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觀點地產新媒體
來源:觀點(ID:guandianweixin)
上市元年之后,陳弘倪需要對祥生的發展重新謀劃與思考。
編者按:2020年,中國房地產在驚濤巨浪中扼住命運的喉嚨。
進入全新的2021年,中國房地產如何在求發展與嚴監管中尋得均衡?想要有所作為、有所改變的企業,需要充足的勇氣和智慧去應對。
我們深信,“地產向陽”仍然是這一年的主要命題。有鑒于此,觀點地產新媒體策劃年度重磅報道“細細的紅線”,回顧并總結標桿房企過去一年在“抗疫”與“紅線”之下,大到戰略、模式,小到融資、人事等方面的調整與改變,并尋找新的一年里未來“持續的力量”之所在。
觀點地產網 從諸暨起家到總部搬到上海,再到千億跨越上市,被稱為行業“黑馬”的祥生地產可謂步步為營。
2020年11月,祥生地產正式登陸港交所,成為最新一家上市千億房企。
上市元年,最初兩個月內,祥生在資本市場上一片靜悄悄,股價波動也一直不大,保持平穩。
沒有選擇著急發債,登陸資本市場時,祥生地產方面表示,上市后企業將積極借助資本市場平臺,優化各項指標。此外,上市并不僅僅是為了直接融資,而是對接全球資本平臺,獲得更多融資渠道,提升在整個金融內的品牌影響力。
另一方面,作為踩著“三道紅線”上市的祥生而言,未來一段時間內在財務指標的優化上還需要下不少功夫。
由于未披露最新財報數據,關于這家自帶熱點的房企,還需要從招股書里摸索出一些蛛絲馬跡,窺探上市后祥生地產的思考和變化。
任務
回顧祥生發展歷史,2015年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銷售額為109億元,2018年就突破千億,達到1070.6億元,復合增長率超過100%。
三年10倍的銷售業績增長,祥生把“快”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樣是百億到千億,這段過程,碧桂園用了6年、恒大用了5年,行業平均6.75年。
極致的快周轉也對祥生現金流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開始,該公司明顯放緩規模增長速度,更加注重財務管理和銷售回款。
充沛的現金流、充分的借貸能力、充裕的土地儲備,這三個層面都關乎房企的可持續發展,支撐千億之后的規模快跑。
現金流方面,2017-2019及截至2020年4月30日,祥生控股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32.3億元、31.1億元、24.2億元和24.4億元;同期,一年內須償還的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均超百億元,截至2020年8月31日則超200億元。
經營過程中,由于周轉速度過快、貨幣資金不足、關聯交易數額較大、對信托過度依賴等,祥生短期壓力不小。
上市前,祥生較多利用民間資本支撐其快速擴張,2017-2019年間加權平均實際利率分別為8.09%、8.13%、9.28%。
數據來源:招股書、觀點指數整理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31日,祥生尚未償還借款總額(包括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及優先票據)為414.42億元。“三道紅線”出臺的情況下,如何合理運用資金是祥生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IPO資金30%都將用于償還此前發行的信托融資。
對比來看,祥生控股2017年凈負債率高達1380%,2018年下降至740%,2019年以后持續下降。
數據來源:招股書、觀點指數整理
對此,祥生招股在招股書中寫道:“我們的凈資產負債比率較高,乃由于借款金額相對較大,以及由于先前累計虧損而導致總股本相對較小。”
過去三年,祥生控股借款總額(包括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資產抵押證券及優先票據)分別為258.74億元、290.65億元、285.27億元。而2020年前8月為414.41億元了。
上市之后,祥生地產進一步多元化融資來源,進而優化債務結構。
2020年4月30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間,祥生就借款訂立六份貸款協議,本金總額為人民幣42.1億元,該等六份貸款協議的年利率介乎3.70%至7.00%。
同期,祥生還就融資訂立28項信托融資安排,本金總額為約人民幣121.66億元。該等信托融資協議的年利率介乎7.90%至15.40%。
進入2021年,從債券市場上看,房企境外融資利率普遍下降,對于祥生來說,無疑也是個利好消息。
隨著發展進入可持續新通道后,祥生不斷提升企業關鍵經營財務指標的健康度和增長性,真正全面提升融資評級,比如參與穆迪、標普、惠譽的國際評級。
在傳統融資方面,加大與銀行等金融頭部機構的總對總對接和溝通,拓展總對總的融資白名單,實現集團的整體授信,最終持續降低未來融資成本。
破圈
1999年,祥生于浙江省紹興市開發了第一個住宅項目,即諸暨祥生濱江花苑。
隨后,祥生逐漸走出諸暨,于2007年開發了首個上海住宅項目,即上海祥生福田雅園,并繼續走出長三角,嘗試在其他地方拿地開發。
很長一段時間內,祥生堅持以浙江省為大本營深入滲透泛長三角區域。
2016年,祥生采取“1+1+X”擴張策略,將項目擴展至泛長三角區域以外(例如湖北省荊門、湖南省衡陽及常德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的其他具高增長潛力的城市。
