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裕道人
來源:資管裕道人(ID:lwwjy1991)
縱觀上市銀行半年報,無論是國有大行、股份制亦或是城商行,其業績表現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部分上市銀行在半年報告期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雙增長,而且相當一部分銀行還實現兩位數的凈利增長,但也有部分銀行業績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在銀行半年報數據中顯得格外醒目。
本文的主角,正是備受爭議和關注的民生銀行。
業績速覽
半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中國民生銀行實現營業收入為877.7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0.53%;其中利息凈收入為657.53億元,同比下降4.73%;非利息凈收入為220.22億元,同比下降達24.29%。實現利潤總額為289.40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2.52%;歸屬股東利潤為265.56億元,同比下滑6.67%。
進行簡單的橫向比較來看,民生銀行半年報的業績確實難言樂觀。且不說頭部股份行招商、興業、中信等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利潤增長,中部的如平安、光大,也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就連國有大行,也實現了兩位數的凈利潤增長。
在整體銀行業向好的同時,作為擁有7萬億資產規模的民生銀行,卻實打實地拖了后腿。
管理層的解釋
面對經營績效的下降,民生方面給出了三方面的解釋:1.積極落實國家減費讓利政策,嚴格執行房地產行業信貸調控政策,導致貸款綜合定價下降;2.加大了對高評級債券和國債等優質性資產的配置,導致投資收益端下降,息差收窄;3.認真落實監管的要求,壓降非標準化投資,非保本理財、票據資管投資已經全部結清價值債券市場缺乏交易機會,給收益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上述三方面的原因,導致民生銀行的 ROA和ROE分別為0.76%和10.43%,較去年同期均出現了下滑。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民生銀行依舊高企的風險資產質量,盡管報告期內民生銀行加強了資產質量掌控,提高了風險計量和運行能力,加大不良資產的處置,但是由于前期積累,目前民生銀行的不良貸款總額依然高達723.9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3.42億元。不良貸款率僅下降0.02%個百分點,1.8%的不良貸款率依然處在股份行前列。
猶記得在民生銀行公布2020年業績和2021年一季度業績之后,超預期的凈利潤下滑包括之前的輿論危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爭議并帶來的是股價的跌跌不休。
年報數據顯示:民生銀行2020年扣非凈利潤同比下降了35.86%,而不良貸款率卻觸底反彈達到了1.82%的高位,面對業績大幅下滑,民生銀給出的解釋主要是不良貸款的增加、資產處置的加速、信用減值損失的增加以及響應政策要求,積極調整業務結構和落實減費降費的政策。
不過這并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股市的反應早已說明了一切。
不僅如此,面對凈利潤的大幅下滑,證監會也發出了問詢函,要求民生銀行解釋包括所接受的行政處罰、業績不良的原因等,對此民生銀行用萬字長文予以回復。
財富管理的亮點
當然,民生銀行這份半年報也不全是消極因素。尤其是在零售轉型方面,民生銀行還是取得一定的積極成效。在營業收入方面,零售業務收入為346.2億元,占比接近40%;從比例來看,零售轉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報告期內,民生銀行一方面不斷拓展基礎客戶,深化客群綜合經營,同時加大了對低成本結算性存款的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則壓降了如結構性存款等高成本的存款,引導了整體存款成本的下降。
不僅如此,在財富管理方面,民生銀行同樣可圈可點。
眾所周知,民生銀行財富管理品牌的兩大支柱-磐石及公募FOF,建立了其在細分領域的品牌優勢,順應市場變革開展前瞻性布局,以客戶為中心,匹配客群風險偏好,建立“安、固、穩、贏”系列本行理財產品品牌。
民生磐石,通過貫徹“收益穩固+”原則,創研“固收+”策略產品,充分發揮“股債兼收,進可攻退可守”的大類資產配置優勢,與業內多家頭部基金公司開展合作,甄選“民生磐石”系列基金。截至報告期末,“民生磐石”產品規模60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51億元,增幅139%,服務客戶超20萬人,市場體驗良好,穩健的財富管理品牌戰略穩中有進。
而在FOF方面,民生銀行以量化模型為工具、以風格分析為基礎搭建底層產品遴選模型,審慎評估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全面“畫像”,逐步形成“買FOF到民生”的品牌形象。
報告期內,民生銀行公募FOF基金保有規模40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66億元,增幅70%,保有規模占據全市場1/3,在眾多銀行中遙遙領先,在這一細分賽道體現出了超強的競爭力,向市場傳遞公募FOF領域的民生最強音,是市場的王者。
寫在最后
非常清楚地記得,在6月11日的民生銀行股東大會上,董事長坦言:“過去民生銀行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有問題不一定是戰略方向導致的,而是對戰略的執行出現了偏差執行,而這更多的取決于用人和技術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高舉小微的旗幟有所不同的是,打造一個民生協同體系,將是民生銀行未來發展的重點。
對民生銀行而言,半年報顯示其面臨的壓力和挑戰依然巨大,高企的不良貸款,下跌的股價,都在考驗著這家國內最大的民營銀行。當然面對謠言,還是要予以堅決還擊。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資管裕道人”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