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李欣王笑天
來源:海普睿誠律師事務所(ID:hprclaw)
一、如何推動國有企業管理創新?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指導意見》提出“推動國有企業管理創新”。大力提高國有企業管理創新能力,對增強企業活力、提高企業效率具有重大意義。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總體思路,并明確完善企業為主體的產業技術創新機制。
當前,企業管理創新呈現出如下趨勢:由追求利潤最大化向追求企業可持續成長觀轉變,傳統的要素競爭轉向企業運營能力的競爭,由一般合作模式轉向供應鏈協作、網絡組織、虛擬企業、國際戰略聯盟。對此,國有企業應分析當前國際上管理創新的發展趨勢,從如下路徑上推進管理創新:
一是積極推進信息化與管理創新的深度融合。當前,信息化已經成為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先決條件和基礎平臺。現代信息化技術的普遍應用,可以大大加快企業從傳統管理到現代管理的進程,大大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二是構建扁平化的管理組織體系。順應移動互聯等信息化發展趨勢,創新國有企業的管理架構,探索調動各個環節積極性、“去中心化”的創新性組織,充分尊重、調動員工自覺性和創造性。針對目前國有企業管理層次過多、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等問題,要清理整合所屬企業,減少企業管理層次,調整內部組織結構。
三是強化以風險預警和過程控制為重點的風險管理。當前,隨著市場化的深入推進,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企業面臨的環境越來越復雜、多樣、多變,機遇與風險并存。要大力加強企業風險管理,特別是要深入研究新的國際市場風險、匯率風險、管控風險、文化風險、政治風險等,加強預測、預警、預案的風險管理準備,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實現風險管理的規范化、體系化和制度化。
四是企業管理創新向追求企業可持續成長觀轉變。在產品、技術、知識等創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長的可持續性已經成為現代企業所面臨的一個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課題。堅持可持續成長管理觀,在管理中就會注重整體優化,講求系統企業管理創新,實行企業系統整體功能優化,注重依靠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優勢,注重夯實基礎管理,講求管理精細化、科學化、程序化、規范化和制度化,注重以人為本。
二、如何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
《指導意見》指出:“充分發揮媒體輿論監督作用,有效保障社會公眾對企業國有資產運營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擁有運用輿論的獨特力量,幫助公眾了解政府事務、社會事務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務,并促使其沿著法制和社會生活公共準則的方向運作的社會行為權利。
切實做到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樹立輿論監督的正確意識。擴大包括新聞輿論監督在內的公民民主監督,是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手段,也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可以說,新聞輿論監督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又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二是要充分發揮各種傳播媒介的作用,有效保障社會公眾對企業國有資產運營的知情權和監督權。當前,隨著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微博、微信等通信手段的廣泛應用,網絡輿論監督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國有企業應發揮和利用好新媒體平臺的傳播效能。
三是要對社會重大質疑及時回應、澄清。必須重視各類傳播媒體的監督,及時回應社會輿論對企業國有資產運營的重大關切。高度重視運用和規范互聯網等媒體的監督,建立健全網絡輿情收集、研判、處置機制和引導、反饋、應對機制,對反映失實的要及時澄清,對誣告陷害要追究責任。
三、怎樣完善企業內部監督體系?
《指導意見》指出:“完善企業內部監督體系,明確企業內部監事會、審計、紀檢監察、巡視以及法律、財務等部門的監督職責,完善監督制度,增強制度執行力。”
國有資產是全國人民的財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保障國有資產安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企業內部監督是確保企業健康、高效的自我約束,是最直接、最基礎的監督。企業內部監督既包括企業集團內各級企業法人的監督,也包括母公司以資本為紐帶對所出資企業的監督,還包括在企業內部設置不同部門、不同崗位并配以職能和權限形成的自我監督,當然也包括企業內部職工的日常監督。
企業內部監督關鍵要清晰職責、明確重點、完善制度、強化執行,既要各司其職,又要協同配合,實現整個監督工作體系協同有效運轉,做到全覆蓋,防止漏洞和空白,把好加強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第一道關。內部監督體系切實發揮作用,規范制度建設,強化制度流程管控的剛性約束,加強對監督工作的問責機制,提升自我免疫能力,增強制度執行力,不能流于形式,確保監督及時、有效。
集團公司應建立包括公司治理結構中各治理主體及審計、紀檢監察、巡視、法律、財務等部門的監督工作體系。企業內部監事會要以財務檢査及對董事、高管人員執行職務的勤勉盡責為監督重點;審計部門要以財務收支、財務預算、財務決算、資產質量、經營績效,以及建設項目或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及經濟效益為重點;紀檢監察巡視主要以做好黨風建設和廉政建設工作為重點;法律部門主要以建立規章制度、經濟合同和重大決策的法律審核為重點;財務部門以規范財務行為、防止資金濫用為重點,按照職能分工,強化對重點崗位、重要流程、關鍵節點的監督,全面做好內部監督工作。要充分發揮企業職工民主監督的優勢,建立和暢通職工知情權和反映問題的通道,發揮體制、制度、機制與規范、民主監督的聯動優勢,對違規違紀、利益輸送、權錢交易、奢靡浪費零容忍。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海普睿誠律師事務所”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