僅從2019年收益比例看,大本營浙江占到祥生收益的62.5%,泛長三角區域收益占比為35.9%,其他區域為1.6%。此外,項目主要位于長三角的三四線城市,屬于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
X,意味著無限可能。祥生對新進城市,往往以標桿項目破局,打造區域影響力和競爭力。
截至2020年7月31日,祥生土儲總面積2382萬平方米,在11個省份、45個城市擁有205個分屬不同開發階段的項目。其中,屬于浙江省的土儲占比50%左右,另外37%來源于泛長三角,為浙江省緊密相連的上海、江蘇、安徽、山東等省市,剩余的X是祥生認為未來具有較大增長潛力的區域和城市,目前布局是13%左右。
數據來源:招股書、觀點指數整理
截至目前,祥生在土儲和投資上基本呈現出“541”的分布格局,如2019年的銷售,浙江大約貢獻5成,非浙江外泛長三角大概4成,X城市合計1成。
隨著1+1+X動態推進,當下541格局未來會逐步走向均衡,預計3-5年后會呈現出442的新格局。即浙江區域占比40%,浙外泛長三角占40%,而X區域占比20%。
因為X板塊基數低,邊界大、未來增速更快,所以浙江區域雖然業績會持續增長,但權重會從50%逐步下降到40%左右。
更多數據披露,2017-2019及截至2020年4月30日,祥生控股集團的物業開發及銷售收入中,來自浙江省的占比分別為51.8%、71.4%、62.5%、40.6%及52.4%。
截至2020年7月31日,祥生控股集團有一半以上項目和約49.8%土地儲備,均位于浙江省內。
數據來源:招股書、觀點指數整理
據觀點指數統計,祥生2020年新增33宗地塊,權益金額221.79億元,其中諸暨6宗,杭州、濟南各三宗,合肥、嘉興、宿遷、溫州均拿下兩宗地,其余城市各拿到一宗地塊。
2016-2018年間,祥生地產踩準了三四線發展紅利,迅速從百億擴大到千億規模。
隨著房地產行業的政策和市場變化,三四線紅利在逐漸消失,未來祥生需要調整,把方向放到全國化和二線城市發展。
這對祥生的土地儲備提出更高要求。
截至2020年3月31日,祥生擁有項目應占總建筑面積為約2304.5萬平方米,低于奧園、遠洋等同規模房企——截至2019年末,奧園、遠洋擁有土地儲備總建筑面積分別為:4503萬平方米、3724.3萬平方米。
另一方面,長三角是眾多房企必爭之地,土地成本價格也在不斷拉升。
祥生地產土地成本從2017年2342元/平方米上升到2020年前4月的3715元/平方米,溢價空間不斷被壓縮。
區域破圈,是祥生上市后的另一個任務。
布局
如果說2019年那波人事調動是為了上市做準備,那上市后對組織架構大動“手術刀”,則是對于全國化布局的重新考量。
1月14日下午,有媒體報道稱,祥生地產在開展大規模的區域調整和人事調整,對區域公司進行拆分。除了已經“一拆三”的華中區域,重點的蘇寧皖區域和浙南區域也已拆分,浙東和浙北等幾個區域也將著手細分。
具體為,祥生地產將原蘇寧皖區域進行新一輪優化調整,將原來的蘇寧皖大區全新規劃形成連宿、蘇南、宣城和合肥4個事業部。
華中區域則分出了江西公司(單獨成立為事業部),湖南公司劃歸聯創區域。原浙南區域下屬的2個義烏項目劃歸臺州城市公司統一管理,3個麗水項目合并成立麗水事業部后,也規劃臺州城市公司統一管理。
6個溫州項目合并成立溫州事業部,7個衢州項目合并成立衢州事業部,兩個事業部均劃歸浙東區域統一管理。
數據來源:招股書、觀點指數整理
對此,祥生地產品牌負責人表示,集團內部尚未發布調整文件及正式公告。內部組織變革一直是公司十分關注的管理內容。規模進階后,公司主動調整,以組織構架的不斷升級變革帶動運營效率的提升。
組織架構發生重大調整,公司高管也將發生變動。負責祥生地產浙南區域的總裁顧建軍有意在年后離職,最值得關注的是,蘇寧皖區域拆分后由祥生地產行政總裁陳弘倪管理,可見對于泛長三角區域發展的重視程度。
據祥生地產招股書披露,公司核心高級管理層年齡均在46歲以下,與37歲的陳弘倪屬于同一個年齡段。副總裁郭政,39歲;副總裁韓波,46歲;副總裁陳建熙,40歲;副總裁談銘恒,44歲;浙南區域總裁顧建軍,44歲;浙北區域副總裁鐘超,46歲。
公開資料顯示,陳弘倪自2012年10月加入祥生,擔任祥生實業集團酒店管理公司總經理,負責酒店的整體運營;2014年,擔任大本營諸暨城市分公司董事長、負責諸暨市內各項目公司管理及運營;2017年,擔任祥生地產執行總裁,協助總裁進行祥生地產的整體業務管理。
從酒店運營到大本營董事長,再到地產執行總裁,陳國祥給予了陳弘倪足夠耐心,讓其慢慢成長。2020年5月,陳弘倪獲委任為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負責統籌集團整體業務管理及物業項目運營。
事實上,陳弘倪自2019年上任后,繼續堅持重倉三四線的模式。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諸如祥生這樣的企業,想要完善全國化布局,勢必要不斷加大在一二線城市的項目比重,增強整體經營的抗風險能力。
數據來源:招股書、觀點指數整理
然而,2020年實現上市的祥生,遭遇新冠疫情黑天鵝影響和“三道紅線”出臺,對于其中的機會把握更加考驗企業領導人的眼光和能力。
表現在外的,這一年祥生地產仍不斷在杭州、溫州等一二線及強二線城市拿地補倉,進一步平衡戰略布局與土地儲備。
顯然,上市元年之后,陳弘倪需要對祥生的發展重新謀劃與思考。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觀點”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細細的紅線|祥生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