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張晶晶、李薇
來源:零壹財經(ID:Finance_01)
2月15日,世界銀行發布《2022年世界發展報告》,其中網商銀行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企業案例。入選案例題為“網商銀行通過數字金融助力小微經營者疫后恢復”,凸顯我國通過科技賦能實體小微企業的有益探索。2022年已度過近兩月,各行各業在年后逐步回歸常態,新的一年小微金融業態將呈現哪些變化?
基于零壹智庫在2021年1月上旬發布的《中國數字化小微金融創新實踐報告(2021)》,本文展望了我國小微金融服務在2022年的十大趨勢。此前,已發布下述兩篇小微金融系列的最新解讀文章,在此集中展現:
一、政策引領:2022年貨幣政策工具持續發力,加強數字化投入
截至2021年12月末,央行與國務院出臺一系列貨幣政策工具“組合拳”,確保信貸資金流向實體小微企業。此后在2022年1月,央行副行長劉桂平提出要發揮貨幣政策的撬動作用,持續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一部分,對于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是支持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另一方面是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
在今年首次召開的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上,易綱表示央行將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加大跨周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整體來看,2022年在“以我為主,穩字當頭”的主基調下,央行將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同時地方金融機構加強普惠小微金融業務數字化的投入成為常態。
二、稅費減免:積極財政政策惠及普惠小微金融
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在1月26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提到:2021年全年,我國降稅降費約1.1萬億。進入2022年以來,全球仍處于疫情常態化的環境下,由此引發了眾多的中小微企業面臨著極大經營困難。2022年初,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表示:“財政部門會研究出臺一系列紓困發展政策,幫助中小微企業恢復活力”。
目前,為了進一步落實國家政策方針,各省市正在積極開展扶持中小微企業的一系列惠企政策,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稅費比率。2022年,財政部門將會開展更大規模、組合式減稅降費,涉及教育、醫療、科技等11項稅費優惠政策,在已有政策上繼續擴大支持力度,來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改善經營狀況。
三、數字產業:各行業小微企業“上云”,實時數據引領一站式金融服務
中國金融科技發展已處于全球領先地位,越來越多的產業加速數字化發展,由此形成了多元化的數字產業,先后歷經由1.0至3.0階段的變遷。在1.0時代,通過引入財務會計管理流程化軟件等計算機管理系統,提高了人工效率;在2.0時代,跨地域溝通的互聯網技術興起,ERP等企業管理軟件日漸普及,業務系統實現了在線化;在3.0時代,基于數據算法驅動,我國建立完整的業務數據體系與云生態平臺,一切交易數據“上云”,讓過去依賴數據和經驗的決策方式,實現智能化升級。
中小微企業對數字化服務的需求強烈。據企查查數據,截至2021年末,我國個體工商戶新增數量近2000萬戶,同比增速為6.41%。盡管從2018年以后的增速出現回落,但整體規模水平表現較為驚人。
圖 1:2010-2021年我國個體工商戶新增數量規模與增速(單位:戶、%)
數據來源:企查查,零壹智庫
國務院披露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個體工商戶數量已經突破了1億戶。但小微企業受限于經營規模和資源等原因,數字化能力偏弱。在疫情時代,數字化改造可以幫助企業增效降本,解決內部管理、融資難等問題。產業數字化變革呈現出飛速發展態勢,促使小微企業走上“上云”之路,依托數據支撐的一站式金融服務成為趨勢。
四、小微征信:打通各部門及平臺間數據接口,升級小微信用體系
小微企業融資難,核心難點之一在于缺乏信貸數據。鑒于此,金融機構無法準確地對企業進行畫像,導致小微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困難重重,解決小微企業征信問題不能只是通過銀行數據。2021年7月,央行印發了《關于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
《通知》提出:“依托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為供應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與地方征信平臺、融資服務平臺、第三方征信機構合作,運用稅務、工商等非信貸信息以及在本銀行的交易結算等信息,綜合評價中小微企業信用水平,提高信用貸款發放比例。加強與工信、科技、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溝通協作,推動相關數據通過地方征信平臺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共享,鼓勵建立優質中小微企業信息庫,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與中小微企業高效對接”。由此來看,從國務院到央行、銀保監會,正逐步全面打通各類互聯網平臺之間的數據接口,優化升級小微征信與信用體系建設。
五、行業選取:“專精特新+鄉村振興”將成為金融機構發展重點
