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政信三公子
來源:政信三公子(ID:whatever201812)
改革開放是摸著石頭過河,是漸進的、結構性的改革開放。雖然有一部分改革開放了,卻還有另外一部分呢,由于當時的條件不允許、認識不到位、問題沒暴露等原因,并沒有實現充分和完全的改革開放。
現在到了對沒來得及那部分內容第二次改革開放的時候了,過程中將伴隨著結構性紅利的持續釋放。過去的梗阻,可以成為市場再次出發的財富源泉。
就在今天,新華網授權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體制的意見》。
個人認為,《意見》就是對沒來及那部分的再次深化推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說是第二次改革開放也不為過。
眾所周知,鄧公改革開放的內容包括改革和開放兩部分。
改革的部分主要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是市場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要素改革里,成就最大就是土地要素。
在農村是土地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城市是住房制度改革,即商品房制度。
開放包括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兩部分。
對內開放主要有:鄉鎮集體經濟,國企改制,體制內下海和民營經濟。
對外開放是設立經濟特區,充分的利用外資,引進外企,大力發展外貿并參與全球產業分工。
回到今天的《意見》,指導思想里,直接就點出來了要素自由流動、優化配置、制度建設和市場定價的重要性。
而這些,正是當年改革開放所提倡的,有助于破除那些因企業所有制不同和產業地位不同而產生的各類“隱形天花板”,使要素的流動更基于市場,而非基于身份和其他。
《意見》的第一條就是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具體包括:
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深化產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和鼓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和農地流轉,既有利于解決農民的收入問題,也有利于解決城市土地不足的問題。
經過這些年發展,住宅地產已經總量過剩,只有一些結構性機會。而產業地產剛剛崛起,關鍵是地價便宜、功能性強。比如旅游地產、養老地產、工業地產、物流地產等。
城市存量建設用地的盤活對緩解城市建設用地不足效果顯著。
比如北京五環沿線有很多存量建設用地在國企手里。這部分土地如果做商品房開發就需要補繳土地出讓金,如果做單位福利房又面臨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
再比如原來位于城市核心地段的工廠、學校、醫院等企事業單位逐步外遷,空置出來的建設用地價值很高。既可以存量物業改造,又可以重新規劃開發。
《意見》的第二條就是引導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最關鍵的內容就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
戶籍問題是城市化進程帶來的衍生問題,屬于改革開放以后出現的新問題。原來討論雖多,但利益大阻力多眾口難調。
本次《意見》是首次公開正視不足并重點施策。這是非常大的尺度。畢竟,勞動力也是生產要素的一種,而且是最關鍵的一種。無恒產者無恒心,戶籍身份賦予了居民購買房車資產并享受社保的權力,人心思定。
《意見》第四條是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
除了股票、債券和增加有效供給外,還提到了金融業對外開放。
“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逐步推進證券、基金行業對內對外雙向開放,有序推進期貨市場對外開放。逐步放寬外資金融機構準入條件,推進境內金融機構參與國際金融市場交易?!?/p>
海外諸國意見頗大是因為沒有共享到改革開放的紅利,《意見》則是提供了上車的機會。只要賺到了錢,自然會成為中資企業的捍衛者。
目前瑞幸等中概股危機,是大消費領域的實體企業,并不會傳導到金融領域。
在過去,比如97年亞太金融危機,海外熱錢換匯入境,推高資產價格,再高位套現走人的路徑,已經走不通了。
原因很簡單,風景這邊獨好。美元的世界儲備貨幣地位已經被各國用腳投票,資本與其出海/回歸面臨不確定性,還不如保持定力扎根國內。
《意見》第五條是加快發展技術要素市場。
具體包括: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完善科技創新資源配置;培育發展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理人;促進技術要素與資本要素融合發展;支持國際科技創新合作。
還記得改革開放的口號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今天,關于江蘇泰州和常州壓降平臺融資成本的新聞刷屏,這事應該這么想:
企業的基本面沒變,地方政府賣地困難,財稅收入下滑,綜合條件在惡化而非向好。
在企業綜合條件略好的時候都可能面臨流動性問題,那么現在是出于什么自信和依據,來認為當前的平臺公司反而更優質了呢?
我記得2016-2017年,某省出了個雙7政策(期限不低于7年,成本不高于7%),后來的故事,某省各地市財政和平臺公司在2018-2019年的痛苦和煎熬,相信各位金融同業一定感同身受。
某網紅省投呢?聽說一律展期。不展期的某單,債權擬打5折以下回購。誰會接受?
生意是這樣的,有人出價也得有人接才行。你愿意接嗎?
短期流動性問題的解決固然是好事。但平臺公司和地方財政基本面的問題才是存亡的關鍵。
我理解,大家加碼政信業務的邏輯,不是基于企業經營,也不是基于信仰,而是擔心被大洪水淹沒,不得不去努力找到那艘不會沉沒的諾亞方舟。
也有的正在慌不擇路四處出擊錨定資產。畢竟,錢可以變成紙,但資產不會。
未來何去何從?作為一名被洪水追趕的孩子,是不可能跑得過洪水的。洗洗睡吧,夢里什么都有。
如果說,財政就是那艘諾亞方舟。你想好怎么買票了嗎?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政信三公子”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第二次改革開放和被洪水追趕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