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嚴沁雯
來源:財經五月花(ID:Caijing-MayFlower)
—摘 要—
《通知》要求強化首付款資金真實性審查要求,防止借款人通過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等渠道違規獲取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款資金,或者通過偽造首付款支付憑證方式套取銀行貸款
“房住不炒”下,各地監管趨嚴。
1月29日晚間,上海銀保監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從八個方面對轄內商業銀行的工作提出了嚴格要求。包括嚴格實施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嚴格審核首付款資金來源和償債能力、嚴格加強借款人資格審查和信用管理等。
《財經》記者注意到,《通知》在管控要求中多次提及嚴防消費貸、經營貸流入房市。
在審核首付款資金來源和償債能力方面,《通知》要求強化首付款資金真實性審查要求,防止借款人通過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等渠道違規獲取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款資金,或者通過偽造首付款支付憑證方式套取銀行貸款。
在加強信貸資金用途管理方面,《通知》高度重視信貸資金用途管控,強化用途警示。禁止發放無用途、虛假用途、用途存疑的貸款。防止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等信貸資金違規挪用于房地產領域。防范借款人或受托支付對象通過非常規大額取現、中間人過渡資金等各類方式規避用途管理。
與此同時,《通知》要求完善信貸資金用途監測與攔截機制,擴大模型監測范圍,提升監測效果。對確認用途違規的行為,應及時采取實質性管控措施。
“最大的亮點就是提出了‘用途監測和攔截’的概念,”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這體現了對信貸資金流向密切監管的導向,有助于審查資金用途,確保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此外,《通知》要求全面開展風險排查,各商業銀行要根據通知要求,完善內控制度,強化對房地產市場和房地產金融風險的監測、分析和評估。對2020 年6月份以來發放的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以及個人住房貸款進行全面自查,并于2021年2月28日前向上海銀保監局報送自查和整改報告。
在近日舉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與當前經濟形勢分析”專題研討會上,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指出,有些領域的泡沫已經顯現。 “近期上海、深圳等地房價漲得不少,這些都與流動性和杠桿率的變化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房產中介機構業務合作管理在本次《通知》中也成為監管的重點。“實際上過去幾年,中介機構參與此類造假等行為,確實造成了樓市的泡沫現象。所以積極管控中介機構也成為關鍵。”嚴躍進指出。
《通知》提出,嚴格開展房產中介合作資質審核,實施業務合作準入和名單制管理,建立貸后質量監測及中介退出機制。對發現存在為購房者提供首付款支持、聯合“包裝公司”協助偽造貸款資質證明和收入證明等違規行為的房地產中介,應立即終止合作,并將其列入黑名單,報送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
此外,《通知》還嚴格個人住房貸款發放管理,重點支持借款人購買首套中小戶型自住住房的貸款需求,且只能對購買主體結構已封頂住房的個人發放住房貸款。利用貸款購買的商業用房應為已竣工驗收的房屋。
上海銀保監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通知》的印發,旨在進一步嚴格落實近期銀保監會工作會議要求和上海市有關文件精神,督導轄內銀行嚴格執行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防控個人住房信貸風險。
下一步,上海銀保監局將根據銀行房地產政策執行及自查情況,開展房地產貸款業務專項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將依法采取監管措施,促進上海商業銀行住房金融業務穩健運行。
同時,繼續加大上海市房地產信貸運行情況的監測分析力度,一如既往地督促轄內商業銀行嚴格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房地產市場調控“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工作要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嚴格執行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促進上海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財經五月花”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