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觀點地產新媒體
來源:觀點(ID:guandianweixin)
沒有一位領導人能夠陪伴企業直到永遠。
觀點地產網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羅臻毓將要離開合作了二十年的凱德集團了。
就在5月28日,中新集團發布公告稱,羅臻毓先生因工作調動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第五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戰略委員會委員職務。羅臻毓先生辭職后不再擔任公司的任何職務。
5月30日,中新集團公布了接替羅臻毓出任公司董事會相關職務的候補人選——陳志商,后者是雅詩閣中國區董事總經理。
羅臻毓的“工作調動”受人關注,畢竟,外界熟知的是他作為“凱德集團總裁兼中國區首席執行官”的身份。
而觀點地產新媒體獨家獲悉,在這背后,羅臻毓正逐漸淡出凱德。
其中,羅臻毓對觀點地產新媒體回復:“我會短期內離開(凱德集團),目前我在放假中,已經不參加公司的事務了。”放假的狀態或從5月份便開始,他當時已基本從一線退下。
凱德方面亦對此回應,羅臻毓近期向公司申請退休并已經獲得董事會同意,將于8月31日從凱德集團離任,獲批之日起由凱德中國管理委員會負責中國區重大事項的決策,帶領團隊繼續實現中國市場的增長。
從2001年9月1日到2021年8月31日,整整二十年,這是一個職業經理人最年富力強的時光。
在凱德二十年
公開資料顯示,羅臻毓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產管理專業(高級二等榮譽學位),是美國俄克拉荷馬城市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三十年前,1991年,羅臻毓已涉足房地產行業。在進入凱德集團前,他曾任職于淡馬錫控股集團,并主導淡馬錫亞太區域的私募股權投資業務,而這份投資稟賦也成就了日后他在凱德的事業。
三年后,處于事業上升期的羅臻毓,為了事業舉家搬遷至中國,出任雅詩閣中國區高級副總裁。2004年8月至2007年7月,他帶領雅詩閣團隊將中國管理的物業從8家擴展至10個城市22家。
“以前我管資本,資本是不會投訴的,但是到了雅詩閣和凱德,我開始管人,而人既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我慢慢發現,管理必須從人的感情出發,注重人性化,這在中國尤為突出。”羅臻毓多年前的這席話似乎道出兩種全然不同的職業體驗。
在雅詩閣任職三年后,2007年羅臻毓加入凱德中國并成為華南區域總經理。觀點地產新媒體過往報道顯示,羅臻毓上任該職務時,凱德中國華南區僅有廣州一個項目,當時廣東房地產市場外來開發商多以港資企業為主。
或許是由于投資出身的原因,羅臻毓本能認為,必須改變當時的管理方式。整個團隊圍繞一個項目運轉和同時操作多個項目是不一樣的,必須讓公司更加企業化。
據羅臻毓回憶,之后的兩年,他建立了一套系統的流程和做事方法,每項業務都有專門的部門對接。與此同時,凱德中國華南區的團隊也從最初的60余人發展壯大到超過400人,公司從一個辦公室發展成為在廣州、深圳、佛山三個城市都設立分公司的區域公司。
在產品和業務上,羅臻毓還運用他的投資哲學使凱德實現從單一住宅業態到涵蓋綜合體全業態的進階,以及獲得了包括深圳來福士廣場在內的商業項目。
從管理到產品,羅臻毓的創新能力不容置疑,而且他也很清楚自己和凱德的優勢在哪里。在他看來,房地產行業未來一定要走專業化路線,這也是市場成熟和市場環境所帶來的一定效應。
與此同時,凱德也正在完成其全國戰略布局,以住宅為主的開發模式也逐漸被商場、綜合體開發取代。這一過程也伴隨著凱德商用私有化以及“一個凱德”和“綜合體戰略”的全面推進。
很顯然,羅臻毓從單一住宅到綜合體業態的投資方法與凱德的發展戰略高度一致,因此在2014年,凱德入華20年的特殊時點,羅臻毓也從凱德中國副首席執行官晉升為凱德集團中國區總裁。
“繼續發展凱德在中國的業務是我的任務之一,我覺得集團總裁林明彥任命我為中國區總裁,他也看得出我不是那種守業的人,因為我是做投資出身的。”投資出身的他,并不需要為“守業”還是“創業”而為難,凱德本身的發展也容不得他做個守業者。
