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觀點地產新媒體
來源:觀點(ID:guandianweixin)
信心永遠大于黃金。
即便已經完成藍光嘉寶服務的出售、轉讓部分項目予萬科,但藍光發展的債務問題解決依然充滿挑戰,如今控股股東股票質押風險亦在其中。
6月1日,藍光發展公告表示在5月最后一天,控股股東藍光集團與實際控制人楊鏗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藍光集團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楊鏗持有的公司股份169,499,198股(占股份總數的5.58%)。
本次股權結構調整后,藍光集團持有藍光發展股份1,769,642,241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58.31%;楊鏗先生持有公司股份0股。
一番操作實際上并沒有令到持股數量或控制人產生實質上的變更,僅僅是過去楊鏗部分持股藍光發展變成通過藍光集團間接持股。
但在5月31日藍光集團擬被機構強制減持,以及最新信用評級機構對藍光發展最新評級的背景下,不免讓市場高度關注這一動態。
債券風眼
楊鏗與藍光集團之間的股權轉讓并非第一次。
據公告顯示,在今年4月15日,藍光集團便曾與楊鏗簽訂《股份轉讓協議》,藍光集團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楊鏗有的藍光發展股份178,000,000股(占股份總數的5.87%)。
該次調整后,藍光集團持有藍光發展股份1,600,143,043股,占股份總數的52.73%;楊鏗持有藍光發展股份169,499,198股,占總股本的5.58%。
值得一提的是,在股份轉讓簽訂的前兩日,藍光發展剛剛舉辦完2020年度業績投資者會,據當時參會的投資者向觀點地產新媒體透露,投資者會管理層解釋的重點與過往集中在發展戰略等方面不同,此次更多是有關債務的問題。
彼時市場對藍光發展流動性問題尚有擔憂,但實質上隨著藍光嘉寶服務以近50億元的價格出售,市場對于藍光發展債務的擔憂有所緩解。或許因為于此,實際控制人的股權轉讓動作并沒有引起太大關注。
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有關藍光發展流動性的問題逐步顯現,隨著債券事件引發市場關注,項目出售以緩解流動性壓力等消息連續不斷。藍光發展在信用評級端持續下調。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在5月初尚且對藍光發展維持“B+”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以及未償高級無抵押票據的“B”長期發行評級的標普,在5月末直接將藍光發展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從“B+”下調至“B-”,未償付的有擔保美元債券的長期發行評級從“B”下調至“CCC+”。
而在5月初已經將由和駿順澤投資有限公司發行的、藍光發展提供無條件且不可撤銷擔保的票據的有擔保高級無抵押評級由“B2”下調至“B3”的穆迪,在5月末再次將相關評級由“B3下調至“Caa1”,并將藍光發展的企業家族評級由“B2下調至“B3”。
評級機構們共同提到一個關鍵詞:流動性。穆迪直接表示,藍光發展融資渠道已經減弱,其在岸和離岸債券價格高度波動就證明了這一點,因在該公司不斷傳出負面消息后,投資者和債權人的信心有所減弱。
其中,穆迪給予藍光發展的“B3”企業家族評級,主要反映該公司的評級受到流動性狀況疲弱的制約,原因是即將到期的債券數量巨大,融資渠道薄弱,以及非標借款的重大風險敞口和中等的財務指標。
同時由于結構性從屬風險的存在,藍光發展的債券比公司企業家族評級還低一個子級。而無論是藍光集團還是藍光發展,都缺乏顯著的結構性從屬緩解因素。
事實上,在近幾日,藍光發展的債券價格表現確實令人擔憂,5月27日,“20藍光02”盤中跌超24%臨停;5月31日,"20藍光02"跌超11%,"16藍光01"跌超1%,"19藍光02"跌近1%;6月1日盤中,“20藍光02”跌25%,臨時停牌。
即便藍光發展在近期表示其已如數償還到期債券。這涉及一筆簡稱“18藍光07”的債券,票面利率7.9%,為期3年,于今年5月29日到期,而藍光發展將全額本息6.474億元于5月27日劃付至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
只是在市場看來,這是藍光發展將旗下項目處置給萬科獲取資金才能如期償還。有意思的是,藍光發展出售項目的工商信息變更時間,正是藍光發展償還本息的當日,即5月27日。而一般情況下,工商信息的變更,一般也就意味著交易的完成,簡言之,項目的價款到賬了。
標普亦直言,藍光發展未來展望能否重回“穩定”,全看其項目處置速度。
但顯而易見,從藍光發展要出售項目予融創,再到最后售與萬科,時間已經經歷一個半月,更何況,傳聞中,藍光發展已經對接了不少企業。換言之,資產處置的速度可能略慢。
轉換之間
投資者的態度已反應在股價、債價之上。其中股價上,藍光發展在6月1日跌6.83%,收盤3.54元/股。隨后的6月2日,再次下跌3.11%,以3.43元/股收盤。
現在,是傳導到金融機構們的信心。5月31日,藍光發展公告稱,收到藍光集團通知,其以持有的藍光發展股票作為擔保品的股票質押交易及融資融券業務根據協議約定將被相關金融機構進行強制處置程序。
公告指出,上述業務相關金融機構擬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即2021年6月23日至2021年12月22日),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方式對標的證券進行違約處置操作,計劃減持不超過60,698,608股股份(占目前總股本的2%),減持價格將根據市場價格確定。
減持公告的發出,令市場直接聯想起前一段時期的華夏幸福。該公司在過去一段時間內,被金融機構不斷處置控股公司華夏控股所持上市公司股份。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相關減持亦如此次藍光發展被動減持一般有提前公告,即于2月19日,華夏控股以其持有的公司股票作為擔保品的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及融資融券業務根據協議約定將被相關金融機構進行強制處置程序,計劃減持不超過78,274,406股股份,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2%。
與華夏幸福一樣,藍光發展亦表示減持計劃有實施的不確定性風險。具體為,股票質押業務及融資融券業務相關金融機構將根據協商情況、市場情況、公司股價等具體情形,決定是否實施本次減持股份計劃。因此,本次減持計劃的實際減持數量、減持時間、減持價格以及能否實施存在不確定性。
實際上,質押股票啟動強制處置,一般情況下是債務到期未能按時償還,另一種則是抵押物不足,且借貸人沒有能力補足抵押物,進而導致金融機構處理抵押資產。
但對于藍光集團而言,其尚有充足的質押物能夠補足抵押物價值。按照藍光發展最新公告,藍光集團及楊鏗累計質押股份總數為919,180,000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總數的51.94%,占公司總股本的30.29%。
換言之,藍光集團尚有近半股份能充當抵押物,不存在無法補足的情況。同時,藍光發展在該抵押公告中表示,藍光發展及楊鏗具備相應的資金償還能力,還款資金來源為其自有資金,其償還能力強,不存在流動性風險。
這也就意味著,金融機構之所以會啟動強制處置很大是來自對抵押物的信心,信心不足寧愿換回現金亦不愿展期。
有市場人士告訴觀點地產新媒體,藍光集團主要資產為藍光發展,若藍光發展債務遇險,股價可能在短期內失衡,若抵押物價值迅速跌穿資金本息,則易令金融機構產生虧損。
目前,因為提供股票質押融資的金融機構與藍光發展之間主要為間接的股權關系,往遠期看,若藍光發展真有重整之日,其清償的順序是排在債權方后,于其不利。
因此,或許是出于增強投資者信心,以及為藍光集團增加資信的原因,實際控制人再一次選擇將所持股份轉讓給藍光集團,讓后者持股比例達到58.31%。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觀點”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解局|藍光發展股權、債權與信心轉換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