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宗光鐘山
今天,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常看我們公眾號的朋友知道,這個會議對接下來年內經濟走勢和資本市場走勢,具有至關重要作用。
特別是,年初以來,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經濟困難前所未有,股市出現較大調整,社會信心較為脆弱。破立時刻,這個會議顯得尤為重要。上周,我們寫過一篇文章《一季度政治局會議前瞻,破立時刻的關鍵會議》,對這次會議進行了系統前瞻,朋友們可以根據結合這篇文章,來學習中央精神。
我們先前文章中提到的要點,幾乎在會議中均有回應,體現了中央對形勢的觀察洞若觀火。實際上,過去三天,股市已率先聞風而動持續上漲,即是對這次會議的高度預期,也再次體現我們研究的前瞻性。
我們對照此前文章,逐點學習和解讀中央精神,如下:
01充分估計困難挑戰,但增長目標不變
年初以來,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形勢復雜困難,社會信心不足。在一片迷茫困惑之中,中央如何認識當前的形勢,如何應對,顯得至關重要。越是困難時刻,越要堅持黨的領導,越要領會中央精神。
會議對當前的風險挑戰有充分估計。會議認為:
“新冠疫情和烏克蘭危機導致風險挑戰增多”;
“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
“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
這些提法表明,中央對新冠疫情和俄烏危機的影響有充分的認識。特別地提到經濟發展環境的“三性(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以及“三穩(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挑戰。中央再次對客觀困難進行充分估計,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和高度的從容自信。
特別地,對于穩物價的提出,表明俄烏沖突下,大宗商品暴漲,引發了全球性滯脹風險,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挑戰,需要特別高度去重視!
面對多重困難,中央并未退縮,反而迎難而上,咬住目標不放松!會議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三個一個都不能少。最近一段時間,由于疫情再度升級,經濟面臨極大困難,很多人呼吁“棄守5.5%的增長目標”,這種呼吁有其合理性,但危害確是巨大,其低估了經濟機器運行的復雜程度。5.5%一旦棄守,對整個社會信心的打擊或是災難,就業、稅收和社會穩定的壓力,或如山呼海嘯般涌來。
經濟增長方面,特別提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體現了中央的定力和決心。在眾多噪音和分歧中,中央表態無疑一錘定音,對于穩定社會預期、凝聚人心,推動經濟企穩回升,起到至關重要作用。
黨中央明確要求,不能因為疫情防控,就要放棄經濟增長目標;也不能把發展經濟,作為放松疫情防控的借口。同時,發展強調安全,比如糧食安全、能源安全、技術安全等。
坦率地講,以我國組織動員能力,實現上述3個目標中的任一個,并不難;難的是在多重約束下,實現多重目標。這對各部門、各地方工作提出了挑戰。但多重目標正是系統思維管理經濟的常態和要求,多重目標的實現考驗各地方、各部門的工作能力,也是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央對政策執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2宏觀政策:有哪些新的空間和尺度
確定了“努力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大方向之后,接下來的看點就是,宏觀政策層面給出哪些新空間和新尺度,而這直接攸關“增長目標”能否實現。
會議指出:
“加快落實已經確定的政策,實施好減稅退稅降費等政策”。這表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兩會確定的穩增長政策將加速落地,如加快發行專項債、基建項目落地、央行上繳利潤等。
“用好各類貨幣政策工具”。這表明,未來會有更多降準、MLF降息等措施出臺!
