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克而瑞科創
來源:丁祖昱評樓市(ID:dzypls)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6個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數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質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加快發展數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質,改善人居環境。
數字家庭是以住宅為載體,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系統平臺、家居產品的互聯互通,滿足用戶信息獲取和使用的數字化家庭生活服務系統。
“數字家庭”推動家居行業新一輪發展
隨著物聯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近年來,智能家居作為重點應用頻繁出現在中央和地方政策當中,有關支持智能家居行業發展的政策早在十三五規劃中就已經提及。
2016年,由工信部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共同印發的《智慧家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符合我國智慧家庭產業發展需要的標準體系;2017年初,智能家居又由原九大升級為六大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工程;2018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也明確了升級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信息產品,重點發展適應消費升級的智慧家庭產品等前沿消費產品。2020年,全屋智能作為數字經濟重點產業中物聯網的重點內容。
圖:2012-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相關政策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克而瑞科創整理
而隨著此次《意見》的發布,預計將會推動新一輪智慧家居行業的快速發展,伴隨著“數字家庭”概念的普及以及相關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新一輪的智能家居與過去相比也會有較大不同,開發商將會加大對數字家庭的投入,未來的住宅產品可能會標配更多的智能化設備和單品,而數字家庭的內容提供商也將面臨新增長點,例如AI+IoT開發者平臺等為代表的科技企業在軟件服務上快速提升,能快速處理高頻次使用照明、家電、安防、數碼娛樂等智能家居產品所產生的海量數據,提供一站式全屋智能技術解決方案。
房企探索“數字家庭”,標準化方案或降低智能成本
目前,TOP50 房企已全部涉足全屋智能領域。特別是近兩年,部分地產公司成立下屬科技公司,建立技術團隊將硬件開發、系統整合、場景設計、服務支撐和商業運營等打包進行對外輸出,意圖從簡單的產品和系統的供應方,轉變為擁有自研能力的解決方案提供方。
無論是下屬科技公司對于自身地產業務的賦能,還是與外部科技合作伙伴探索智慧家居解決方案,房企更青睞形成一套“數字家庭”標準化方案,并通過大量集采,來降低成本。
每個開發商對于標準化解決方案的探索模式不同。此次政策出臺,會推動房企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加強新建小區的智能產品、舊改小區的智能產品和社區配套、數字家庭產業生態和生活服務系統的整體性,同時為精裝修標準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一,以美的睿住智能為代表,通過全產業鏈服務戰略導向,降低產業生態成本。作為美的置業旗下的科技公司,2015年進入智慧家居賽道,并逐步拓展到智慧社區、智慧生活領域,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施工、售后以及運維為一體的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提供完整的標準化解決方案,除服務美的自有地產項目外,已跨界服務多個地產品牌,可能成為成本變薄中最受益的模式。
第二,一些房企以試點項目的方式,接入智慧家居領域,以中海、遠洋、建業、時代為代表,一方面探索標準化解決方案,一方面在高端項目中探索差異化體驗。以中海為例,近來 “牽手”華為發展全屋智能,自身則專注于客戶洞察和體驗以及產品化的打造。中海將智慧家居的發展分為三大階段,從1.0時代的智能單品、到2.0時代的無線連接,而本輪數字家庭相關政策也將加速推動中海向3.0時代的全面互聯邁進。在這個過程中,中海提供了一套標準化方案+差異化List,保證基礎套餐的成本可控,同時接入全屋智能的一部分硬件開放給生態鏈企業,與科技企業的跨界合作也將滿足中海業主的差異化智慧生活。
圖:中海定義下的智慧家居三大階段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克而瑞科創整理
