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商海律盾(ID:faguanlaojiang)
第五節 三務合一理論的歷史必然性
如上所述,三務合一理論的本質是稅務規劃的專業化。所以,所謂三務合一理論的歷史必然性,其實就是稅務規劃專業化的歷史必然性。而稅務規劃專業化的歷史必然性又表現在實踐和理論兩個方面。
一、我國稅務規劃的實踐歷程充分展示了稅務規劃專業化的歷史必然性。
回顧我們國家稅務規劃實踐歷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俺稱之為做賬思維階段。這第一個階段最大的特點就是拘泥于財務做賬的狹窄思路,只是在收入和成本上做文章,但是,由于思路狹窄合法節稅數額極其有限,在這一階段有很多人就滑向了違法犯罪的泥潭。時至今日,房地產行業買真發票進行成本造假的現象還十分普遍,勘察、設計、建安幾乎都是重災區,雖然稅務機關年年將房地產建筑施工行業作為稽查重點,但買真票造假成本的情形還是屢禁不絕。
第二階段俺稱之為點子思維階段。這第二個階段的特點是,稅務規劃方案往往是集中在稅收政策某一個點,就像窗戶紙,厚度不夠一點就破,屬于點子型稅務規劃。與第一階段相比,雖然這第二階段跳出了財務做賬的思維牢籠,但主要還是在稅收政策上做文章,換一句話說就是,熟悉稅收政策文件是稅務規劃的充分條件。即使如此,在這第二階段稅務界還是涌現出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不少人成為游學大家,擁有數量不菲的粉絲。而這些大家不約而同地采取全面涉獵稅法通吃的萬金油戰術,在及時研讀稅收政策和販賣稅務信息的同時,為客戶提供點子型稅務規劃方案。
第三階段俺稱之為專業化思維階段。這第三階段的特點是,將稅務規劃市場進行專業化細分,在每一個細分的專業市場里,任何一個稅務規劃方案都以深入研究相關行業的專業知識、實踐經驗和商業模式為基礎,并借助稅收和法律專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并持續不斷地進行創造性的思維,從而設計出結構復雜、節稅效果比較顯著的稅務規劃方案,從而使客戶的價值感受有了顯著地提高。顯然,在這第三階段,熟悉稅收政策文件已經不再是稅務規劃的充分條件而退化為必要條件了,稅務規劃的專業化特性,表現的越來越搶眼。
從第一階段的做賬思維,到第二階段的點子思維,再到第三階段的專業化思維,從實踐角度清晰地演示了我國稅務規劃專業化的進化過程,用行動展示了我國稅務規劃專業化的歷史必然性。
二、律師行業專業化的前世今生,是稅務規劃專業化的一個絕佳參照物。
俺作為一個從業二十多年的法律工作者,有幸經歷并正在經歷中國律師行業專業化的歷史進程。下面俺就主要從理論層面,把律師行業專業化的前世今生來龍去脈做一個全面詳盡的闡述,從而使現在和未來從事稅務規劃工作的戰友們對法律服務專業化的歷史必然性,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最終為稅務規劃專業化樹立一個參照物。
1、中國律師行業的發展歷程
解放后,我們國家律師業的發展,走過了一條非常曲折的道路。從俺個人理解大約經歷了以下三個大的階段:
一是從解放初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的萌芽階段。這一階段我們國家的律師業有了初步的發展,但律師人數很少,律師業務范圍也很窄,律師的身影往往在刑事案件中才能看到,有的群眾甚至認為,律師是專門替壞人說話的人。
二是從文化大革命開始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艱難成長階段。這一階段中的文化大革命時期,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律師業遭受了空前的浩劫,直到改革開放初期才得到了恢復,1986年正式實施了全國律師資格統一考試制度,正是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考試制度的實施,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加入到律師隊伍中來,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律師業已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律師隊伍不斷壯大,律師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明顯,但律師的業務范圍還局限于訴訟業務,即俗稱的打官司。
三是從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開始到今天的空前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律師業得到了飛速迅猛的發展,到今天,律師幾乎成了中國最熱門的職業之一,律師的從業人數也達到了洋洋三十六萬之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階段律師的業務范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即以訴訟業務為主逐步轉為以非訴訟業務為主,是中國律師業踏上了專業化的歷史征程。
2、律師不只是幫人打官司
