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來源 | 零壹財經
作者 | 沈拙言
盡管字節跳動并沒有很直接地公布過其上市意圖,但它的每一次大動作都讓外界有“它真的要上市了”的猜測,近期這一猜測又有了新佐證。
從任命大名鼎鼎的高準女士(Julie Gao)擔任CFO,到兩個星期后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與字節跳動(香港)有限公司的更名,業界紛紛猜測字節跳動將要赴港上市。其實早在去年3月,周受資被認命為字節跳動CFO之際,便已有這種猜測,只不過隨后字節跳動公開否認,認為公司暫不具備上市條件。在周受資離任、CFO空懸5個月后,這一位置迎來了曾為100多家公司的上市和其他資本市場融資項目提供了法律服務的高準律師,外加字節跳動把公司名稱更改為旗艦產品的名稱,很難不讓人產生一些聯想。
這些聯想被一個一個的傳言逐步夯實。據@光子星球透露,“雖然抖音IPO時間表尚未出爐,但是有一件事幾乎已經沒有懸念,全球最頂級的投行高盛將成為抖音IPO的主承銷商,這源于高盛過去幾年與字節跳動和張一鳴所保持的良好合作關系。”
關于上市的猜測,業界已有多種聲音。但筆者認為,除了提供上市所需要的知名度外,字節跳動更名為“抖音集團”還有三點原因——對內聚力、對外凝聚知名度以及和TikTok做出業務區分,以規避其合規壓力與政治風險。
一、內部業務的聚力
在互聯網行業,一款產品名稱取代公司主體名稱的案例并不多見,但在字節跳動,這一舉動有跡可循。
張一鳴“退休”后,他的同學、創業伙伴梁汝波接棒字節跳動CEO職位后,在2021年11月主導了字節跳動的組織架構調整——成立六個BU(Business Unit,業務單元,簡稱“BU”),即抖音、大力教育、飛書、火山引擎、朝夕光年和TikTok,并且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搜索、百科以及垂直服務業務悉數并入了抖音業務板塊內。
這一組織架構變動極大強化了抖音的戰略地位。作為“字節跳動大家庭”內最有出息的孩子,根據Questmobile數據,2021年12月,抖音(主APP)月活躍用戶6.7億,抖音極速版月活躍用戶2億,抖音火山版(原火山小視頻)月活躍用戶6100萬。今日頭條(主APP)月活躍用戶3.3億,今日頭條極速版月活躍用戶約為四五千萬。
在字節跳動內部,抖音(主APP)與西瓜視頻近乎同期孵化,發展態勢截然不同,西瓜視頻仍在千萬級量級上,且增長態勢并不穩定。組織架構調整后,字節跳動讓用戶量級大、變現能力強的抖音大哥,帶著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搜索、百科等業務前進,并且由抖音業務主導,進行戰略資源上的分配。
其余業務板塊發展狀況均不是特別理想,如主營教育業務的大力教育、主營游戲的朝夕光年,都在2021年傳出了團隊裁員的消息,飛書(辦公軟件)、火山引擎(企業級技術服務云平臺)也還在幼年成長期,相對而言,也確實只有抖音能擎起大旗。
在梁汝波的組織架構調整下,字節跳動的業務重心已經在向抖音業務傾斜。回到本次更名,同樣是此類策略下的進一步拓展,基于謀求上市的假設,抖音業務所占的比重將進一步強化。
二、對外知名度的凝聚
同樣是基于字節跳動謀求上市的假設下,更名為一個更具“國民辨識度”的品牌名,對上市后的估值與影響力將會產生一些有利影響。
在抖音出現之前,字節跳動在業內的俗稱更多的是“頭條”,隨著時間推進,字節跳動這一名稱才走入人心,但在普通民眾眼里,“知抖音而不知字節跳動”的現象依舊存在。一如滴滴安全事件后,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不知小桔科技公司的產品為何被下架一樣,產品名稱和運營主體在知名度上,總歸有所差異。
采用公司運營主體更名為旗艦產品的舉措,“抖音”這一品牌名走向公司主體的蛻變,外加業內對字節跳動上市的猜測,兩相結合,便可獲取最大的輿論熱議和民間認知,有利于企業品牌傳播。
三、與Tiktok的品牌切割與風險規避
同樣是基于抖音集團謀求香港上市的假設,在組織架構上,抖音與Tiktok份屬同級,但面對完全不同的監管環境與市場環境,面對將來TikTok的發展路徑,字節跳動的更名,或將成為TikTok未來分拆獨立上市的一步探路棋。
Tiktok在海外市場的發展勢頭迅猛無比。2021年9月,TikTok發布公告稱其全球月活躍用戶已突破10億,與Facebook旗下Instagram、Facebook、WhatsApp、Messenger以及微信并肩成為全球用戶活躍度最高的應用之一。
步入“10億月活俱樂部”所花費時間上,Gmail 用了12年,谷歌地圖用了11年,支付寶用了15年,微信用了7年,TikTok只用了四年。據公開報道,Instagram首席執行官亞當·莫塞里(Adam Mosseri)宣稱,TikTok是Instagram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競爭對手。
用戶量突飛猛進,收入也在迎頭趕上。
市場研究機構Insider Intelligence預測,TikTok今年的廣告收入將增加兩倍,達到近120億美元,超過Twitter和Snapchat的總和,并在2024年趕超YouTube。
在高歌猛進背后,TikTok也面臨著巨大的合規壓力。
近兩年內,TikTok遭到歐盟、美國、英國、法國、愛爾蘭、意大利、荷蘭、丹麥、韓國、澳大利亞、印度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監管部門調查、處罰和封禁,以及消費者組織的投訴、用戶的集體訴訟,多是關于數據隱私和數據安全問題。此外,在青少年隱私保護與算法技術上,也面臨一些爭端。
同時,TikTok也面臨一系列中美關系的政治影響,出于多方面考慮,TikTok在境外已經實現本土化運營,核心管理團隊均為外籍。TikTok與抖音盡管身處原字節跳動的同一業務層,但是監管、市場等諸多環境均不可同日而語,基本處于分鍋吃飯的狀態。
在相對成熟、穩固的國內市場,用抖音的認知度走一步業務分拆與產品集中的探路之舉,或許也能為TikTok做一個榜樣。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零壹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除了謀求上市外,字節跳動更名還有三大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