務行業有三個標準:物的標準、服務的標準和人的標準。”

    貝殼做了很多事情,包括推出ACN(經紀人合作網絡)和“樓盤字典”,前者將房產交易服務標準化,后者將房源商品信息標準化。

    “樓盤字典”的構建開始得很早。自2008年以來,鏈家就開始投入大量資源構建并豐富“樓盤字典”,并實現了真房源樓盤數據線上化。截至2020年6月30日,貝殼的樓盤字典涵蓋了中國332個城市54.9萬個住宅小區約2.26億處房產,是中國最全的住宅數據庫。

    另外,通過線上化,推動個性化搜索、VR看房、IM等技術創新,大幅提升買賣雙方的找房體驗和交易效率。

    大量的基礎工作為貝殼找房打造了強大的“護城河”:行業的專業性導致人才培養成本極高,強大的經濟網絡加上居住服務數字化底層架構的搭建,令新玩家很難“進入并顛覆”。

    貝殼找房管理層也抱有信心:“貝殼在客戶連接能力、撮合能力、渠道動員能力、網絡管控能力四方面具有強競爭力,公司競爭壁壘很高,不會太在意新進入者,會更專注做好自己的事。”

    其表示,貝殼找房具有非常強的客戶連接能力,二手房通過ACN構建了非常高的門檻,包括超過47萬經紀人,4.4萬家門店,獲得的客戶同時也是新房的客戶,過程中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管理層所提及的ACN這一合作機制可以說是貝殼的核心。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到,這一機制使各方參與到同一單交易中,按照各環節貢獻率進行傭金分成,解決業內“交易為王”導致的搶單問題,促成“零和博弈”向“合作共贏”的良性循環轉移。

    合作完成后,不同環節的參與者得到相應的傭金分成。

    這一機制極大提升了交易效率。數據顯示,2019年,貝殼平臺上超過70%的二手房交易都是通過ACN跨店合作完成,效率達到行業平均水平的1.6倍,截至2020年Q3基于ACN的跨店合作交易占比則穩定在70%以上;平臺上關聯門店店均GTV(包括新房、租房等)由2018年下半年的1090萬元,增長到2019年同期2030萬元,增幅高達 86.2%。

    而ACN機制的核心構成則是經紀人。根據貝殼找房2020年Q3財報,截至9月底,貝殼的經紀人數量高達47.78萬人,相比上年同期增長51%。

    資本看好貝殼不是沒有原因,上市后不久貝殼交出的成績足夠亮眼。數據顯示,去年三季度貝殼找房的營收錄得大幅增長,約205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120億元增長70.9%。其中,二手房交易的營業收入為88億元,同比增長46.2%;新房代理的營業收入為111億元,同比增長95%,分別占據總營收的43%和54%。

    GTV也處于行業前列。前三季度,貝殼找房總GTV為2.38萬億元,同比增長64%,超過2019全年的2.13萬億元,APP月活用戶高達4790萬,同比增長82.1%。

    行業競爭殘酷,不進則退。我愛我家可以說是為數不多選擇自建平臺,并且能與貝殼抗衡的中介品牌,其Q3營收和凈利分別大幅下降22%及62%。

    科企“霸權”

    貝殼找房的業績滿足了市場對其業績高增長的期待,但隨著貝殼變大變強,市場開始警惕這種一家獨大是否會存在“霸權”隱憂。

    其實,無論在哪一領域,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平臺企業,往往攝取高額利潤,逼仄同類企業生存空間,從而給消費者帶來不利影響,如壟斷社交網絡市場的Facebook、通用搜索保持壟斷地位的Google、移動操作系統市場上長期占據支配地位的蘋果等。

    這幾年,社會針對互聯網巨頭公司的爭議越來越大,不僅歐盟先后對互聯網巨頭實施多項反壟斷調查,美國亦開始不得不正視此類現象。

    2019年,美國國會反壟斷委員會開始行動,對互聯網巨頭長期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進行壟斷、抑制競爭、侵害用戶隱私、破壞新聞出版多元化等問題展開調查,并為此召開7輪聽證會。