工信部在2013年發布的《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是對專精特新領域的最早扶持性政策文件;從行業劃分的視角來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聚焦于工業,結合此前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這類企業主要分布于高端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科技園區之中。
此外,鄉村振興戰略已成為金融機構開展農村金融業務的政策指引。在政策利好下,專精特新、鄉村振興、智能制造等科技含量較高企業以及上億規模的個體工商戶,將成為金融機構發展重點。
六、鏈式金融:運用數字供應鏈金融技術,破解上下游企業融資難
2021年9月,央行等8部委發布《關于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 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實交易背景下,構建供應鏈中占主導地位的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一體化的金融供給體系和風險評估體系,提供系統性的金融解決方案,以快速響應產業鏈上企業的結算、融資、財務管理等綜合需求,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產業鏈各方價值”。
供應鏈金融發展到后期,已經由傳統供應鏈升級至數字供應鏈金融業態。目前,數字供應鏈平臺的參與主體,主要包括銀行、供應鏈上下游關聯企業、金融科技企業以及政府主管部門(工商、稅務、海關等),基于線上產業場景而構建產業互聯網的智慧供應鏈生態體系。小微客群已融入供應鏈金融體系之中,借助金融科技來貫穿核心企業的上下游批量中小微企業群體,解決上下游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的案例不斷涌現。
七、經營場景:拓寬B端交易場景不僅局限于融資
我國眾多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不能僅簡單理解為現金流短缺,折射其背后的是商業模式與核心競爭力問題。鑒于此,2021年以來商業銀行深入到小微企業經營場景之中,從幫助實體企業構建產業數字化平臺入手,診斷企業經營難題。伴隨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頒布實施,各省市在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更強調產品的科技含量,對于可持續發展的小微企業群體,給予大量補貼支持。
譬如,專精特新、鄉村振興等領域均是重點投向,此外從代發工資場景入手,也成為商業銀行的熱衷領域,從而由“單一融資服務”轉變為“集合工資、支付、財資管理”于一體的綜合服務方案。展望未來,經營場景不僅局限于融資需求,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開拓ERP、支付結算優化收付款體化等經營決策服務,也是將成為重要的經營場景。
八、農村金融:“下沉市場”增長空間與發展潛力廣闊
2021年7月,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意見》明確:“2021年金融精準扶貧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同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平穩過渡,各項政策和制度調整優化。到2025年,金融扶貧成果鞏固拓展,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有關農村金融的數字化改造進程,盡管各省市的推進力度持續加強,但整體來看發展較為緩慢,主要原因在于農村地區金融意識、金融基礎設施的薄弱。在互聯網技術驅動下,農村金融服務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依賴網點服務的限制和金融知識普及的困難。“十四五”時期,國家將涉農信貸作為重點之一,2022年在政策引導下,為鞏固脫貧成果,農村金融將會不斷深入,鄉鎮農村地區下沉市場,在數字化改造下的增長潛力廣闊。
九、遠程銀行:打破時空限制,提升金融普惠能力
與近兩年興起的互聯網銀行、民營銀行、直銷銀行等模式不同,客服中心與遠程銀行講求線上平臺與線下網點聯動的O2O模式,并非完全依賴純線上模式。對于“小B大C”屬性的小微金融業務而言,離不開線下實地走訪,但在線上線下融合方面的舉措也在不斷創新。
借助人工智能、區塊鏈、生物識別等技術,銀行業將實現智能升級,進而打造線上與線下融合的O2O信貸新范式,提升普惠小微金融的經營效率。遠程銀行的經營重點在于以數據為核心,通過智能技術,開展存量客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與提升用戶粘性。不同于互聯網銀行,遠程銀行的職能不涉及新增客戶群體,因此主要服務于小微企業續貸、循環貸款客群
身處“數據為王”的嶄新時代,銀行線下“面對面”服務并未消失,而是力求打破時空限制,進一步加速線上線下的融合,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目前,關于遠程銀行技術規范還在推進中,未來隨著相關技術規范的制定,借助于5G、人臉識別等技術創新的遠程銀行服務,將會進一步得到完善。
十、智能風控:注小微信貸風控,數據解鎖精準畫像
無論是現在提的智能風控,還是以前的大數據風控,數據都是基礎。過去的傳統風控依賴于歷史的經驗、數據對風險進行評估,因果關系較強。智能風控則是滲入于場景、業務進行實時風控,不僅依賴過去的數據,正在發生的事件產生的數據也涵蓋其中。
回顧2021年,從小微企業融資的服務主體來看,擔保與保險機構是重要的增信主體。據統計,安徽、江蘇、廣東等省份的擔保機構位列TOP 3,一二線城市的增信體系更為健全,各地均在探索更為高效便捷的智能風控多元合作模式。
專注于小微企業群體的金融機構,每天面對大量的小額貸款業務審查工作。因此,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授信,對用戶進行準確評估,智能風控是必選項。2022年,科技公司助力小微金融,將通過智能科技與風控場景的結合,形成針對小微風控強需求及痛點的產品,進而提升風控效率。此外,云端信貸服務潛藏一定的欺許風驗,借助機器學習與各行業小微企業用戶畫像不斷優化,對企業進行精準畫像持續升級風控模型仍是關鍵。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零壹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