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劉一昊袁荃荃
來源:中證鵬元評級(ID:cspengyuan)
本文繼續從區域經濟、產業結構、財政實力、政府債務、城投公司五個角度介紹寧波市的區域特征,以供市場參考。
(1)區域經濟:近三年寧波經濟呈現出較強韌性,實現了穩健增長。按常住人口計算,2020年寧波人均GDP為131,951元,為全國人均GDP的187.50%。
(2)產業結構:寧波市是典型的外向型民營經濟驅動型城市, 以汽車制造、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化工、紡織等為支柱產業;截至2021年10月末寧波市共有102家A股上市公司和12家香港上市公司,行業分布集中在汽車零部件、電氣設備、工業機械、化工、建筑業、家庭耐用消費品等。
(3)財政實力:近年來,寧波市財政收入穩健增長,綜合財政實力在省內僅次于杭州市。2020年,寧波出臺一系列助力復工復產政策以對沖疫情影響,其民營外向型經濟實現較快復蘇,帶動稅收收入取得同比正增長,且稅收收入占比保持較高水平;2020年寧波樓市調控先揚后抑,但同時繼續放寬落戶條件,居民購房熱情高漲,全年商品房住宅量價齊升,土地出讓金同比大幅增長,較好緩解了疫情對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拖累。
(4)政府債務:截至2020年末,寧波市地方政府債務余額2,161.50億元。從償債能力和債務壓力來看,寧波市財政收入對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的覆蓋程度較好,近三年的覆蓋比率均超過130%;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公共財政收入的比率處于適當水平,近三年的平均比率為134.94%,債務壓力一般。從融資空間來看,除寧波市級、寧海縣、象山縣外,市六區和兩個縣級市的政府債務余額均已逼近限額,高度依賴新增債務額度。
(5)城投公司:截至2021年10月末,寧波共有62家發債城投公司。AAA級主體共4家,AA+級共24家,AA級共32家;發債總體上較為活躍,目前存量債規模在50億元以上的有15家,存量債規模在10億元及以上的有37家;近幾年寧波市城投公司的新發債券規模均高于到期償債規模,凈融資呈擴大態勢。下一階段,寧波的區域經濟財政實力有望進一步提升,其在債券市場上的活躍度還會繼續提升。
寧波位于寧紹平原東端,瀕臨東海,是全國南北航線的交匯點,東部沿海重要的水路樞紐之一,長三角南翼的經濟中心,和深圳、青島、廈門、大連并列全國五個計劃單列市。本文將從區域經濟、產業結構、財政實力、政府債務、城投公司五個角度詳細介紹寧波市的區域特征,以供市場參考。
(1)行政區劃:寧波是副省級市,區域陸域總面積9,816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1,678公里。下轄6個區、2個縣,同時代管2個縣級市。2020年“七普”數據顯示,寧波市常住人口為940.43萬人,相較2010年增加179.86萬人,是浙江省人口第三大城市,次于杭州的1,193.60萬人和溫州的957.29萬人;同時,受益于發達的經濟發展水平、旺盛的發展活力和友好的落戶政策,寧波近年來始終保持著較強的人口吸引力,2020年實現人口凈流入約86.2萬。
(2)經濟水平:作為計劃單列市,寧波具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2018-2020年,寧波市GDP分別是10,745.5億元、11,985.1億元和12,408.7億元,同比增速分別達到7.00%、6.80%和3.30%。2020年,寧波市GDP增速受疫情沖擊大幅放緩,但總體上寧波經濟近三年呈現出較強韌性,實現了穩健增長。從全國城市GDP排名來看,2020年寧波排名第12位,位次較2018年上升3位,在浙江僅次于省會杭州。按常住人口計算,2020年寧波人均GDP為131,951元,為全國人均GDP的187.50%。
(3)交通網絡:港口方面,寧波舟山港擁有中國最多的大型、特大型深水泊位,是一個集內河港、河口港和海港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現代深水大港。2020年,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117,240萬噸,同比增長4.7%,位列全國第一,同時繼續保持全球第一;集裝箱吞吐量為2,872萬標箱,同比增速4.3%,位列全國第二(僅次于上海港),同時繼續位列全球第三。鐵路公路方面,寧波市有蕭甬鐵路和甬臺溫鐵路作為主干線,外連浙贛線、滬杭線,接通全國鐵路網,并可通過杭州灣跨海大橋、杭甬高速通向上海、杭州,目前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已完成勘探工作,預計開通后可將兩地高鐵運行時間縮短至1小時以內。航空方面,寧波有寧波櫟社國際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E,共有國內外航線143條(國內航線123條,其余為國際和地區航線),通航城市96個,受疫情影響,2020年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897.16萬人次,較2019年下降27.7%。
(4)戰略地位:寧波處于長江經濟帶東段,是“一帶一路”戰略重要出海口,因扎實的制造業基礎和良好的航運條件,在長三角城市群發展中特殊的戰略地位。2017年7月,寧波同泉州、沈陽、長春、武漢等12個城市和4個城市群一道成為“中國制造2025”首批試點城市(群);2017年9月,浙江省發布《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設立寧波“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的批復》,同意以寧波梅山新區為核心載體,努力建成“一帶一路”戰略樞紐城市;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推動杭州都市圈與寧波都市圈的緊密對接和分工合作,實現杭(州)紹(興)甬(寧波)一體化此外,目前浙江正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并計劃啟動滬杭甬灣區經濟創新區建設。作為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未來寧波有望加快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短板”(比如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的建設有可能提前),以實現與上海、杭州的有效鏈接,并在城市功能上形成互補。綜上,寧波未來的發展將得益于其重要的戰略地位,隨著“一帶一路”、“杭紹甬一體化”、“滬杭甬灣區”等的推進,寧波有望推動其城市發展能級躍上新高度。