現實生活中俺上百次的遇到不同的人說同樣的話:誒呀,你是律師啊!等我打官司的時候,一定麻煩你。可見,中國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律師就是幫人打官司的人。
其實,這是對律師的一種誤解,因為律師的主要業務不一定是幫人打官司。
我國《律師法》第二條規定:律師是依法取得執業證書,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這里的“法律服務”包括兩種,一是訴訟業務(俗稱打官司),二是非訴訟業務(簡稱非訴業務)。其中,訴訟業務因為是律師的傳統業務而為廣大民眾所熟知,但是,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隨著人們對法律服務要求的提高,律師的非訴業務得到了異常迅猛的發展。自二十一世紀以來,在一二線城市甚至經濟發達的三線城市,律師的非訴業務已經完全超過訴訟業務,成為律師的最主要業務。
但是,目前我們國家對律師非訴訟業務重要性的認識,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在很多公眾的心目中,律師就是幫助別人打官司的人。這就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努力,扭轉人們的這種錯誤認識。
3、為什么說非訴業務是律師的核心業務
到底什么是非訴業務?非訴訟業務的外延范圍多大?目前,我國法學界誰也說不清楚。有關非訴業務的定義,是針對訴訟業務而言的,訴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打官司,而非訴訟業務簡單說就是,除了打官司以外的業務。換一句話說就是,當你與他人產生糾紛時需要律師提供的法律服務就是訴訟業務(含調解和仲裁),當你與他人沒有任何糾紛時需要律師提供的法律服務就是非訴訟業務。最常見的非訴訟業務有以下幾類:房地產、證券、金融、公司并購、專利、商標、著作權、勞動、醫療、婚姻、環保以及涉外業務等。可以說律師的非訴訟業務的范圍,涉及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因為法律的觸角延伸到哪兒,律師的非訴訟業務就跟進到哪兒。因此,非訴訟業務是律師最主要的業務,是律師的核心業務。
如果把訴訟業務比喻為“救火”的話,那么非訴訟業務就是 “防火”。俗話說,隱患險于明火,防火重于救火。同理,律師的非訴訟業務也應成為律師的最主要的業務,在市場經濟成熟的國家,60﹪以上的律師業務都是非訴訟業務,只有40﹪的律師業務才是訴訟業務。
4、專業化是律師從事非訴業務的必然選擇
當前,律師專業化的浪潮波濤洶涌,勢不可擋。但是,仍然有為數不少的律師,固步自封,采取四方通吃,剜到籃里就是菜的業務模式,業內稱之為“萬金油”律師。俺認為,“萬金油”律師,應順應潮流,及早改弦更張,走專業化之路,否則,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的人,必將成為市場的棄兒。
律師在精通法律知識的基礎上,必須精通客戶行業知識,是律師提供有效法律服務的必然要求。律師只有實現法律知識和客戶行業知識的有機統一,律師的法律知識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試想,一名對稅務有很深造詣的律師,如果對房地產開發的流程技巧和建筑施工的專業術語一竅不通,怎么可能為房地產企業提供高端的法律服務,為其化解深層次的法律風險呢?顯然,稅務律師不鉆研房地產行業實務只懂稅務知識,只能提供“隔靴搔癢”式的低效法律服務,讓客戶產生雞肋式的專業價值感受。
律師作為社會個體時間和精力的客觀有限性,決定了律師在既精通法律又精通行業知識的道路上,只能走專業分工之路。在當今社會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只能是市場經濟這駕龐大機器中的一個小部件,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包攬這駕龐大機器的全部功能,因為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同樣,律師的非訴訟業務也像是一駕龐大機器,而從事非訴訟業務的每一位律師也只能是其中的一個小部件,任何一位試圖包攬全部非訴訟業務的律師都是可笑的。試想,以一人之力,怎么可能精通房地產、證券、金融、公司兼并收購、專利、商標、著作權、勞動、醫療、婚姻、環保以及涉外業務等如此眾多的法律知識和相應行業知識并同時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呢?因此,專業化是律師從事非訴業務的必然選擇,就像醫生分為腦科醫生、骨科醫生、神經科醫生、內科醫生、外科醫生等專業醫生一樣,從事非訴業務的律師也理所當然的分為房地產律師、證券律師、金融律師、并購律師、婚姻律師等專業律師。
律師只有專業化,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協同作戰的優勢,產生規模效應。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分工只是手段,協作才是目的;沒有協作,分工就是無本之木;一切分工都是為了合作,只有合作才能產生規模效應。當前在規模效應問題上,律師界有一種很膚淺、很幼稚的認識,認為一個律師事務所只要律師人數增加,就一定能產出規模效應。試想,一萬名“萬金油”律師組成一個律師事務所,肯定不能產生規模效應,根源在于每一名“萬金油”律師干的活都一樣。正如,一萬只小木船堆在一起,造不出航空母艦一樣!
