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susu
自媒體刷屏文章說,國務院重磅宣布,219個開發區的城投可IPO上市,全國沸騰。政策文件的原文是: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對有條件的國家級經開區開發建設主體進行資產重組、股權結構調整優化,引入民營資本和外國投資者,開發運營特色產業園等園區,并在準入、投融資、服務便利等方面給予支持。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級經開區開發建設主體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雖然說有條件的上,但實踐中,相信各地會發揚“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上”的鐵人精神,股票市場會迎來一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關于這個事,跟大家分享三點看法:
首先,債市,甚至加上股市,在社融里占比很小,全國人民不可能沸騰。人都會無限夸大自己周遭的一切。回憶一下若干年前參加高考的那幾天,是不是覺得世界上再沒有比考試更重要的事;但請再想想,未來端午節假期那幾天,什么更重要?事實只給關注的心靈敞開。這次政策導向是以經開區為主體,打造完備產業鏈,實現技術升級,以期為未來經濟尋找增長動能。這在國際局勢極具不確定的當下意義深遠。但資本市場卻似乎只看到了又一輪“圈錢”潮,股市債市要雨露均沾嘛,城投禍害完債市,可以轉戰去股市那割韭菜了。事實上,股市從來沒有對城投進行限制,政策面上也從來沒想著讓城投只薅債權人的羊毛。
其次,資本市場里并不存在“城投”行業。概念清晰是一切討論的前提。文件里鼓勵發展的,是國家級高新區基礎設施建設主體。這類主體跟政府融資平臺不同,與國有資本運營管理平臺也不同,除基礎設施建設外,更重要的是承擔了園區運營、招商引資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職能。這類平臺從誕生起,市場化的程度就比純融資平臺要高。
最后,我對這個事的解讀是偏正面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金融機構”為主體,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充分發揮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實現了數十年超過兩位數的增長。這就是為什么張五常會認為中國奇跡的微觀基礎是競爭中的地方政府。市場機制的核心是競爭而不是產權。對開發區的各項政策傾斜,有望將經濟增長動能從地方政府之間的基建競爭轉化為各開發區的技術資源之爭。
集中力量辦大事不是一哄而上,而是分工協作。我國的政治經濟體系里,地方政府落實國家發展戰略,充分利用政策爭奪資源,國有企業是貫徹落實區域發展戰略的主體。那金融機構的職能是什么?后勤保障。因此,你會發現我們資本市場成立的初衷都是融資導向。A股是,債券市場是,海外融資市場是,科創板也不會例外。要求中提及,支持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做好國際合作園區的金融服務。以融資為主導的資本市場,對投資人利益的市場化保護機制是不足的;而共克時艱之際,也極易犧牲投資機構的利益來保障金融體系的穩定。這就是為什么金融機構對創新融資總是會有偏悲觀的解讀。
這種發展模式好不好?成年人的世界里沒有是非,只有權衡。沒有一種模式是只有好處沒有問題。會有重復建設的問題嗎?當然。這種競爭格局一定會有大量資源浪費,也會遺留無數未來缺乏可折現現金流的負資產。有個說法很有意思,都說資產泡沫不好,但如果泡破了之后的沫遠大于之前的泡,那泡沫還是壞的嗎?因此,只要最后能砸出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或者一個極具競爭力的技術突破,之前的浪費或許就是投資。
作者:susu,微信公眾號:評級的藝術(ID:Rating-Utopia)
本文由 @評級的藝術 原創發布于資產界。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評級的藝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