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木子
來源:消金社
今年1月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部分企業和個人遭遇停工、停產,收入銳減,由此導致還款能力下降,不少人陷入債務危機。如何緩解當前的債務壓力突然間成為了剛需,這也為反催收的爆發提供了土壤。
目前,各路反催收大軍已通過網絡平臺抱團集結,形成勢力強大的反催收聯盟,他們通過抖音等短視頻平臺,趁機兜售各種反催收的“課程”和“上岸攻略”,瘋狂牟利“割韭菜”。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曾經的催收人員反水加入反催收行列,讓反催收變得越來越專業。
與此同時,反催收的圍剿行動也已經開啟,這場“催收VS反催收”的攻防戰,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
反催收聯盟借疫狂割“韭菜”
“催收現在難做哦!”成都某催收公司合伙人張亮對消金社感嘆道,今年疫情對催收行業影響十分大,“春節后以來,我們公司的催收效率大約降低了30% -50%。”
“部分欠款人應對催收的話術都差不多,感覺像接受了統一培訓,而且一些人還想著故意激怒催收員,然后在投訴平臺投訴。”張亮判斷,應該是遭遇到了“反催收”組織。
今年1月,張亮公司的催收人員撥通了一位欠款人的電話,該欠款人態度蠻橫,直接和催收員吵了起來。隨即該欠款人便到投訴平臺進行投訴,后來調出錄音,發現是欠款人先罵人,電話溝通后欠款人便撤了投訴。
本來以為這事便這么過去了,哪知在今年兩會召開期間,該欠款人不知受何人指點,殺了一道“回馬槍”,又投訴暴力催收。“我們和欠款人溝通時,對方明確表示,需要8000元進行補償,否則就會一直搞下去。”張亮說道。
很長時間以來,借款人都會在QQ或者論壇上集結,抱團取暖,交流一些催收和債務問題。這些交流的社群,被稱為“反催收聯盟”。但在過去幾年,這些組織是相對松散、零碎的。
疫情之后,這個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反催收聯盟正在轉移陣地,在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等短視頻平臺上,出現了大量講反催收、緩解負債的賬號。
作者以“負債”、“上岸”為關鍵詞在短視頻APP上搜索,出現大量打著“幫助負債者上岸”旗號的個人或公司賬號,發布債務逾期上岸技巧。
抖音反催收短視頻
在短視頻的助力下,這個新型的反催收聯盟,聚合速度“超乎想象”,預計目前各大短視頻平臺反催收賬號總的粉絲數量至少已達數百萬。
有金融業內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反催收聯盟并非近期新出現的產物,之所以如今能在短視頻平臺激起“浪花”,一方面是因為疫情后沒有還款能力的人上升了,另一方面這是因為抖音、快手等平臺的算法機制。
如果你對催收、借貸、負債這些信息感興趣,所謂的智能算法就會把這些相關的賬號都推薦給你,這種智能化的推薦機制,能快速將一類群體聚集。
而那些視頻賬號的運營人在過了一把“網紅癮”的同時,也開啟了“割韭菜”的好時機。
“上征信的盡量還款,不上征信的堅決不還款,就當發工資了。”、“對于合規平臺的催收,要協商分期、減免本息。”一些反催收的短視頻平臺大V打著“幫助負債者上岸”旗號的個人或公司賬號,發布債務逾期上岸技巧。而當涉及到具體操作時,他們便開始讓粉絲通過私信的方式和他們聯系,然后引導到微信上溝通,當然,提供的服務需要收費。
“銀行信用卡的逾期協商,費用是按照信用卡賬單額度的8個點收取,而且是先收費,后辦理。”一位逾期協商中介向消金社表示,他們除了會幫用戶做信用卡逾期協商分期,也能提供后期的征信修復服務及現金貸、P2P網貸負債的處理方法。
催收人員轉型反催收
消金社在多個反催收交流群中發現,因過度消費、賭博或疫情等因素失去還款能力和意愿而加入反催收聯盟的人群占大多數,此外,還包括一部分轉型提供反催收服務的貸款中介或曾經的催收人員等。
“近年來,催收行業遭遇了多輪嚴打,認識的不少同行都被抓進去,我決定轉行,但又想利用自己的經驗賺錢,于是就想不如教人如何‘反催收’。”一位前催收員稱。
“去年倒閉了一批催收公司,有些催收公司的人員反水加盟反催收組織,這些人的入場讓反催收聯盟看起來越發‘專業’。”張亮介紹道。
這些深諳催收“套路”的業內人士,他們熟悉法律法規,緊盯監管動向,甚至深諳各金融機構的最新政策、執行偏好等,指導負債者開展反催收。
反催收網絡公開課,圖片來自卡農社區
張亮對消金社表示,其實跑去做反催收的,基本都是頭腦比較靈活的,就像炒股做多之后反手又做空,這些人可能數量不多,但做催收的話肯定是業績靠前的精英人員了,現在跑去做反催收,具備十足的殺傷力。
“今年以來,集中惡意投訴明顯變得多了起來,這些都離不開那些轉型反催收的前催收人員的‘貢獻’。”張亮表示,這對放款機構的貸后管理工作造成的壓力不容小覷,他們搭金融抗疫政策的便車,以通過反催收技巧達到減息甚至免息的目的。
消金社在第三方投訴平臺“聚投訴”上查閱發現,在月投訴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中,除去拼多多這家電商平臺,其它全是借貸機構或金融平臺。以排名最靠前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招聯消費金融為例,其投訴內容基本為關于催收的投訴,包括“暴力催收”、“催收電話恐嚇、爆通訊錄”、“拒絕協商還款”等。