    終于,在2020年10月初正式發布長達450頁的調查報告《Investigation of Competition In Digital Markets》(《數字市場競爭的調查》)。當月20日,美國司法部正式提起對Google公司的反壟斷起訴。

    很難想象,這些為社會發展帶來顯著價值的企業,也在讓社會付出代價。近期,一場“科技巨頭對決主權國家”的行動引發關注,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紛紛采取措施,對抗互聯網巨頭霸權。

    澳大利亞因推動關于《新聞媒體和數字平臺強制性議價法案》與Facebook發生爭端,臉書一度關閉澳大利亞的資訊服務。

    推進這一法案的原因是,在澳大利亞等國形成壟斷地位的科技巨頭,嚴重壓迫本土傳統新聞媒體的生存空間。因此,澳政府希望在互聯網經濟中進行利潤再分配,迫使科技巨頭與媒體公司進行談判,就使用媒體內容予以補償。

    Facebook態度強硬。2月18日起,臉書開始禁止澳大利亞用戶在其平臺上分享、瀏覽新聞,莫里森當天曾直指此舉形同“霸凌”。

    無獨有偶,澳大利亞的“為難”不是孤例。據《環球時報》報道,近期超過100家加拿大報紙和新聞網站在首頁上以“打開天窗”的形式加入了針對Google、Facebook和其他互聯網科技公司的“戰爭”,以抗議互聯網巨頭不愿向提供核心新聞內容的媒體付費行為。

    有分析人士指,此類互聯網巨頭之所以能夠采取“強盜”行徑,前提是站在行業的制高點,并且擁有不可或缺的能力。

    作為中介行業的老大,2019年貝殼也曾陷入是否會成為行業“霸權者”的負面輿情之中。原因是,開展新房銷售業務的過程中,開發商抱怨被渠道過高的傭金費所綁架,作為渠道之王的鏈家被“圍攻”。

    彼時各方情緒高漲口誅筆伐,站在各自的立場高談闊論。“鏈家帶客戶來買房,不需要拿地建設、不需要承擔風險和后期管理,成交就拿走高傭金,憑什么?”、“開發商把推廣和營銷費用都給了鏈家,傳統代理怎么辦?”、“中介公司收取的渠道費已經讓開發商丟失了幾乎所有利潤”、“開發商把費用向渠道傾斜,自身營銷工作如何開展?”

    前我愛我家的副總裁胡景暉曾說過這樣一段話:“貝殼今天在服務水準,技術能力,內部管控等諸多方面是行業領先的,但這不能成為超額定價,碾壓式消滅競爭對手的理由和依據。一旦走向謀求壟斷,行業領軍者將瞬間從行業的進步力量變成行業的反動力量。因為它消滅了行業的多樣性和充分競爭,剝奪了C端和B端客戶的選擇權,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霸凌定價謀取超額利潤,最終自己也喪失了進步的動能,這將是整個行業的悲劇。”

    客觀來說,借助背后的大數據平臺,鏈家的確更具備精準營銷的能力。久而久之,開發商長期依賴渠道公司賣房,渠道公司便逐漸有了話語權。

    那么,貝殼是否將壟斷新房分銷渠道?左暉認為不會,在他看來,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有非常大的差別,貝殼從來不會寄期望于在整個居住領域占到什么份額,像滴滴在出行領域那般。

    “2019年新房GMV有15萬億+,真正通過外面渠道銷售約20%,絕大多數還是靠開發商自銷。這個比例未來幾年會漲到50%,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二手房仍舊是貝殼的核心業務,新房GMV只大概占30%。”

    左暉將鏈家比作開發商的“夜壺”:市場不好被拿來用,市場好了再放回去,但鏈家甘心被當做“夜壺”。

    在2020年Q3財報會上,貝殼找房被投資者問及《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對公司的影響?

