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者:羅帥
來源:落英財局(ID:lycaiju)
落英這幾天忙著體檢,今天我來代班。
這個中秋節,有點中秋劫的感覺,外圍市場直接臉著地。
很多在家啃月餅的同學慌了,不是吧,A股又是節后大跌的劇本?
其實美股的下跌是由于債務上限的問題。
但是美國國會一次性批準的,在一定時期內最大發行額是有額度的。
比如大家用的信用卡,在一段時間內的額度上限是20萬,那就是說20萬以內想咋花就怎么花。
如果美國觸發了債務上限后,兩黨還在打嘴仗,就有可能出現由于現金余額不夠去還利息,而發生技術性違約的情況。
對于美國來說上調不是難事,單單是調整債務上限確實不是啥大事。
而實際利率的的變動,就是資金價格的波動。
所以這是外圍市場波動的原因,還是大哥在搞事情。
02
另外主要的原因,就是外資擔心某地產商的問題,甚至比作了中國的“雷曼兄弟”事件。
但我覺得這兩件事的本質是不一樣的,不能一概而論。
而這些金融衍生品不斷的打包再打包,也積累了大量的泡沫。
可是不管包裝盒再怎么豪華,里面的水果還是壞掉的,這才是本質。
況且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前,并不只是雷曼兄弟的問題。
也就是說,美國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某地產商的問題是我們主動定向爆破,兩種事件的性質自然是不一樣的。
盡管可能會引起一些意外的傷亡,但仍然在可控范圍內。
開發貸款大都是用土地抵押的,我們的土地是沒啥問題,那么銀行的損失也是有限的,不存在系統性風險。
從某地產商來說,在銀行的貸款大約3000億左右,占銀行業資產規模不到千分之一。截至21年中該地產企業有息債務5718億元,占6月末銀行業總資產0.17%。
而整個銀行體系撥備余額近6萬億,只占4%。
況且,今年外資都被我們國家的政策打傻了,有點草木皆兵了,遇到事情也是先跑路再說。
03
一些地產企業上漲也證明了,地產企業和地產企業是不一樣的。
但是在供給側改革的加速下,一定會利好那些現金流充裕,多元化經營,營業成本管理優秀的地產企業,無非是時間問題。
銀行、保險完全是一臉懵圈,這不就是被隔山打牛,別人被打了一拳,結果自己站在旁邊也吐了口老血。
目前A股已經有些和美股脫敏,除非發生比較大的問題,不然不用太擔心,
現在仍然處于小調整周期里面,漲跌都正常,畢竟有震動和灰塵嘛,別太當回事。
市場本身就是起起落落的,不是漲就是跌,哪有那么多原因需要每天刨根問底?
危與機是并存的,如果有一些余波出現了,也許高景氣行業會是不錯的機會呢?
別問我這些企業是哪些,你該問問余波啥時候出現,有個先后順序。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落英財局”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大調整真的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