圖片來源于聚投訴
而從最近一周的數據來看,聚投訴被投訴數量前十名企業,七個是銀行或銀行信用卡部門,投訴內容大量涉及“個性化分期”、“協商還款”等訴求。
而在此前,“個性化分期”是一個許多銀行工作人員都很少了解的概念。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果銀行不同意協商還款、個性化分期,那些去監管部門投訴,我們可以直接提供模板。”一位反催收中介稱。
而模板內容,包括因疫情失業、自己或家人生病等,而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收到的投訴信,有的甚至連投訴函里的錯別字都一模一樣。
消金社了解到,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持牌機構對反催收人群有所忌憚,主要原因就在于投訴率和曝光度。
張亮介紹,這些反催收聯盟利用大部分客戶不了解金融機構關于息費規則等的規定,誘導他們支付一定費用承諾幫他們去做減免分期等,并利用投訴等手段來要挾金融機構和委外公司,其行為有“打擦邊球”的敲詐嫌疑,若為欠款人提供假流水、收入證明等虛假材料,無疑就屬于騙了。
“圍剿”反催收
催收和反催收,是一場攻防戰。面對反催收聯盟的借“疫”興起,各方也在發力應對。
3月19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發布了一則“申城警銀攜手破獲職業人犯罪團伙”的消息,稱成功破獲一個“職業投訴人犯罪團伙”的案件。在該案件中,投訴人打著為用戶“維權”幌子,施行敲詐勒索,擾亂了正常金融市場秩序。
3月24日,聚投訴發布了一則公告,稱3月10日起,大量借款人使用“退息技術”文字模板,對消費金融公司發起投訴,消耗了平臺的審核資源。表示對于“抄作業”的投訴,發現后一律退回,并對投訴人信用分予以扣分。
圖片來源于聚投訴
值得一提的是,從去年底到現在,已有超過20家消費金融機構及網絡小貸公司、P2P公司等已宣布接入央行征信,其中包括京東金融、螞蟻借唄、樂信、360借條等,加大了對“老賴”逃廢債的打擊力度。
消金社注意到,今年兩會期間,新鮮出爐的民法典草案更是明確規定,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由此來看,貸款市場正變得愈加規范。而多種信號也表明,整治“反催收”正被日益重視。
無論是銀保監、公檢法等監管機構,還是第三方投訴平臺或企業本身,都開始合力“圍剿”擾亂正常金融秩序的群體“反催收”行為。
張亮表示,“反催收江湖”很大程度上是過去暴力催收下的產物,隨著現在催收秩序的好轉,很多人應該認識到,反催收只是個手段,不要想著借此牟利,打法律的擦邊球。
“即便欠款人通過向反催收交費的方式來躲避催收,但是債務還是沒有消除的,最后欠款人征信記錄越來越差,還被反催收中介盤剝一筆。”張亮說道。
在張亮看來,造成如今催收行業反催盛行、工作艱難的原因,除了疫情導致部分借款人還款困難之外,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前幾年互聯網金融、消費金融、現金貸發展大潮下的加速擴張與放款“大躍進”,風控寬松,許多人明顯資質不夠,卻輕易從多家平臺獲得了借款,大大超出了其償還能力。
此外,部分網貸平臺及放款機構各種巧立名目的砍頭息、服務費及高利率,確實是壓得一些欠款人喘不過氣來。
“一直以來我都知道他們利息高,但之前收入跟得上,再加上急用,他們又給額度,說實話就沒怎么去計較,現在算下來才發現,基本上每筆的貸款真實年利率均超過了36%,有筆貸款甚至接近150%。”一位錢站的借款用戶說道。
“催收行業作為金融產業鏈末端的重要細分行業,如果上游及源頭本身就存在種種問題,那么傳導到下游也定是一堆麻煩,若金融平臺的放款一關把好了,現在催收工作的開展也不會如此艱難。”張亮說道。
“從長遠來看,要真正有效打擊反催收,需要從根源上著手,放款機構不斷完善自身風控體系,嚴格甄選借款人,將錢以合適的利率借給合適的人,這樣市場將處于良性發展的健康狀態,而催收行業的風氣也將為之一振。”張亮表示。
“催收行業要盡快立法為好,但前提是要有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才行,在這個背景之下,失信違約的成本肯定是越來越高。”張亮判斷,隨著疫情的結束,借款人現金流普遍緩解,反催收聯盟的熱度有望降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場上也出現了類似“債緩還”這樣為提供個人網貸援助和債務重組的企業組織,它們為欠款人普及信貸或法律方面的知識,幫助分析債務現狀,從而“拉人上岸”。
盡管在中國,債務重組還處于非常原始的階段,但在歐美市場,債務重組已經有成熟的經驗和樣本,例如美國就有許多專門幫人們解決債務問題的機構。
美國的這些機構類似欠款人和金融機構之間的潤滑劑,它們會居間協商,以便找到一個后兩者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化解矛盾。據悉,目前這類機構已幫幾百萬遇到債務危機的個人度過了難關。
隨著越來越多正規軍的入局及信用體系的完善,行業變得更加規范和透明,反催收的灰色空間也將被逐步擠壓,猖獗時代不再。
注:文中受訪者為化名。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消金社”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