(5)金融發展:活躍發達的民營經濟利好寧波的金融發展, 2020年末寧波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3,166.7億元,同比增長14.2%;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5,052.0億元,同比增長15.1%。截至2021年6月末,寧波市共有城商行3家、農商行8家(見表3),同時還有1家農村信用社(象山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12家村鎮銀行(余姚通濟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市海曙國民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寧波慈溪中銀富登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等),為當地企業、居民提供了有效的融資渠道和便捷的金融服務,其中部分銀行已在政策扶持之下逐漸將業務拓展至全國范圍。
寧波市是典型的外向型民營經濟驅動型城市,以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化工、紡織等為支柱產業。同時,近年來寧波市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發展起了以港口物流、文化旅游等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受益于此2020年寧波市第三產業占比首次提升至50%以上(見表4)。
工業方面:2018-2020年寧波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3%、6.4%和5.2%,疫情對寧波工業企業擾動有限,這受益于政府為復工復產創造的良好條件和企業自身較強的韌性。主要行業中,增加值總量排名前三的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4.1%、7.6%。工業經濟效益層面,寧波2020年規上工業整體表現出較強韌性,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7%,利潤總額、利稅總額分別實現同比增長17.7%、11.4%,且利潤、利稅的總量均位居全省首位。細分行業里,汽車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盈利能力較強,利潤總額分別為459億元、208.9億元,同比增長44.7%和17.2%。外貿方面,2020年全年寧波出口總額同比增長7.3%,全年實現進出口額9,786.9億元,超過廣州排名全國第6,這主要得益于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疫情之下寧波出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為區域內制造業和外貿企業的正常運營創造條件、打通障礙;二是2019年寧波推出的“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225”外貿雙萬億行動等政策逐步釋放積極效應,幫助制造業和外貿實現了相互促進,從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沖。服務業方面:寧波市擁有以港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等為主的服務業,疫情帶來的“宅經濟”和“新消費”促使物流業快速發展。2020年寧波全年電子商務完成網絡零售額2,512億元,增長10.9%;完成快遞業務量11.5億件,增長19.9%;旅游總收入1,999.5億元,比上年下降14.2%。從上市公司角度來看,截至2021年10月末寧波市共有102家A股上市公司和12家香港上市公司,行業分布集中在汽車零部件、電氣設備、工業機械、化工、建筑業、家庭耐用消費品等,企業性質上以民營企業為主,民企數量在所有上市公司中的占比接近85%,這與寧波民營經濟極為活躍、發達的特征相吻合。
(1)財政收入:近年來,寧波財政收入穩健增長,綜合財政實力在省內僅次于杭州市,且保持了較好的財政收入質量。2020年,寧波的公共財政收入為1,510.84億元,較上年增長2.9%,其中稅收收入1,257.02億元,占公共財政收入的比重為83.2%,雖與杭州、湖州、嘉興、金華等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但稅收收入占比總體較高,顯示寧波具備較強的經濟增長活力與競爭力(見表6)。
為對沖疫情影響,寧波出臺一系列助力復工復產的扶持政策,受益于此,寧波的民營外向型經濟得以實現較快復蘇,從而帶動其2020年稅收收入取得同比正增長;受疫情影響,2020年寧波的政府型基金收入同比下降5.88%,但土地出讓收入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回顧寧波近幾年的樓市調控政策:2017年寧波實行“限價、限購、限貸、限售”政策,調控趨嚴;2018-2019年寧波通過放寬落戶、出臺人才補貼等方式吸納購房人群,房地產市場逐漸升溫;2020年寧波樓市調控先揚后抑,在疫情爆發擴散期有所放松,體現在加快商品房預售節奏,降低預售許可面積等,但疫情受控后逐步加碼調控,體現在擴大限購圈為市五區、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等,不過寧波繼續放寬落戶條件,居民購房熱情高漲,全年商品房住宅量價齊升,帶動土地出讓金同比大幅增長,較好緩解了疫情對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拖累。寧波對上級補助收入的依賴度不高,該項收入在其財政收入中的占比一直較小。
