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緒華
來源:金誠同達(ID:gh_116bfa8fc864)
最高人民法院于近日發布《全國法院審理債券糾紛案件會議紀要》(下稱《債券糾紛紀要》),對于近年來陸續暴雷的債券逾期違約和債券欺詐索賠類案件的審理提供了詳盡的指導意見。
為方便業內人士簡潔、準確及有效地辦理債券糾紛民事案件,筆者在通閱《債券糾紛紀要》的基礎上,根據民事訴訟實務的輪廓和對關鍵要素的要求,對《債券糾紛紀要》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提煉和重組;同時,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件司法解釋》的規定,參照《上海市金融法院關于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機制的規定(試行)》的規定,融入同類案件訴訟代理中的常見問題及執業經驗,幾經推敲,制定本訴訟指南,供法律從業者參考使用。
一、案件當事人的選擇和設定
1. 原告
2. 被告
二、訴訟請求
1. 發行人
1)違約情形
2)損害賠償情形
(1)發行人存在欺詐發行、虛假陳述情形(主要指在債券信息披露文件中就財務業務信息等與其償付能力相關的重要內容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訴訟請求:判決發行人賠償債券持有人因受欺詐發行、虛假陳述所遭受的損失;
(2)欺詐發行、虛假陳述所致投資者損失的確定方法:
A. 起訴前或一審庭審結束前賣出債券;
本金損失L1:【賣出債券的加權平均價格S—(購買債券的加權平均價格B—持有債券期間收取的本金償付P(如有)】*債券持倉數額M。即:L1=【S-(B-P)】*M
利息損失L2:分段計算:在2019年8月19日之前,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同期同類貸款基準利率R計算;在2019年8月20日之后,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標準計算。即:L2=B*M*R*(2019.08.19-購買日)+ B*M*LPR*(賣出日-2019.08.20)
B. 一審判決作出前仍然持有債券:
綜合損失L:本金M+利息R1+逾期利息R2+違約金F+實現債權費用F,或
本金+利息損失:本金M*(1+Rj)*持倉時間D。其中,Rj為法院結合欺詐發行、虛假陳述等因素,根據虛假陳述內容被揭露后的債券估值自由裁量確定的利率賠償標準。
2. 債券增信人(擔保人)
判決被告(擔保人)對發行人應當承擔的本息及實現債權費用的償還責任承擔擔保責任;
判決被告(擔保人)對發行人應當承擔的(欺詐發行、虛假陳述所致)損失賠償責任承擔擔保責任;
2)視擔保方式分別確定訴訟請求
抵押/質押擔保
連帶責任保證
判決被告(擔保人)對債務人(發行人)應當承擔的本息償還責任/損失賠償責任承擔連帶責任。
3)對債券增信人(擔保人)的標準版訴訟請求(可勾選√)
判決被告(擔保人)對發行人□應當承擔的本息及實現債權費用的償還責任;和/或□應當承擔的(欺詐發行、虛假陳述所致)損失賠償責任;或□在最高限額為X范圍內;或□以其所抵押/質押的不動產/股權等拍賣/變賣所得價款享有優先受償權;或□承擔連帶責任。
3. 債券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管或者履行同等職責的人員
訴訟請求:判決被告對發行人(因虛假陳述、欺詐發行所致)應當承擔的損失賠償責任承擔連帶責任;
4. 債券承銷機構/債券服務機構
訴訟請求:判決被告對發行人(因虛假陳述、欺詐發行)應當承擔的損失賠償責任承擔連帶責任;
5. 債券受托管理人
訴訟請求:判決受托管理人承擔(因未勤勉盡責所致)相應損失賠償責任;
三、管轄法院
四、財產保全
1)符合條件的受托管理人、債券持有人和債券投資者以自身信用提供財產保全擔保;
2)金融機構(證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及其分支機構等)以自身信用提供財產保全擔保。
五、反請求與抗辯
1. 是否提反請求
發行人無需提出返還債券的反訴/反請求;
2. 抗辯
六、注意事項
債券持有人會議
1)債券持有人會議效力范圍
債券持有人會議依規作出的決議一般有效;除涉及①債券持有人重大事項決定權的保留以及②債券持有人會議明確作出僅代表部分債券持有人的相關決議外,對全體債券持有人具有約束力。
2)債券持有人會議回避
回避人:①發行人及其關聯方,②對決議事項存在利益沖突的債券持有人。
涉及可能減損、讓渡債券持有人利益的行為;
與對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
或者在破產程序中就發行人重整計劃草案、和解協議進行表決,應獲得債券持有人會議的特別授權。
2. 登記在受托管理人名下的擔保物權行使
1)受托管理人代表債券持有人集體被登記為擔保物權權利人的,若主張擔保物權的,人民法院應在裁判文書主文中明確由此所得權益歸屬于全體債券持有人。
2)受托管理人僅代表部分債券持有人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其所代表的債券持有人份額占當期發行債券的比例明確其相應的份額。
3. 共益費用
債券持有人會議授權的受托管理人或者推選的代表人在訴訟中墊付的合理律師費等維護全體債券持有人利益所必要的共益費用,可以直接從執行程序、破產程序中受領的款項中扣除,將剩余款項按比例支付給債券持有人
七、結語
債券糾紛是比較新型的商事案件,當事人、代理律師及受案法院對于此類案件的處理都有一個日漸熟悉的過程;且隨著新《證券法》和《債券糾紛紀要》的出臺和日漸廣泛的實踐運用,類案的審理將會呈現出越來越多的新的具體問題。筆者將密切關注債券糾紛審判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以及歸納總結的新經驗,適時對本指南(1.0版本)進行修訂完善和升級,并適時推出內容更加豐富、操作更加簡便的2.0版本。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金誠同達”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