    “我們認為這個反壟斷指南主要針對一些高市占率的互聯網公司,貝殼剛剛成立兩年多,所在的住房交易市場規模達到32-35萬億元,2018年我們的市占率只有5.3%,2019年達到9.1%,今年大概達到了12%-13%,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管理層稱目前符合反壟斷指南的所有要求。

    要說貝殼“壟斷”,確實為時過早。畢竟,壟斷指一個行業里有且只有一家公司(或賣方)交易產品或者服務,貝殼如今市占率并不算高。

    不過也需承認,在“衣食住行”四大領域,重塑行業規則、并持有海量數據和流量的貝殼找房,已經在“住”這個賽道有了一定話語權。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觀點”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原報道|“科企”貝殼與左暉霸權史

    觀點

    觀點(www.guandian.cn)向來以提供迅速、準確的房地產資訊與深度內容給房地產行業、金融資本以及專業市場而享譽業內。公眾號ID:guandianweixin

    723篇

    文章

    10萬+

    總閱讀量

    特殊資產行業交流群
    熱門文章
    推薦專欄
    更多>>
    • 資產界
    • 資產界研究中心
      資產界研究中心

      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 蔣陽兵
      蔣陽兵

      蔣陽兵,資產界專欄作者,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盈科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破產與重組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山大學法律碩士,具有獨立董事資格,深圳市法學會破產法研究會理事,深圳市破產管理人協會個人破產委員會秘書長,深圳律師協會破產清算專業委員會委員,深圳律協遺產管理人入庫律師,深圳市前海國際商事調解中心調解員,中山市國資委外部董事專家庫成員。長期專注于商事法律風險防范、商事爭議解決、企業破產與重組法律服務。聯系電話:18566691717

    • 劉韜
      劉韜

      劉韜律師,現為河南乾元昭義律師事務所律師。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法學學士,中國政法大學在職研究生,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CMA)、基金從業資格、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資格。對法律具有較深領悟與把握。專業領域:公司法、合同法、物權法、擔保法、證券投資基金法、不良資產處置、私募基金管理人設立及登記備案法律業務、不良資產掛牌交易等。 劉韜律師自2010年至今,先后為河南新民生集團、中國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平頂山銀行鄭州分行、河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鄭州高新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光大鄭州國投新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光大徳尚投資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河南中智國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蘭考縣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鄭東新區富生小額貸款公司等企事業單位提供法律服務,為鄭州科慧科技、河南杰科新材料、河南雄峰科技新三板掛牌、定向發行股票、股權并購等提供法律服務。 為鄭州信大智慧產業創新創業發展基金、鄭州市科技發展投資基金、鄭州澤賦北斗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河南農投華晶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河南高創正禾高新科技成果轉化投資基金、河南省國控互聯網產業創業投資基金設立提供法律服務。辦理過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設立、法律文書、交易結構設計,不良資產處置及訴訟等業務。 近兩年主要從事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私募基金業務、不良資產處置及訴訟,公司股份制改造、新三板掛牌及股票發行、股權并購項目法律盡職調查、法律評估及法律路徑策劃工作。 專業領域:企事業單位法律顧問、金融機構債權債務糾紛、并購法律業務、私募基金管理人設立登記及基金備案法律業務、新三板法律業務、民商事經濟糾紛等。

    • 睿思網
      睿思網

      作為中國基礎設施及不動產領域信息綜合服務商,睿思堅持以專業視角洞察行業發展趨勢及變革,打造最具公信力和影響力的垂直服務平臺,輸出有態度、有銳度、有價值的優質行業資訊。

    • 大隊長金融
      大隊長金融

      大隊長金融,讀懂金融監管。微信號: captain_financial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
    資產界公眾號

    資產界公眾號
    每天4篇行業干貨
    100萬企業主關注!
    Miya一下,你就知道
    產品經理會及時與您溝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3级黄性日本午夜精品| 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www|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 91大神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99re国产精品视频首页|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百度影院| 国产三级精品久久|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入口| 91探花福利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欧洲精品久久久av无码电影|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涩爱|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三级午夜电影|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麻豆|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色戒|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久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99 |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97精品国产自在现线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日韩AV毛片精品久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花堂|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四虎| 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蜜桃| 九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