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X編輯
來源:雷達 Finance(ID:radarcj)
桃李面包不香了?
10月19日,公司公布了第三季報業績。2021年前三季度,桃李面包實現營業收入約46.63億元,同比增長6.6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5.68億元,同比下滑17.16%。
事實上,公司自2017年以來,營收的增長率持續下滑。目前公司的營收過于依賴華北和東北地區,南方地區則連年持續虧損。
官網顯示,桃李面包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沈陽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月23日。公司主要產品為“桃李”品牌面包,此外,公司還生產月餅、粽子等產品,主要是針對傳統節假日開發的節日食品。
2021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13.27億元和16.13億元,同比增長了0.31%和13.87%;歸屬凈利潤分別為1.63億和2.06億,同比下跌了16.27%和7.52%。
到了第三季度,桃李面包實現營業收入約17.24億元,同比增長5.5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99億元,同比繼續下滑25.82%。
公告稱,“去年同期受國家階段性社保減免政策影響,公司人力成本費用低于本期;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產品成本有所增加;去年同期受疫情影響,促銷活動相對較少,本期折讓率、返貨率均高于上期。”
據了解,自疫情發生以來,國家出臺階段性社保減免政策,以減緩企業經營壓力。隨著疫情得到控制,目前相關支持政策在逐步退出中。
民生證券研報認為,2021年小麥、大豆、植物油等原材料價格同比明顯上升,預計原材料價格中長期將維持相對高位。公司成本壓力將長期存在,對利潤增速形成壓力
反映在毛利端,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為26.24%,較去年同期減少16.48個百分點;第三季度進一步下滑至25.68%,較去年同期下滑17.61個百分點。
興業證券指出,公司出廠均價下降,成本提升,毛利率承壓源于以下原因:去年疫情影響下公司活動較少,今年折讓率同比提升,預計出廠均價下降;疫情點狀反復下返貨率提升;9月限電拉閘導致產能利用率下降及部分生產原料臨時報廢,相應提升成本。
在烘焙業內人士看來,公司所產短保面包新鮮度較高、添加劑少,受到年輕消費者的歡迎。同時由于烘焙行業普遍門檻較低,吸引了不少大批新玩家進入短保面包行業。
這些新進入者更善于在運營方式、視覺傳播方式等方面創新,輔以社交媒體種草傳播,打造網紅概念,引領消費者打卡消費風潮。
對桃李面包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競爭壓力。公司目前的品牌調性還保持在“新鮮”層面,為了保持市場份額,不斷加大促銷活動,進一步拉低了毛利率。
9月27日晚,桃李面包發布公告。公告稱,由于電力供應持續緊張,江蘇桃李自2021年9月25日起至9月30日止限電停產。公告一出,相關話題登上了熱搜,有網友擔心自己停水停電,甚至連面包也吃不上了。
10月12日,公司再次披露,隨著江蘇地區有序調度電力,江蘇桃李已于2021年10月1日起逐步恢復生產。由于電力供應依然緊張,東莞桃李、長春食品、沈陽桃李、大連桃李、山東桃李均根據當地政府有序用電的相關通知積極配合限電舉措。
桃李面包稱,本次限電將對上述子公司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影響,具體影響情況暫時無法準確預計。
短期內,利潤增速大幅度落后于收入增速,代表著公司整體盈利能力有所下降。長期來看,桃李面包也難言樂觀,公司南方市場擴張遭遇水土不服,營收現見頂跡象。
2015年12月,桃李面包在上交所上市,奪得“面包第一股”的桂冠。數據顯示,從上市到2019年四年期間,桃李面包的營業收入從25.63億元上漲至56.44億元,凈利潤從3.47億元上漲至6.83億元,經營業績一路高漲。
然而好景不長,從2017年開始,公司營收增速明顯放緩,至去年已經降至個位數。2017年至2020年,桃李面包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分別為23.42%、18.47%、16.77%、5.66%,增長疲態盡顯。
有機構研報認為,桃李面包2020年營收增長5.66%,受疫情影響較大,例如學校、商場等核心流量場所恢復較慢公司大本營東北疫情反復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費需求。
另外有統計顯示,近年我國面包行業市場規模超過400億元,但增速僅在個位數,整個烘焙行業增長乏力,對桃李包這樣的企業也有一定影響。
作為從面包作坊起家的企業,面包一直是桃李面包的收入支柱,歷史上占比超過9成。面包收入占比過高,也表明公司盈利十分依賴單一產品,這一問題延續至今。今年第三季度中,公司面包收入45.16億元,占比96.84%。
除了現有的月餅、粽子等其他產品,公司也在加強研發,開發出乳酪面包、巖燒蛋糕、海苔香松蛋糕、白桃味口袋三明治等一系列新產品。
為打破增長瓶頸,桃李面包選擇開疆拓土。從2018年起,公司加大對華東、華南、西北等新市場的開發。一方面加快銷售網絡建設、渠道下沉;另一方面建立生產基地,推進“中央建廠+批發”模式。
所謂“中央建廠+批發”就是先在某地建一座中央工程,然后輻射周邊一定距離的商超和便利店;同時采用“以銷定產”生產模式,工廠實行兩班倒,白天先按銷售端預估量生產,晚上補產差額。
截至目前,公司在全國20個區域建立生產基地。江蘇生產基地已于2021年3月投產,設計產能2.2萬噸;浙江、四川和青島的生產基地正在建設中。
從最新季報來看,三年多時間過去,公司南下效果似乎不明顯,東北和華北地區仍是其主要銷售區域。具體而言,第三季度東北地區營收21.80億元,華北地區營收10.65億元,這兩個地區的營收幾乎占了總營收的七成。
由于桃李面包工廠先行的重資產業務模式,市場拓展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由此帶來成本上升,短時間難以盈利。2018年,公司華南地區營業成本上漲70.72%。對于2019年凈利潤增速低于營業收入增速,桃李面包曾在業績快報中解釋稱,主要原因為加大了對新開發市場的費用投入。
盡管目前公司擁有37家公司,卻虧損居多。據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桃李面包在華南、華中市場多處于虧損狀態,37家參股公司中,有17家子公司都處于虧損狀態。
據了解,在桃李面包股東中,創始人吳志剛家屬占了20人左右,吳學群、吳學亮、吳學東系創始人之子,吳志剛與盛雅莉為夫妻,盛雅莉弟弟、妹妹等都是公司股東。
8月13日,桃李面包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盛雅莉披露減持計劃,其持有公司股份8615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9.05%,本次計劃自本公告披露日起3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股份數量合計不超過1904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對于本次減持的原因,盛雅莉表示系資金需求。
10月8日,桃李面包公告,在減持計劃實施期間內,盛雅莉(董事)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14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16%,上述減持股份計劃的減持時間已過半,此次減持計劃尚未實施完畢。
吳志剛家族的持續大規模減持套現,引發諸多質疑,有投資者認為桃李面包增長放緩時大股東沒有穩定軍心,反而帶頭減持,把企業當成提款機。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雷達Finance”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業績失速股東大手筆套現,桃李面包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