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冬木
“受此次疫情影響,現在催收很難展開,即便是線上催收,目前也寬松很多。”
”覆巢之下、難有完卵,疫情蔓延以后,公司逾期開始暴漲,我們也在主動控制放款量。”
各家互金機構人士紛紛表示,疫情擴散之后,互金線上業務逾期開始大規模爆發,表現尤其明顯的則為各家首逾情況,疫情重災區的用戶逾期率更是狂飆。
首逾增長5倍,助貸業務暫停
眾多互金機構人士表示,自1月20號疫情開始大規模擴散后,消費金融行業許多貸后難題隨之而來。
新流財經采訪了眾多消金公司、小貸、銀行等人士,對疫情發生之后各家首逾情況進行了解。
某持牌消金公司人士表示,其公司首逾率目前達到5%左右,而在疫情未發生之前,這一數字平均維持在3%左右。其風控人士表示,疫情爆發后,也不斷出現部分還款人故意延遲還款、不還款甚至惡意借貸等現象。
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而各家逾期率突增的現象并未得到緩解,北京某小貸公司,首逾率目前在7%左右,同比以往增長約2個點。同樣,某電商平臺線上放款規模較小,但首逾率同樣達到7%左右。
除線上小額貸款以外,線下大額信貸如平安新一貸、興業消金線下大額信貸,目前業務規模大規模減少。
據了解,興業消金年前線下放款達日放款2億元,而目前線下大額貸則很難開展,內部人士表示目前各大中介沒有全面復工,線下貸款審批幾乎處于停滯狀態。
“如果分地區來看,當然疫情重災區逾期現象更為嚴重,免不了是大家延遲復工、收入減少等原因所導致的。”上述小貸公司負責人表示。
據行列秩序發布的關于疫情對消費金融項目影響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相比以往正常時期,D0(還款到期日)逾期率最高增長5倍,平均3.4倍,是2019年同一時期的2倍,并已持續15天。
而2019年的同期數據是,春節期間D0逾期率最高增長2.3倍,平均1.5倍,持續7天后恢復正常。
尤其在湖北地區,D0逾期率比全國其他地區高2%,之后持續保持高2%—3%。
更為嚴重的是,許多消金公司目前已暫停助貸業務,在持牌消金公司被要求調整自營產品利率之后,助貸、聯合貸顯得尤為重要,疫情影響之下暫停,也是出于對助貸機構的擔憂。
比起小貸公司和持牌消金公司,各家銀行由于對客戶的準入標準不同,則顯得相對穩定許多,據了解,銀行信用卡首逾率目前平均維持在2%—3%左右,這與疫情之前并未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可想而知,催收主要依靠線下方式的機構,逾期率表現一般不會“太好看”。
疫情后線上業務或將井噴式增長
“首逾率的暫時增長也不能完全說明今后的逾期會暴漲,只是反映當下的逾期情況。”一持牌機構風控人士表示。
實際上,在風控機制當中,首逾率一般用來做反欺詐,因為欺詐用戶的第一期基本是不會還款的。而且各家的逾期參考期限也不盡相同,一般首逾率以3天或者5天的數據來參考,即首次還款,距還款日超過3天/5天后的逾期率。
“首逾率以當天數據來參考的,也會很容易造成誤差,有很多客戶當天忘還,或由于銀行代扣失敗、入賬延遲等原因,造成當天還款失敗。”上述人士表示。
因為疫情導致線下貸款業務無法正常開展,用戶借貸需求可能出現短時間的線上遷移。
針對逾期增長的問題,各家開始調整產品,針對疫情地區實施減免、延期政策,非疫情重災區暫不開放二次循環貸。
對機構而言,延期政策對平臺本身并沒有太大損失,在這關鍵時刻,還能增強用戶粘性。
其次,風控策略不斷收緊,最簡單的做法是不斷攔截共債用戶,加強共債用戶的識別,也在相應控制放款,特殊區域通過率再收緊。
尤其是需要線下面簽的大額信貸,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催收更顯得佛系許多。自營產品調整沒有太大的改變,更多處于觀望狀態。
同時,不少人提出線上審批、放款將是未來貸款審批中新的趨勢,線下大額信貸機構也應該優化線下流程,嘗試做到全面線上化。
但事實上,線下大額信貸目前難以真正擺脫渠道進而準入,而與此同時,渠道的逾期率也很難有效得到控制,催收上如果全面轉線上,對大額信貸而言,顯得更不現實,中介渠道是線下大額信貸目前最可以依賴的。
所以,不管是線上小額貸還是線下大額信貸,首逾暴漲只是貸后這一環節的暫時性難題,目前用戶質量難以明確之時,正規持牌機構只能不斷縮小放款規模、暫停助貸以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
等全面復工、疫情結束之后,相比線下大額貸,線上小額貸很可能將迎來井噴式增長。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新流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