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財兔君
來源:財兔金融說(ID:hlwjrcn)
按語:滿嘴的仁義道德 一肚子男盜女娼
中融信托,雪松信托,安信信托,四川信托,云南信托……今年以來,遭遇維權的信托公司是有點多哈。
一向曲高和寡,針對高凈值人群的信托,也跟風學起來P2P爆雷潮,風險事件迭起。而投資人最關心的是——出現項目違約之后,信托公司賠還是不賠?
信托“躺賺”時代不在
后臺留言說想看信托的粉絲出來了,今天財兔君就寫信托。以后想看什么,大家可以在后臺留言,至于寫不寫,看情況而定。
2020上半年,“去通道、降杠桿、控地產”可以說是整個信托行業的主基調。信托行業違約事件頻出,讓很多從業感到信托黃金時代已逝。
投資門檻動輒百萬,雖不至于像P2P一爆雷就跑路,但是每一筆都數額巨大,也是夠讓投資人心驚肉跳。
一旦違約,半生努力白玩,有錢人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信托這玩意,本意是信任委托,可傳到中國,就被勤勞智慧的中國金融人發現了其最大的優點——有了信托牌照,就可以投資資本市場、信貸市場、貨幣市場、實業投資、另類投資,且產品利率可市場化定價。
早幾年,在沒喊出“房住不炒”,樓市紅火之時,銀行受監管約束,無法向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產能過剩行業提供信貸的。
相比之下,有了信托牌照,金融領域,可以說幾乎沒有信托“做不到的事”。
銀行找錢找項目,成立單一信托計劃,委托信托機構向需要錢的客戶發放信托貸款。銀行借此實現銀行資金出表,逃避監管約束指標,而信托公司把此信托計劃作為通道,足不出戶,在家里就能坐收千分之二三的過路費(通道費)。
地產商、地方政府旗下的城投城建等融資平臺、私募基金、甚至藝術品投資機構都是這類商業模式的客戶,其中要數地產商和地區政府融資平臺為主。
每年超萬億規模的增速,讓中國僅有的86家有牌照的信托“躺著賺錢”,哪怕一普通的產品創設部門員工,年均收入也能輕輕松松過百萬。
這玩意哪都好,就有一點,信托公司風控“流于形式”。
說來也是,高管和員工的提成早都拿到手了,誰還關心四五年之后的事情呢?都不知跳幾回槽了,有錢不賺王八蛋。
成也通道,敗也通道
2018年資管新規和去杠桿,一邊房產調控,房價漲幅和銷售回款雙雙放緩,地產商壞賬風險陡增;另一邊去杠桿,欠發達地區的融資平臺“借新還舊”也玩不下去了,一切都小甜甜變牛夫人了。
底層資產放生了問題,自然傳導到投資人身上,畢竟,投資者是最終的出資人嘛。于是,就發生了下圖這樣的事情:
其中最處于風口浪尖上的是7月28日下午,宏達股份( 600331.SH )作為四川信托第三大股東,代表大股東宏達系宣布因資金不足放棄對四川信托增資,且多家股東均無增資意向。
不要忘了,四川信托的實控人、宏達集團董事長、現年65歲的劉滄龍,是已被判死刑的四川“黑幫老大”劉漢的堂兄。
劉滄龍在2015年曾卷入云南地礦局一受賄案,2019年4月才復出。
后續爆出來的四川信托開展業務,未真實向投資者披露底層資產風險狀況、違規開展關聯交易,項目資金大量被股東挪用等違法違規行為......
這配方,和P2P自融、爆雷之后跑路,是如出一轍的。
錢還能回來嘛?
那么重點來了,投資者最關心的是錢還能回來嗎?
特別是很多手握兜底函的機構投資者,納悶,當初信托發行產品給的這白字黑字的兜底函還有法律效力嘛?銷售產品時,銷售人員口頭給投資者的擔保更不用說。
既然打破剛兌勢在必行勢在必行,為什么投資人難以接受這個事實呢?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明確提出,以任何形式約定的保底或者剛兌條款都是無效的,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7月16日,在銀保監會通氣會上,銀保監會信托部副主任唐煒明確說,對于兜底函,監管態度一直非常明確,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違規行為,因為這既不符合信托法律關系的本質特征,也違背了信托公司作為受托人履職的基本要求。
資管新規也規定,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資管產品兌付困難時,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
也就是說,現在很多投資人在總部門口拉橫幅維權,是沒有法理、法律法條支持的,這事告到法院也沒轍。
安信信托漏洞約500億元至600億元,涉及1.1萬名自然投資者和近60家中小金融機構;四川信托爆雷的TOT項目規模約250億元,涉及8000多名個人投資者;
這么多人,都很容易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呀。
有知情人士說,目前四川信托的底層資產陸續有回款,但監管部門壓著不讓兌付,不排除因為投資人持續維權,監管部門需要研究更好更合適的方案。此外審計結果也還沒有出,大家都在等審計結果。
沒有法理支持,錢啥時候回來,能回來多少,就要看監管層的了。像是祈禱青天大老爺降世一樣,祈禱監管層能多追來點。
是因為沒有“賣者盡責”,買者賠的不服氣?還是法治社會,一旦遇到真金白銀的事,還是要看”按鬧分配“的力量博弈?
這就不禁讓人想起文章開頭的按語了。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落英財局”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可怕的事情真相了!信托是不剛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