5、專業化律師的地位缺憾
根據國外市場經濟成熟國家的經驗,一位訓練有素的專業律師,作為首席法律顧問,實際上是企業老板的法律信托人或法律總監。具體體現在,首席法律顧問知曉企業的最高機密,老板的終生大事(如遺囑)都有首席法律顧問事先安排,老板若暫時喪失掌控企業能力(如被捕或生病)會依據事先授權暫時代管企業,企業的重要會議邀請首席法律顧問參加或征詢意見,企業重大談判均由首席法律顧問跟蹤參與,企業所有法律文件均由首席法律顧問簽字(一般在老板之前總經理之后)才能生效,老板適時聽取首席法律顧問的工作建議或意見,企業高層不斷接受法律培訓,企業內部法律人員在首席法律顧問領導下工作等等。
中國律師專業化之路,自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發端,經過二十幾年的探索和發展,在各個專業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才華橫溢、訓練有素的高素質律師。但十分遺憾的是,跟“萬金油”律師相比,這些真正的專業化律師,在客戶中的地位還有待提高。大部分時間,只是提供一些業務咨詢,草擬、審查業務合同及偶爾處理幾個訴訟業務,與律師對接的企業人員,一般都是法務總監或辦公室主任。俺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首要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律師本身。如沒有從企業發展的戰略層面進行法律思考,沒有及時了解老板的所思所想(如適時了解一些行業的戰略和經營層面的知識),沒有及時跟老板見面溝通的意識和技巧,沒有逐步引導老板學會和善于使用專業化律師等等。可以說,中國并不缺少具有高度的市場競爭意識和戰略眼光的企業家,也不缺少才華橫溢、訓練有素的專業律師,缺少的是善于將二者對接的專業律師。
第二位的原因是,社會法治大環境的限制。時下的中國,從本質上說,俺傾向于認為不是法治的國家,而更多具備人治社會的特征。從政府官員到企業領導,從司法人員到普通市民,法律至上的理念尚很淡漠,法律的尊嚴并未樹立;尤其是,在維護穩定大旗之下,法律的尊嚴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損傷。在這種政治體制和司法改革空前滯后的歷史時期,企業家迷信長官意志,輕視法律的心理,對彌補專業律師的地位缺憾,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綜上,非訴業務的異軍突起,律師專業化浪潮的興起,是當代律師的歷史性機遇。因為,訴訟業務在中國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后加入的律師具有很大的后發展劣勢,要在短期內有很大的發展,已是非常困難;相反,非訴業務領域還處于歷史性的搶跑期,屬于時勢造英雄的年代。十年、二十年后,我們在回顧這段激動人心的歷史時期,我們必然會發現,幾乎所有專業領域的大律師、社會棟梁甚至是國家領導人,都是這一歷史時期的律師專業化先行者。所以,當代律師,應該做出歷史的抉擇,義無反顧地踏上專業化之路。
三、律師行業在稅務規劃領域扇動專業化的翅膀必將掀起會計師和稅務師行業的專業化颶風。
在國外沒有注冊稅務師的概念(少數國家的稅務士制度與我們國家注冊稅務師制度也完全不是一回事),在稅務規劃領域主要是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的競爭,是一種“二人轉”式的市場競爭格局。在我們國家從事稅務規劃的機構主要是指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和稅務師事務所,是個“三國演義”式的市場競爭態勢。而無論是國外的“二人轉”還是國內的“三國演義”,本質上都一樣,都是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中提供稅務規劃專項服務,因此,其內在發展邏輯是完全一樣的。
惟其如此,在律師行業專業化浪潮席卷之下的中國,稅務師和會計師行業的專業化必然是如影隨形如火如荼。也就是說,在我國“三國演義”式的市場競爭過程中,競爭的重中之重就是專業化速度和深度的競爭,律師、稅務師和會計師三方中的任何一方在專業化問題上,稍有遲疑必然會在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留下歷史性遺憾。據俺個人觀察和體驗,雖然在我國稅務師和會計師是稅務規劃業務最早的耕耘者,律師是稅務規劃業務的后來者,但是,在專業化的速度和深度上,律師行業卻比稅務師和會計師行業略勝一籌,所以,隨著已經完成專業化的大批律師涌入稅務規劃領域,律師專業化的優勢必將迅速轉化為巨大競爭優勢,面對律師這個極有可能后來居上的競爭者,稅務師和會計師行業必將掀起一波快速專業化的浪潮,否則,必將在“三國演義”式的市場競爭過程中,成為二十一世紀的“蜀國”或“吳國”。
所以,國內稅務師事務所和涉稅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階段,主要表現在各個行業的細分市場越來越成為事務所新的收費增長點,單純從事某個行業稅務規劃的專業化事務所或團隊會越來越吃香,并且在市場競爭中顯現出強大的競爭優勢。
綜上所述,俺大膽地做一回預言帝:俺堅信,在不久的將來,在律師、稅務師和會計師百萬之眾的共同努力之下,在三務合一稅務規劃理論的引領下,中國必將出現由眾多不同行業的專業化稅務規劃團隊組成國際性的超級“航空母艦”,從而徹底結束在中國稅務規劃領域以“四大”為尊的尷尬局面。但不知,誰會是面對“四大”打響指的那個滅霸呢?!
作者簡介:齊紅雷,男,畢業于著名高校高等數學專業。正式從事律師職業已經超過20年。現為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是“三務合一”稅務規劃理論的核心創始人。自2003年開始,專門從事房地產專業法律服務。自2009年開始,主要從事企業并購房地產稅務規劃方案設計和審查工作,參與過眾多房地產企業資產剝離、項目轉讓、轉讓公司股權等標的額巨大的方案設計。代表作為《企業并購房地產稅務規劃108式》。
本文由 @商海律盾 原創發布于資產界。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老蔣商事法律服務團隊”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