在中國十七年
2018年8月28日,55歲的凱德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林明彥退休,接任者正式浮出水面。最終,脫穎而出的是前首席投資官李志勤,他接替林明彥出任“一把手”。
同時, 廖茸桐和羅臻毓亦被提升至總裁位置。前者將主管亞洲區(不含中國區)業務及集團商用業務;后者主管中國區業務及集團投資業務,并負責監管集團的未來辦公業務。
三個總裁,這是一項新的決定。
而這一年,凱德出售了20個商場予印力,還加大在廣州、上海等核心城市的投資。11月13日,宣布以128億元收購上海虹口星港國際中心項目,預計項目投資總額約200億元,計劃打造為上海第三座來福士。
2019年開始,凱德還陸續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和業務線升級。1月,宣布與淡馬錫達成交易,以110億新元收購星橋騰飛。
6月30日,收購星橋騰飛的交易正式完成。7月1日起,以一個統一實體運營,凱德產業園業務依舊以“騰飛”為品牌。羅臻毓稱這天為“新凱德的第一天”。
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到,整合前,星橋騰飛在中國、澳大利亞、印度、新加坡、韓國和越南9個亞太國家及英國和美國等歐美地區,擁有龐大的商務園區、信息技術/工業園、倉庫、物流園業務,以及傳統的寫字樓、商業綜合體、酒店等項目。
通過是次收購,凱德的資產類別擴充到了產業園、工業及物流地產和數據中心等新經濟領域。
而彼時的整合與調整,也為今年3月,凱德集團私有化地產開發業務埋下了伏筆。
2021年3月22日,凱德集團公告,與淡馬錫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凱騰控股進行業務重組計劃,將旗下的投資管理平臺和旅宿業務整合為“凱德投資管理(CLIM)”,該公司將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李志勤作為集團首席執行官將掌舵凱德投資管理。
重組之后,這一上市實體旗下管理資產約為1150億新加坡元(約合856.8億美元),預計成為亞洲最大、全球第三大的上市房地產投資管理公司。
另外,余下的房地產開發業務和資產將被私有化,由凱騰控股持有,預估資產凈值約為61億新元,這部分私有化的開發業務將繼續開發和培育項目,將成為CLIM的重要項目儲備來源。
這也意味著地產開發業務將被剝離凱德集團。對于這次轉型,凱德集團管理層給出的解釋是:“為了讓凱德真正成為一家輕資產和資本高效的企業。”
羅臻毓則早在去年8月接受觀點地產新媒體采訪時就提到,凱德以前是一個有資產和基金管理能力的開發商,現在倡導自己是一個帶有開發能力的資產和基金管理方。
“以前是一個帶有資產和基金管理能力的開發商,今年我們倡導自己是一個帶有開發能力的資產和基金管理方。”看似沒太大不同,但仔細想想,凱德中國實則對自己的定位有了根本性改變。
“一個思路是發展商的角度,另外一個出發點是資產跟基金管理方,帶有開發能力。”
或許,那時候羅臻毓已經知道了凱德和自己將要走的路。
因為在今年3月公布了房地產開發業務和資產將被私有化的整合方案后,不久就有接近凱德集團的人士透露,羅臻毓將要離開凱德了,猜想和這次業務調整有關。
這時已是他進入凱德的第二十年,搬遷中國的第十七年,常駐中國的羅臻毓,普通話也說得很好。
這時他還是一如既往地看好中國市場,“這一點從未動搖”。
過去數年,觀點地產新媒體都和羅臻毓有深入交流,和他聊天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他不時有著恰到好處的幽默。
“找好接班人,我就好退休。”2019年7月,他接受觀點地產新媒體專訪時說。
“你才40多歲,就退休?早得很。”
“心態70歲了。”
當時我們看了看一旁的凱德同事:“你們不怕他?”他們想了想,給了個很恰當的回答:“應該說是尊敬。”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觀點”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觀點人物|羅臻毓離任他的凱德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