“謀劃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機抉擇調控力度,把握好目標導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這句話信息量極大,值得期待!!這意味著一大批增量政策在路上,如果經濟下行壓力大,則會適時推出。這些措施或許包括降低基準利率,加大MLF等政策工具投放,確保貨幣供應量和M2增速有一個顯著的提升。
“要全力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要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這段中,“全力擴大”國內需求,具有很強的導向性,表明要放棄過去的“既要又要還要”,開始嚴肅認真對待穩增長了,穩增長短期內可能會被各部門放到“壓倒一切”的位置。特別是“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導向性很明確。可預期的將來,或許有一個規模巨大的基建刺激方案出臺。
我們認為,宏觀政策所表達的意志是堅決的、力度是足夠的,只要各部門、各地方認真領會,不折不扣地落地,力出一孔、緊密配合,那么經濟下滑的態勢有望在短期內扭轉。
03 疫情防控:人民至上,堅持動態清零
疫情防控是當下社會和市場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奧密克戎給“動態清零”增加了難度,“共存”聲音不時涌現,社會對疫情防控走向高度關注。
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根據病毒變異和傳播的新特點,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定不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這表明,多種聲音之下,中央一錘定音,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不動搖。這一選擇,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同時,以最快速度控制疫情,仍是減少對經濟社會發展沖擊的最好方式。
我們之前一致強調,疫情防控路線各有利弊,選擇哪個需從國情出發,也允許根據形勢的變化進行調整。但一旦選擇,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過去一段時間,防控路線上不同的聲音給政策執行帶來了困擾,中央一錘定音,可以迅速凝聚共識,早日戰勝疫情。
04 房地產: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型需求
房地產政策方面,會議指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優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房地產市場當前仍然非常困難,距離根本性好轉還有很遠的距離。年初以來,100 多個城市對樓市進行了松綁。但各地的放松措施,仍然是自發的、試探性的,仍在避免觸碰“房住不炒”高壓線,仍無法實質性改善房地產惡化趨勢。
政治局會議首提支持“改善性需求”,房地產放松的空間打開。事實上,住房改善需求一直是當今社會非常緊迫的需求,也是人民群眾實現更美好生活的訴求之一。但在過去幾年實踐中,“房住不炒”被演繹成“不住不炒”,剛性需求和合理改善需求門檻一再提高。首套房貸利率從15-16年8折利率,到現在基準基礎上+60個基點(圖1),貴的令人發指。二套房首付比率被提高到50%以上,部分城市首付需要90%,人為地把合理需求和經濟增長潛力給桎梏住了。
圖1、首套和二套房平均房貸利率
住房改善困難是抑制生育率的重要因素。提升居民生育意愿,是當前社會最迫切的問題。但多子女家庭對住房需求的增加顯得真實而迫切。考慮到老人過來照顧子女,二胎家庭至少需要三居;三胎家庭至少需要四居。但過去一段時間,改善需求的門檻被抬高至不可思議水平,使多子女家庭生活質量出現明顯下降。此外,中國人在有余力情況下,有為子女將來成年準備房子的需求,多子女家庭這一需求將更為迫切。這些需求,都是剛性、正當需求,積極釋放,既可以顯著提升中產階級生育意愿,又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升增長潛力。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政治局會議繼續提住房不炒,仍是對房地產這一“灰犀牛”風險表示擔憂,不希望投資性需求帶來房價暴漲暴跌。但如果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需求能得到平穩的釋放,我們相信房地產行業能夠在健康發展和房住不炒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05 輸入性通脹的應對:做好能源資源保供工作
俄烏沖突下,輸入性通脹風險顯著提升,政治局會議也有相應的應對。
會議指出“要做好能源資源保供穩價工作,抓好春耕備耕工作”。這是對俄烏沖突影響最大的能源價格、糧食價格進行部署。海外輸入通脹本質上是供給沖擊,最有效的辦法是釋放供給,提升供給彈性。
應該看到,主要大宗商品如煤炭、銅、鋁、水泥等,我國生產和消費占50%以上,我國的產能也是足夠的。只要我們適當放松去產能、環保和雙碳約束,積極釋放產能,完全有能力平抑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將滯脹風險扼殺在搖籃。
過去一段時間,環保、雙碳、安全等硬約束下,供給日益剛性,已經威脅到能源供應安全。去年“用電荒”也讓我們意識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供給側改革不應被庸俗化為“供給緊縮”。去年以來,中央已經開始強調要立足我國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進行綠色轉型。今年我們也看到了政府在能源保供工作上的努力,俄烏沖突則加劇了這一進程。一季度煤炭開采及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超50%,供給端擴產能力度顯著。
圖2、煤炭開采及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
當前美聯儲正在為輸入性通脹焦頭爛額,希望通過大幅加息、抑制需求來平抑供給沖擊造成的物價上漲。如果我們能夠將供給側改革的重心從“供給收縮”與時俱進地轉為“供給放松”,那么我們將會比西方更好地化解滯脹風險,這無論是對于體現我們制度優勢、改善我國經濟環境,具有至關重要的含義。
06 互聯網整改:拐點出現!