第三,一些較頭部的優質房企,更關注市場的長期性,以融創、綠城、金茂為代表,從國家政策和社會發展角度,保持自身的產品領先能力,往往布局地產數字化難點和痛點。金茂旗下的科技公司之一金茂綠建,作為智慧能源與建筑科技綜合服務商,聚焦前沿技術研發并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解決目前城市生活中的空氣污染/水質污染/噪音污染/溫度異常等困境,打造可持續化發展的智慧空間,這種模式超出了數字家庭規范內容,提供了不同的視角。
數字家庭的內容提供商面臨新增長點
本輪《意見》的發布同時也給智能設備的供應商和系統商帶來了新的機遇,針對智能家居產品的實際應用情況,克而瑞分別從供應端、房企配置率和用戶偏好三個角度對智能家居產品的應用程度進行調研分析,發現除了安防、照明等基礎應用關注度較高以外,智能中控系統已經成為各方最為關注的焦點。
圖:智能家居分類產品實際應用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克而瑞科創整理
智能中控系統可以說是智能家居的核心,是智能家居控制功能實現的基礎,它不僅僅是簡單的一塊控制屏,背后則需要結合綜合布線、網絡通信、安全防范、自動控制、音視頻等技術的支持,將家居生活有關的設施進行高效集成,是一套能夠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家庭日程事務的控制管理系統,所以無論是智能設備制造商、系統供應商都會配備自身對應的智能中控系統,或者以智能控制終端的形式來切入智能家居領域。
以霍尼韋爾、歐瑞博Mixpad X超級智能開關、美的AI家庭大腦 X-brain、雅觀雅觀智能網關、艾特智能智屏A10等為代表的一批智能家居系統供應商目前已經走在了市場的前列。在智慧大腦中控系統的操作下,智慧家居將為我們呈現一幅智慧家庭場景,這個背后不僅在于基于家電全品類硬件優勢“連接一切”,還在于對過去零散的智能家電配置了一個大腦,使得家電從單品智能到互聯互通,再到無處不在、自然交互、安全可靠的全場景智能成為可能。
用戶體驗有待提升,“互聯互通”、“品牌兼容”痛點仍存
家居智能化轉型的趨勢雖然已經形成,但是在實際應用與操作中仍處在摸索階段,目前智能家居大多數都是部分簡單的組合應用,智能化家居這個“蛋糕”在不少社區中,一定程度上概念大于實際使用體驗,而“互聯互通”、“品牌兼容”仍舊是兩大難點。

首先,智能家居市場雖然產品類型豐富,但是生態鏈不夠完善,家庭綜合智能家居解決方案提供商較少。且不同品牌之間缺少網絡鏈接,各智能家居企業更多注重智能單品的市場占有量和核心領導力,更多地推行自身的技術標準,產品兼容性較差,數據共享與互聯互通的標準缺失,多數品牌的家居產品都需要單獨的APP,影響智能家居的普及效率。
其次,智能家居系統和智能家居單品普遍分離,智能家居系統主打B端市場,與地產商、公寓、線下家居門店協同,能夠搭建展廳向消費者進行展示;而智能家居單品,像電視機、空調、空氣凈化器、飲水機、掃地機器人等品牌相對獨立,且設備需連上WIFI、裝上藍牙后,則交由智能手機或智能家居系統來操控。
現階段,智能家居概念基本已經普及,越來越多的家居單品開始走向“智能化”,用戶需求也進一步聚焦,解決行業“互聯互通”、“品牌兼容”痛點,實現更加全面的設備互聯,成為場景構建的基礎。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數字家庭《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推進智能家居產品跨企業互聯互通和質量保障。規范智能家居系統平臺架構、網絡接口、組網要求、應用場景,推動智能家居設備產品、用戶、數據跨企業跨終端互聯互通,打破不同企業智能家居產品連接壁壘,提升智能家居系統平臺、設備產品、應用等對IPv6的支持能力,提高設備兼容性。鼓勵符合條件的檢測認證機構開展產品檢測和認證,保障產品質量。數字家庭《意見》的出臺,讓全屋智能的概念真正走進人們的視野。

未來,隨著AI、大數據、云計算以及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也促使全屋智能朝著新的方向發展,全屋智能將基于大量設備物聯網化,在用戶數據大量沉淀的基礎上,開展大數據分析,構建人物畫像,同時數據安全也備受關注,并衍生內容增值服務和技術能力輸出。
就現階段而言,不少品牌雖都擁有自己的 AIoT 陣營產品,但這些打著智能家居名號的產品,經過了多年的發展,仍沒有形成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和落地標準,很多品牌的智能家居產品都是靠硬件產品智能、軟件智能或單系統解決方案來進行,品牌產品之間還是各自為營。
長期來看,萬物互聯的技術背景下,全屋智能終將成為主流,而全屋智能協議標準的建立,尤其是全屋智能協議標準這一行業制度層面的問題,并不是類似于某一個平臺或者數個「地產企業+科技企業」聯盟所能克服的。從另一個維度來看,對于用戶來說,全屋智能并不是智能單品的競爭,也不是平臺化的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服務體驗。全屋智能的參與者只有切實做好用戶體驗,為用戶提供全面化的智能生活,才有望在全屋智能 IoT 大潮中拔得頭籌。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丁祖昱評樓市”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