(2)財政支出:近三年寧波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變動不大,主要支出偏向教育、社保、醫療和城鄉社區等剛性支出。2020年,寧波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共計1,742.1億元,支出結構與以往年度基本一致;2020年政府性基金支出較上年變化不大,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相關支出為主。此外,寧波財政自給程度很高,2020年財政自給率較上年提升3.6個百分點至86.7%(見表8)。
2018-2020年寧波地方債務余額保持平穩增長,截至2020年末,全市地方政府債務余額2,161.50億元,較2019年增長12.5%。從債務結構來看,寧波一般債務余額1,177.60億元,專項債務余額983.90億元,占總債務余額比重分別為54.5%和45.5%。從償債能力和債務壓力來看,寧波市財政收入能較好覆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近三年的覆蓋比率均超過130%;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公共財政收入的比率處于適當水平,近三年的平均比率為134.97%,債務壓力一般(見表9)。從到期債務的年度分布情況來看,2022-2024年到期的債務分別為257.78億元、245.84億元、130.26億元,占比分別為27.3%、26.0%、13.8%,未來三年內不存在某一年度大規模集中到期的情形,集中償付壓力不大。從融資空間來看,財政部下達寧波市2021年新增債務限額后(共計新增301億元,其中新增一般債務限額12億元,專項債務限額289億元),寧波市政府債務限額(截至9月13日,下同)達到2,728,35億元,其中一般債務1,297.87億元,專項債務1,430.48億元,超出2020年末政府債務余額566.87億元,因此寧波市政府后續尚有一定的融資空間。
從債務的區域分布情況來看,寧波政府債務的分布總體較為均衡。2020年,市級政府債務余額為792.78億元,占全市政府債務余額中的占比為36.7%,其他區縣(市)政府債務余額基本集中在100-150億元的區間內,在總體余額中的占比均不超過8%(見表10)。從償債壓力的角度來看,北侖區、鄞州區和慈溪市的政府債務余額與公共財政收入的比率分別為72.84%、79.05%和58.48%,償債壓力較小,而寧海縣、奉化區、鎮海區、象山縣的政府債務余額與公共財政收入的比率分別為206.51%、181.13%、175.85%、157.00%,償債壓力較大。從融資空間來看,截至2020年末,寧波市級、寧海縣、象山縣的政府債務余額和限額之間尚有一定距離,市六區和兩個縣級市的政府債務余額均已逼近限額,融資空間有限,高度依賴新增債務額度。
截至2021年10月末,寧波共有62家發債城投公司(以本文甄選標準作為依據)。從主體信用級別來看,AAA級共4家,AA+級共24家,AA級共32家,還有2家未披露其主體級別。從所屬區域來看,寧波市級共11家,象山縣8家,余姚市7家,奉化區和慈溪市各有6家,鄞州區、北侖區和寧海縣各有5家,海曙區、江北區和鎮海區各有3家(見表11)。受制于區域經濟財政實力水平和資源協調能力,寧波的區縣級城投公司中沒有AAA級高等級主體,但卻不乏AA+級和AA級主體,區縣級城投公司數量在全部AA+級主體和全部AA級主體中的占比分別達到91.67%和84.38%。
從債券市場活躍度來看,寧波的城投公司發債總體上較為活躍,目前存量債規模在50億元以上的有15家,存量債規模在10億元及以上的有37家。其中,寧波城投、寧波開投和寧波交投的累計發債規模超200億元,目前存續債規模均值在100億元以上;寧海城投、余姚城投、寧波經開區控股、寧波舜通集團等8家城投公司的累計發債規模均超100億元,目前存續債規模均值接近80億元。此外,有2家城投公司目前存續債為0,在2018年及以前所發債券到期之后未再進行發債融資,分別是寧波東投和象島資本(原“象山國資”)。由于寧波城投公司數量較多,不便全部列示,故下表僅列出存量債規模前十的城投公司。
從債市凈融資的情況來看,近幾年寧波市城投公司的新發債券規模均高于到期償債規模,呈現凈融資狀態,且凈融資額總體呈擴大態勢(見表13)。這一方面得益于整體偏暖的市場環境,2018-2020年我國城投債發行市場逐年升溫,其中2019年發行規模和發行只數分別同比增長37%和44%,2020年發行規模和發行只數分別同比增長24%和31%;另一方面,這主要得益于寧波較強的經濟財政實力和良好的區域信用環境,2021年以來城投行業監管趨緊,城投債發行端降溫顯著,但信用分化加劇,機構“抱團”優質區域城投債,因此寧波城投公司憑借著強區域的背書,仍保持較高水平的凈融資。
總體來看,目前寧波市相關城投公司在債券市場上活躍度較高,債券市場發行規模和凈融資額總體上呈穩步增長態勢。從寧波“十四五”規劃來看,寧波將在2021-2025年間深入落實長三角一體化、浙江大灣區建設等區域重大戰略,進一步優化市域城鎮發展格局,尤其是提升“兩翼”水平,促進慈溪城區、余姚城區和前灣新區相向融合發展,推進寧海、象山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繼續調整優化市鎮節點布局,建成省級美麗城鎮40個以上,并力爭于2020年實現常住人口城鎮化率80%、地區生產總值1.7萬億元、年均增長6.5%左右、人均生產總值17萬元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綜上,我們認為:下一階段,寧波的區域經濟財政實力有望進一步提升,在保持債務負擔可控、信用環境良好的前提下,寧波所轄城投公司在債券市場上的活躍度還會繼續提升。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中證鵬元評級”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