過去一段時間,部分由于對互聯網平臺的整治和產業政策打壓,以互聯網企業為主的中概股股價暴跌,產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包括外資對資對國內互聯網企業和中概股所面臨的政策不確定性產生疑慮,海外監管機構出臺《擔責法案》,要求中概股解釋清楚政策不確定性,否則面臨摘牌風險。一些互聯網企業由于對前景看不清楚,年初以來進行了幅度不小的“人員優化”,給社會信心帶來一定影響。
客觀來講,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和加強對互聯網平臺的規范,對于反壟斷和促進市場競爭是必要的。但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力度和節奏沒有拿捏好,出現了“運動式執法”的危險苗頭,各部門一起發力,出現了一定“合成謬誤”。此外,社會輿論對互聯網喊打喊殺,造成了股價暴跌,也給行業帶來了恐慌,這不是政策初衷所希望看到的。
過去兩年,由于國內互聯網股價暴跌,中美科技與互聯網的差距在急劇擴大。2020年4月底,美國一個蘋果公司的市值,相當于國內前五大科技公司(阿里巴巴+騰訊+美團+京東+拼多多)之和。但到今天,一家蘋果公司的市值已經超過了整個中概股的市值之和!而美國類似蘋果規模的萬億市值以上的互聯網公司至少還有五家。過去十年,中美在互聯網領域并駕齊驅的局面被打破,美國已經一騎絕塵遙遙領先!
中央領導強調,包括互聯網在內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要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的高度來發展數字經濟”。
因此,互聯網是攸關中美競爭成敗的關鍵戰場!此外,互聯網是很多硬科技的需求方,比如我們鼓勵發展的先進制程的芯片,大部分需求用在“短視頻”和“游戲”上。一味地打壓互聯網,人為把“模式創新”和“硬件創新”對立起來,或將對硬科技創新造成實質性傷害。因此,促進互聯網健康發展,提振互聯網行業信心,已變得刻不容緩!
因此,本次會議提及,“要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對互聯網行業發展無疑是一劑強心針。這表明,互聯網企業仍是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升互聯網競爭力是提升整體經濟競爭力的關鍵力量。
因此,整頓之后,預計將有一系列支持互聯網發展的措施出來。我國互聯網的發展前景必然更加光明、美好!互聯網人,該支棱起來了,應該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提升自身競爭力,為國家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07 資本市場:平穩運
資本市場部分,會議著墨不多,會議提到“要及時回應市場關切,穩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積極引入長期投資者,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這表明:
監管層未來會有更多措施提升市場信心,回應市場關切。
注冊制改革會持續,但節奏或有一定控制,會考慮市場承受程度,確保市場平穩運行。過去一段時間,新股頻繁破發現象或許會有實質性緩解;
積極引入長期投資者,這是長期工程,但會久久為功。
整體來看,我們認為,這個會議系統性地回應了市場的關切,部分措施比較有力度,足以扭轉下行趨勢,后續的落地措施也值得高度期待。破立時刻的關鍵會議,足以改變市場走勢。我們預期,
A股和港股此處至少會有一個中級別的反彈,指數層面漲幅至少有10%-20%。
如果后續力度夠大,能夠對沖海外滯脹、美聯儲加息和俄烏危機(比如美歐制裁擴大至我們),那么反轉也是值得高度期待的。
行業方面,上游能源(石油開采、煤炭)仍然占優,基建穩增長板塊(建筑、建材)值得期待。滯脹風險上升下,中下游核心資產仍需要謹慎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經濟機器”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政治局會議點評:以主動作為走出當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