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百景圖
來源:不良資產大數據,資產界經授權發布。
2019年度
不良資產行業數據圖譜
(全國篇)
近年來,隨著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規模化和系統化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相對較成熟的市場格局和業務流轉模式,基本上完成了以銀行、四大AMC、AIC、地方AMC、非持牌資管公司和終端投資人為主體的市場體制建設。2019年,在一片“太難了”的呼聲中已經過去,那么這一年的不良資產市場情況到底怎么樣呢,就讓咱們一起從數據的的角度來探尋一番吧。
從上圖中債權交易市場的成交走勢來看,2019年走出了一個“斜w型”曲線,上半年交易下行的走勢較為明顯,一度走出了近兩年中的最低點,下半年開始成交逐步回升,并進入一個新的上行通道,從具體的走勢上來看,今年的相對高點并未超過去年同期,距離17年末的最高點也有較大的差距。
從具體的數據表現上來看,2019年度債權成交資產規模約為8333億元,與去年同比 減少 約5.85%,債權招商資產規模約為29642億元,與去年同比 增加 約7.08%,招商資產和成交資產的規模走勢出現了些許背離。
從區域成交分布情況來看,浙江省依然是成交規模最大的省份,約為1793億元,廣東省約為784億元,江蘇、河南、山東、福建、遼寧、河北隨后。
從債權成交市場的區域分布來看,頭部省份的排行基本上沒有變化,依然是浙江和廣東等傳統交易大省位列第一梯隊,第二梯隊則由原來的東南沿海省份擴充到了環渤海經濟圈,標志著中國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經濟帶的不良資產處置進入到一個新的時期。
從債權流轉情況來看,銀行一級市場的債權買方主要還是以持牌AMC為主,四大占比約66.40%,地方AMC占比約25.57%,非持牌機構占比約7.95%。從AMC二級市場來看,四大的資產在AMC之間流轉占比約為26.18%,轉向末端的約為73.79%,地方AMC資產在AMC之間流轉約為10%,轉向末端的約為89.78%;
從機構進銷存的差額來看,2019年的市場雖然成交規模和去年相差不大,但是市場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四大和地方AMC等持牌機構收儲規模縮小,處置規模增加,終端非持牌機構則在加速買入,承接上游持牌就夠加速出清的資產。
從銀行端的數據來看,2019年度銀行轉出資產規模約為4103億元,較上一年度減少約11%;五大行、股份制銀行在銀行轉出資產中占比依然是最多的,都在1400億左右,占比約35%,但是較上一年度規模都減少了約30%;城商行轉出約623億元,較上一年度增長了101%;政策性銀行轉出約316億元,較上一年度增長了243%。
從持牌AMC購入資產的規模數據來看,東方資產購入規模較上一年度增加了約75%,華融、信達、長城購入規模較上一年度都減少了約40%,地方AMC購入資產規模較上一年度增長約13.2%;從持牌AMC轉出資產的規模數據來看,地方AMC轉出資產規模較上一年度增加了83.1%,長城資產轉出規模較上一年度增加31.7%,東方和華融轉出資產規模減少了約20%,信達轉出資產規模較上一年度持平。
從資產轉出方的分類走勢來看,銀行資產轉出周期性較為明顯,2019年波峰整體都有所降低,波谷更是走出了近三年的最低點,四大AMC的走勢與銀行資產轉讓的走勢較為一致,地方AMC和非持牌機構下半年轉出力度都有所增加。
具體的從銀行一級市場的資產流轉統計分析來看,地方AMC作為地方性的不良資產化解處置平臺,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金融風險化解中非常重要的力量,除了政策性銀行外,在股份制、五大行、城商行、農商行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處置中,地方AMC合計的收購總量已經和一家四大AMC不相上下,特別是在城商行、農商行等本身也屬地特征明顯的金融機構上,地方AMC的收購總量優勢更加明顯。
四大資產管理在不良資產收購處置上也是各有側重,東方資產在五大行、城商行和政策性銀行的資產收購規模上遙遙領先;華融資產在股份制銀行、農商行和村鎮銀行的資產化解上相對較有優勢;長城資產在股份制、五大行、政策性銀行的資產收購上較為突出,在城商行合作上相對較少;信達資產整體上較為平均;非持牌機構直接收購銀行資產,政策性銀行基本沒有,五大行則相對較少,在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中則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規模。
具體從地方AMC層面來看,浙商資產在規模上具有絕對的優勢,收購資產渠道也更加廣泛,直接收購銀行資產占比約38.8%,從四大收購資產占比約48.1%。從地方AMC活躍的區域來看,規模排在前列的地方AMC大多集中在東南沿海等不良資產市場規模和交易量相對較高的省份,地域性特征也較為明顯,地方AMC在浙江省內收購的資產規模約為477.6億元,在廣東、河南、山東、江蘇、福建等地收購資產規模都在100億元到150億元之間。
從非持牌機構的市場參與層面來看,參與主體的類型較為豐富,平臺公司、AMC子公司、金融投資公司、外資機構、個人投資者等都有涉及。
從區域分布來看,和前述統計的區域熱度有正相關性,浙江省有一千多家非持牌參與機構,山東省有近八百家,江蘇和廣東有五百家左右,其余各省份平均在一百家上下。從購買資產的規模來看,大部分的非持牌機構受讓資產規模在1000萬以下,占比超過50%,年度受讓資產規模在5000萬以下的,占比超過了80%。從個體表現來看,非持牌機構年度收購資產規模最大的為155.4億元,收購規模超過10億元的有44家。
不良債權的交易具有明顯的非標特性和地域化特征,價格也是千差萬別,并沒有直接的可比性,我們將能夠取得的數據進行了分類整理,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定的參考。
從2019年全國的債權交易市場來看,交易價格從本金的1折,到本金的2倍都有相關的記錄,但從區間的統計來看,大部分的債權交易價格都是在本金范圍之內的,在本金上下成交的占比為33.89%,本金的6到9折成交的占比為26.53%,本金的3到6折成交的占比為22.75%。
從債權交易價格的歷史走勢來看,2019年整體處于震蕩下行的通道內的趨勢還是比較明顯,經過前兩年的價格沖高的狂熱,近年來的價格已經回落到了相對理性的區間。
從省級層面來看,每個省由于資產質量、司法環境、處置難易等實際情況不同,價格也是各不相同的,我們將各省債權成交價格做了簡單統計。
從2019年各省份的交易價格數據來看,中位數從一季度的0.786降到了四季度的0.614,另外由于數據量有限,各省價格中位數的差距也非常大,但相對來說大部分省份的價格都集中在上下四分位之間,整體上看在5折到本金范圍之內,具體的每一個省份的價格走勢情況,我們將會在區域分析報告中另行分析。
債權招商數據作為債權交易市場冷暖的先行指標,對于債權交易的未來走勢有著很直接的參考意義,從全市場招商的走勢圖來看,“太難了”的呼聲還是有所體現的,2019年的年初債權招商情況延續了之前的力度,快速的放量走高,隨后周期性的回落,下半年開始則整體相對萎縮,并沒有按照周期性的規律放量增長,反而從規模上和速度上都變得平緩,也沒有超越年初的高點,市場風格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從招商規模來看,年度總量較上一年度還是有少量增加的,但是從月度同比數據來看,增加主要集中的年初的月份,下半年每個月的招商規模較上一年度都有較大幅度的收縮。
從債權招商的區域分布來看,規模較大的區域和前述的經濟帶也是趨同的,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經濟規模大省和西南的川渝地區。
從債權招商機構的分類統計來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招商力度是最大的,占比達到了77%,地方AMC和非持牌機構招商規模接近,不到10%,對于銀行來說,定向邀標會多一些,面向市場的招商相對較少,只占了6%。
從單次債權招商的資產規模分布來看,1億一下的資產占比最高,約為64.46%,2-3億的資產占比約為11.65%,規模最大的單次招商總額超過了200億。
從面向全市場的招商情況來看,銀行端主要集中在1000萬元以下的居多,AMC的單次招商資產規模,包括四大和地方AMC都是集中在1000萬至2000萬的資產居多。
從傳統的不良債權交易處置過程來看,末端的司法處置環節還是非常重要的清收回款來源之一,我們通過對全部司法拍賣成交結果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判斷出各個歷史時點的處置清收的難易程度和所需的時間周期,對于制定推動處置策略和債權投資定價有著直接的參考意義。
從全國的司法拍賣市場的成交來看,法拍資產的成交率一直在不斷的下行,末端處置壓力增大,最新的2019年12月成交率只有24%左右,從全年的成交情況來看,成交率也僅有27.42%。
從具體的司法拍賣數量來看,近年來一直在增長,2019年全國掛拍資產數量約為512906件,較上一年度增長了17.72%。從具體的成交資產數量來看,與上一年度相差不大,約為140638件,增長約為1%。
從掛拍資產的數量來看,今年的司法拍賣市場推拍和處置力度都有所加大,但是從成交情況來看,資產的消化和變現能力還是相對較差的。從成交資產的價格情況來看,2019年度資產成交折扣率雖然處在相對低位,但整體來看較穩定,最新月度的平均成交折扣率為85.53%,年度的平均成交折扣率為85.04%
從司法拍賣資產的類型來看,住宅資產占比是為高的,其次為商業資產,具體從成交資產的類型來看,比例關系也是類似的。具體到2019年度的司法拍賣成交資產中,住宅用房共有101587件,占比為72.42%;商業用房共有24037件,占比為17.09%;工業用房共有2641件,占比為1.88%;土地共有3393件,占比為1.41%;其他用房共有8710件,占比為6.19%。
具體到分類型的成交折扣情況來看,2019年度住宅用房的成交折扣率平均約為86.90%;商業用房的成交折扣率平均約為78.74%;工業用房的成交折扣率平均約為85.09%;土地的成交折扣率平均約為85.98%;其他用房的成交折扣率平均約為80.76%,從整體的市場成交來看,住宅用房相對來說可變現價值最高,商業用房的可變現價值較差。
從具體的區域分布來看,根據地區經濟發展、資產類型和交易活躍度等情況的不同,各個地區的司法拍賣成交情況也是千差萬別,在本報告中僅以全局的統計情況作展示分析,詳細的各個地方明細的司法拍賣情況和關鍵指標可參見區域分析報告。
從區域的成交折扣率情況來看,不良資產債權市場的活躍程度和資產成交折扣率情況出現了倒掛的現象,不良資產成交活躍的區域,司法拍賣的成交率越高,成交折扣率越理性,基本上都在資產評估價格的7-9成左右,反而一些債權交易市場不是很活躍的地區,司法拍賣的成交率較低,反而資產成交的折扣率都接近評估價甚至超過了評估價。
從不良債權市場的交易情況和末端的司法處置情況來看,2019年度“太難了”呼聲還是比較形象的,雖然很多人都說不良資產是逆周期的行業,但是在大環境的傳導下,資產處置和債權交易也都在明顯的下行通道,傳統的粗獷式的做法已經較難維持,專業化、精細化、投行化在不斷的被提及和推進。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資產界每日精選”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2019年度不良資產行業數據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